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人回家的路有多远 > 第94章 又要买房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鸿儒,鸿儒非常理解并支持她。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驾车穿梭在北京城周边,寻找可能的农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六郎庄附近,鸿儒发现了一片开阔且充满生机的农田。然而,深入了解后,难题接踵而至:村里外地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紧张,想要租到一块地并不容易,而且人多手杂,种的东西可能会被破坏。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鸿儒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朝着东边开始探寻。他将自己此次行程的目的地牢牢锁定在了通州以及河北潮白河附近那片广阔无垠的区域。

要知道,距离分地才不过短短数年时间而已,所以当许多人听到有人想要租用他们手中的土地时,内心深处都充满了不情愿。有一些人家对于种植庄稼并不怎么上心,反倒是在自家地里种下了密密麻麻、数不胜数的树木。即便如此,这些人同样不愿意轻而易举地就将土地出租给他人。

当鸿儒满怀希望地前去向那些农户询问是否愿意出租土地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一双双饱含着不舍和犹豫不决目光的眼睛。

有的农户仅仅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表示拒绝;而有的农户则热情地拉住鸿儒,跟他拉起了家常。从这些人的言谈话语之间,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于脚下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仿佛那不仅仅是一片普通的土地,而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他们情感的寄托所在。

在经历了多次寻找农田的挫折后,鸿儒和秋盈并没有放弃,想着慢慢找,鸿儒说找不到地,计划不行就买一个农村大一点院子,在院子里种些菜,院子大一点也行。

在书法协会一次活动后,和几个画家聊天,说起房子的事,有个画家说有个地方环境不错,在通州宋庄,有几个住圆明园的朋友,搬动宋庄去了,主要那边绘画不容易被打扰,鸿儒听了很是心动,有了把书法协会也搬到宋庄的计划,听说农村的院子更便宜

在经历了多次寻找农田的挫折后,鸿儒和秋盈并没有放弃。他们决定调整策略,鸿儒说:“找不到地,计划不行就买一个农村大一点的院子,在院子里种些菜,院子大一点也行。”秋盈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至少可以先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在阳光明媚的一天,书法协会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鸿儒意犹未尽地与几位画家朋友聚在一起闲聊起来。

“你们知道吗?我有好几个朋友现在都不住在这附近啦!”鸿儒感慨地说道,“他们之前一直在圆明园附近专心绘画呢,但最近全都搬到通州宋庄去咯!”

其中一位画家连忙附和道:“是啊,我也听说过那个地方。据说那儿的环境相当不错,吸引了好多艺术家纷纷搬过去呢。”

另一位画家接着补充:“没错,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在那边绘画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可以让人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

鸿儒一边认真倾听着朋友们的谈论,一边在心里暗暗思忖。他不禁开始幻想,如果能够将自己所在的书法协会也搬迁至宋庄,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圆了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的田园之梦,还能给协会里的其他成员们创造出一个宁静而又舒适的创作氛围。想到这里,鸿儒的心愈发蠢蠢欲动起来……

于是,鸿儒和秋盈决定去宋庄看看。他们驱车前往,一路上充满了期待。到达宋庄后,他们发现这里果然如画家所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而且有许多艺术家工作室和小院,充满了艺术氛围。

在宋庄的一个小村落里,他们发现了一处理想的小院。小院很大,房子也宽敞,院子四周种满了花草,还有一片小小的菜地。小院的主人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告诉鸿儒和秋盈,自己已经不太打理这片院子了,正打算出售。

鸿儒和秋盈相视一笑,心中已有了答案。鸿儒开口问道:“老人家,这院子您打算卖多少钱呀?”老人伸出枯瘦的手指比了个数。二万 鸿儒略作思考,感觉价格还算公道。

但秋盈却拉了拉鸿儒的衣角,轻声道:“咱们得再商量商量,毕竟买院子不是小事。”鸿儒点点头。

两人与那位慈祥的老人挥手道别之后,便开始在这宁静祥和的村子里漫步起来。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缓缓前行,目光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只见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真挚而质朴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温暖人心。不远处,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正在街边尽情地嬉笑玩耍,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此起彼伏,仿佛一首欢快动听的童谣。

秋盈一边欣赏着眼前这美好的景象,一边轻声对身旁的鸿儒说道:“亲爱的,说实话,我心里其实特别喜欢这个院子呢。每次走进这里,都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温馨感涌上心头,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老家的那个院子一样。”说完,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眷恋之情。

鸿儒听后,微微点了点头,紧紧握住秋盈的手回应道:“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过咱们也不能光凭着一时的冲动做决定呀,毕竟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考虑清楚才行,比如说房子的过户手续什么的。”他的眉头微皱,显然心中对于此事也有着些许担忧。

就这样,两人继续在村子里转悠着,时而驻足观赏路边绽放的野花,时而倾听鸟儿婉转的啼鸣。不知不觉间,他们来到了村头的一棵大树下稍作歇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两人还是决定先返回城里去,再仔仔细细地盘算一下购买这个院子所需的资金安排以及未来的规划。倘若所有事情都能够进展顺利,那么毫无疑问,这个院子必将成为他们追逐梦想的新起点,并由此开启一段充满诗意、令人向往不已的乡村生活新篇章。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横在了他们面前,犹如一座巍峨的大山挡住了前行的道路。原来,这座院子具有特殊的属性——它乃是农民的宅基地。根据现行的相关法规条文明确规定,此类房产仅能订立买卖合同,但却无法顺利地完成正规的产权过户手续。这一状况无疑给秋盈和鸿儒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与压力。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秋盈和鸿儒双双沉默不语,心中思绪万千。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不能解决产权过户问题,那么购买这座院子所投入的资金、精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种种美好憧憬都可能化为泡影。

鸿儒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独自翻阅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相关文件,试图从中寻找到一丝转机或解决方案。他逐字逐句地研读着每一条规定,发现要么需要购买者的户口落在本村,要么得通过合法继承的方式才能成功办理产权过户。可是眼下,无论是哪一种条件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秋盈怀着满心期待来到了那位准备出售房屋的老人家中。这座略显陈旧但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院里,老人正坐在一把竹椅上晒着太阳。

秋盈礼貌地向老人问好,并说明了来意。经过一番交谈,她了解到这位老人的儿女们如今都在繁华热闹的市里工作,而且他们所在的单位还给各自分了房子。这些孩子一直希望老人能够卖掉老家的房子,然后搬到市里去住,这样一来不仅能让老人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能彻底断掉老人对故乡的念想,免得总是心心念念想要回来。实际上,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这位年迈的老人心中早已有了一番打算。他寻思着将那座承载了无数回忆与岁月痕迹的房子出售掉,并将所得款项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这并非出于对钱财本身的贪恋,而是源于一份深沉的忧虑和关怀。

老人深知人生无常,疾病随时可能降临。一旦遭遇突发状况需要紧急救治时,这笔卖房得来的资金便能成为救命稻草,让他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而倘若某天他不幸离世,那么剩下的钱款也会被公平地分给孩子们,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受益。

然而,老人内心深处最大的担忧却是害怕自己尚未入土安息之时,亲如手足的孩子们会因为这一点点家产而起纷争、产生隔阂甚至反目成仇。毕竟血浓于水,他实在不愿看到骨肉至亲之间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所以,老人才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卖房分钱这样看似简单实则饱含深意的决定。

听到这里,秋盈心中一动,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她小心翼翼地询问老人是否愿意帮忙,将鸿儒的户口迁过来,并且是以亲戚投靠的方式落户在这里。只要鸿儒成为这个村子的一员,那么接下来办理房子的产权过户手续也就顺理成章了。

老人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这事儿嘛……倒也不是不行,但我还得跟我的孩子们商量一下才行啊。”秋盈连忙点头表示理解,并恳请老人尽量帮帮忙。毕竟对于对于老人来说,如果能够顺利卖了这套房子才是最终目的。

秋盈风风火火地回到家之后,迫不及待地将与老人及其儿女商议的结果告诉给了鸿儒。她详细地向鸿儒阐述着整个计划:“我们可以先让你以亲戚投靠的名义把户口迁移过来,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这样一来,一切都能水到渠成啦!”鸿儒听后眼前一亮,不禁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哎呀呀,还是我的秋盈厉害啊,真是个有头脑的机灵鬼!”然而,就在两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旁的鸿雁却泼来了一盆冷水。

鸿雁皱起眉头说道:“我看这事儿恐怕没那么简单吧?哥,你要知道你现在可是城镇户口呢,如果就这样贸然落户到宋庄这种农村地区,变成农村户口的话,很有可能会对你产生不小的影响哦。

而且你别忘了,你如今在文化局干得风生水起,他们对你可重视着呢!还给了你一个文化站站长的重要职务。要是因为这件事情而丢了这份好工作,那岂不是得不偿失嘛?”

秋盈很是着急到问那咋办?鸿雁说别家让刘华看看有没有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