“我当时也这么想,可不知怎么地,四爷也知道了消息。专门派了我的老战友来找我,劈头盖脸就埋怨我厚此薄彼,说有好东西都送给八爷了!”书记苦笑着,脸上写满了无奈。
“这话从何说起?海先生会长途奔波跑鲁南去,肯定是因为物资就在鲁南附近呐,当然是就近交接安全!
而且‘土地爷’小组是总部直属的,四爷要找也应该去找总部哇!”
“道理我也知道哇,可这些事情不能说。现在搞得我那战友三天两头来找我要物资!
早知道当时就不把‘土地爷’小组移交总部了。
现在好了,赶紧问问他手上有多少物资!”
“明白!”电讯科长转身快步走出办公室。
……
李海波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满坑满谷的武器,这些钢铁造物在朦胧夜色中影影绰绰,散发着冷峻的气息。
空间里的武器弹药当然没有一股脑的全搬出来。
经过深思熟虑后,李海波还是留下了两吨炸药,这种东西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又不太好找,留一些以备不时之需,省得真要用时抓瞎。
还留了一百支手枪,手枪便于携带,是情报近身防卫的利器。
两门迫击炮也被留了下来,虽然李海波炮打得不好,但小马可是正儿八经的炮兵出身。真有需要火力支援的时候可以把他薅过来,说不定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威力。
步枪方面,出于对枪械的喜爱,李海波每种型号都精心挑选了一支品相上佳的,准备当作收藏。
这些枪都是前国军队伍投降时上交的,国军地方部队的武器是有名的万国造,型号杂,每样留一支也够他开个小型博物馆了。
当然空间里以前自己常用的武器也留了下来,包括已经子弹上膛的三挺捷克式轻机枪、两挺马克沁重机和一门20毫米苏罗通St-5机炮。
这可是个大杀器,在遇到大规模敌人时,能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这些都是以后危难时刻保命的依仗。
正胡思乱想着,突然,电台的指示灯亮了起来。李海波瞬间从恍惚中惊醒,迅速爬起来,动作敏捷地戴上耳机,随后拿起手电筒,专注地接收着电文。
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取出密码本,译出的电文内容很短:你在茅山镇的什么位置?什么物资?有上次那么多吗?
很明显,鲁南接收物资的数量,上海方面已然知晓。
李海波陷入沉思,片刻后开始回电:“茅山镇以南十公里的簸箩谷,仅有铁器(武器),数量与上次大致相同。”
发完电报,他便静静地坐在电台旁,眼睛紧紧盯着那闪烁的指示灯,等待着回应。
十分钟后,电台“滴滴答答”地响了起来,上海站的回复来了:“在谷口等待,附近驻军正在向你靠拢。接头暗号和上次相同。”
看到这条电文,李海波心里“咯噔”一下,相同的接头暗号?这会不会让读者觉得太敷衍了?
略作停顿,李海波再次发电:“请求提供当地驻军电台波段和呼号,便于直接联系!”
上海站很快回电:“请求驳回,密码不同,无法通讯!请保持电台待机,我会从中协调。”
“呃!好吧!”李海波无奈地叹了口气,关上电台,起身前往谷口。
到了谷口,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他百无聊赖地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满天繁星。
这一等,就不知不觉等到了后半夜。当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时,被李海波特意压缩呈线性扫描的“顺风耳”,终于有了发现。
两百米处,一个小队正悄然靠近,他们呈战斗队形小心翼翼地包抄而来。
看到这一幕,李海波暗自点头,对方还挺谨慎,没有冒冒失失地直接跑过来接头,这倒是符合当前紧张又危险的局势。
只是,人数好像有点少啊,仔细数了数,也就三十多人,顶多也就一个排的规模。
不过他很快放宽了心,一个排也成,交接完物资就走,反正这谷口地势狭窄,一个排的士兵再加上这么多武器,防守起来绰绰有余。
虽说心里猜到了对方大概率就是前来接头的新四军,但李海波还是谨慎地跳下石头,取出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熟练地检查了一下弹夹,随后快步退到谷口。
他站定后,打开“空间之门”挡在身前,那“空间之门”的尺寸恰好,把狭小的谷口遮得严严实实。同时,他继续施展“顺风耳”异能,全神贯注地监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对方越靠越近,这时李海波的“顺风耳”有了新的发现。只见在这波三十人的身后三十米处,又出现了一波人,仔细一数,人数约有六十人。
而在这第二波人的身后三十米处,还有一波人,大概有九十人。
随着第一波人逐渐靠近谷口,李海波的“顺风耳”探测范围内已经足足出现了四波人。
他心中暗自惊叹,好家伙,这人数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个营了!这是什么战术?看来这指挥官不简单呐。
这时,第一波人已经清晰地露出头来,李海波不敢有丝毫大意,大声喊道:“什么人,口令!”
对方立刻回应:“我们是新四军,地振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回令!”
“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确认暗号无误后,原本神情紧绷的新四军战士们明显放松了下来。
一位和李海波年龄相仿的新四军战士,步伐矫健地大步走来,“是海先生吗?哎呀!这地方可真难找!”他嘴上说着话,脚下不停,径直走到李海波面前,热情地伸出手来。
握手时,他的眼睛却机警地四处打量,与此同时,同行的战士们看似随意,实则有条不紊地迅速控制了谷口,动作娴熟而默契,显然是训练有素。
李海波把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交到左手,语气轻松地说道:“别看了,就我一个人。叫你后面的人都出来吧?”
这位新四军战士先是微微一愣,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抬眼确认一排战士已经顺利控制住谷口,这才放心地笑了笑,随后举起帽子,朝着身后用力挥了挥。
瞬间,原本隐蔽在暗处的第二波人迅速现身,他们脚步轻快地朝着谷口奔来。
而在更远处,视线之外地方,还有两波人依旧隐蔽得严严实实,只是位于最后面的那波人,已经悄然转换任务,改成向后警戒。
李海波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暗自赞叹:这支部队行事如此谨慎,成员之间配合又如此默契,一看就是能打硬仗的精锐之师。
这时,第二波人已经快速跑到了跟前。
领头的又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满脸笑容地说道:“你好海先生,我是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团长王必成!”
听闻此言,李海波心中猛地一震,思绪瞬间被拉回。
新四军一支队,那可是由陈老总亲自带领的部队啊,麾下的一团和二团,皆是从赣省坚持了三年艰苦游击战的游击队改编而来,自家人呐!
等等!二团团长王必成?李海波突然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老虎”吗?新四军最能打的“老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