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7章 电讯专家

李海波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脚步匆匆地来到“螺丝刀”小组安全屋。

还没靠近,他的“顺风耳”就准确地捕捉到了安全屋内,王铁锤熟悉的心跳和呼吸声。这小子还挺准时的。

他抬手轻轻叩响,三声短、两声长,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王铁锤那高大敦实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看到李海波,王铁锤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迅速将他拉进屋子,又警惕地向外张望一番后,才关上了门。

走进屋内,昏黄的灯光映照着简单的陈设。一张略显斑驳的桌子上,摆放着模拟发报用的电键,旁边整齐地摞着几本练习用密码本和电报纸,纸张边缘已经磨损,足见它们被翻阅过无数次。

王铁锤快步走到桌旁,伸手指了指,“时间紧迫,咱直接开始。”

李海波不慌不忙,轻轻放下手中的箱子,“小王你先坐,我们今天先聊聊,不急着练习。”

王铁锤的目光落在桌子旁那只略显陈旧的柳条箱上,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过还是依言坐了下来。

李海波微微前倾身子,目光专注地看着王铁锤,“小王,我学了这么久的发报,现在是不是只要给我一部电台,就能正常发报了?”

王铁锤肯定地点点头:“嗯!可以正常发报了,只是熟练度不够,还要多练习。”

李海波追问道:“那我能代替你向山城或上海中继站发报吗?”

王铁锤听闻,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语气斩钉截铁:“不能,你一发报就会被军统上海站的人发现换了人。上海站立即就会警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海波满脸的不解“为什么?我们用相同的波段,相同的电台,相同的呼号,相同的密码,怎么就会被发现呢?”

王铁锤思索片刻,试图寻找一个更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这个怎么说呢?

打个比方吧,长官你也会开车,不同型号的车子、由不同的人开,熟悉的人一听就能听出来。

发报也是同理,每个人按键的力度、速度、节奏都不一样,就像独特的签名,熟悉的收发报员一听,马上就能察觉是不是同一个人在发报。”

李海波眼中的迷茫并未消散,“没听懂!”

王铁锤继续耐心解释道:“那我再说详细一点,一辆卡车和一辆轿车从你身后经过,你能听出它们的区别吗?”

李海波不假思索,语气笃定:“那当然可以!”车辆发动机声音的差异明显,这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王铁锤紧接着追问:“那老赵开车和老赵媳妇开车,你坐在车厢里能感觉出不一样吗?”

李海波略作思考,点了点头,应道:“应该可以吧!”不同人驾驶习惯不同,坐在车内多少能察觉异样。

王铁锤见状,接着说道:“对吧!

无线通信里面的门道很深,在一些听力灵敏的电讯专家耳朵里,不同电台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一些经验丰富的电讯专家,能够通过电波信号的细微差别,判断出是什么国家、哪个厂家、什么型号的电台,甚至是手工装配的电台。

有些特别厉害的高手,同一部电台换了个电子管,他都能听出来。”

李海波听完,满脸震惊,忍不住惊叹:“这么牛掰的吗?那你办得到吗?”

王铁锤谦逊地摆了摆手,坦诚地说:“我办不到!

这种绝活可不是单纯靠学就能掌握的,得经过大量的实践,积累无数的经验才行。

就拿我来说吧,我接触的一直都是自己手头这一部电台,其他类型的电台,连见都没见过几面,所以就算听出电波有差别,也没办法准确判断出它们到底是什么型号。

不过,分辨不同发报人的信号,我还是能做到的!”

李海波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追问道:“呃~,怎么个不同法?”

王铁锤开始耐心讲解:“刚才说了,老赵和他老婆开车,你能感觉出不一样,那是因为他们有不一样的驾驶习惯。

发报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

比如我们俩发同一封电报,电报第一个数字是‘3’,摩斯码是三点两划。

从耳机里听就是‘滴滴滴~嗒~嗒~’你发的和我发的就不一样。

可能你按电键的力度稍微重一些,间隔时间短那么零点几秒,甚至两个‘嗒~嗒~’之间的长度和力度都会不一样。

我呢,力度相对轻一点,间隔时间会长一点。

这就是各人的习惯。

这种长时间形成的习惯很难模仿,也很难改变。

那些经常联系的老朋友,比如上海站中继台,一听就能分辨出是不是我发的报。”

李海波满脸惊讶,追问道:“你就是靠这种细微的差别,区分出不同的发报员吗?”

王铁锤点了点头,眼神中透着专业,开始娓娓道来:“是的,上海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无线通信非常活跃。

整个上海市区,尤其是租界区,充斥着大量的电台,各国领事馆、驻军、各大商团、情报机构、军用的、商用的、船用的……,数不胜数。

我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开电台,只接收不发送,从浩如烟海的无线电海洋里,监听着一部部电台的通信。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在什么位置,发送的是什么内容。

但是能从他们发送的电波中,发现他们的不同。

比如我最熟悉的军统上海站中继台。

我能从发报员的不同习惯,判断他们有几名发报员,我还给他们编了号。

一号发报员发报节奏缓慢沉稳,年纪应该比较大;二号发报员手法轻快,按键频率高,年纪应该比较小;三号发报员力度较重,间隔干脆利落,应该是个男的。

今天二号发报员心情愉快,发的报节奏欢快,摩斯码的点划都透着一股轻松劲儿;今天一号发报员心情不好,发的报断断续续,还出错了。

今天四号发报员休息,五号和三号换了班。

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又重新调了班,等等。

可以说我对他们的发报风格了如指掌,就像熟悉自己的发报节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