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0章 送小订

林万顺是那么想的,而且他后来还真那么做了,就是一心只想当个芝麻官。

只是,当芝麻官也要本事,需要足够的耐心,持之以恒。

小孩子们过年可高兴了,又得吃又得玩,大年初二的顾琴书带一家人到娘家拜年。

她阿娘也是个狠人,平时跟自家儿子住在一起,过年前却回了永宁侯府,侯府有她家五房的一个院,她竟然在腊月二十三的那天,借着回永宁侯府祭灶,又搬回去了。

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夫妻俩在自家儿子家过得不舒服,而是不愿把房子便宜了永宁侯府。

永宁侯夫妇虽然生气,但是人家有这个权力住在这个家。

本来想将自家和离了的大女儿分到那处院里住,弟弟和弟媳竟然不肯让出来。

真是一对铁公鸡夫妇。

忠勇侯府那么大还不够他们住吗?

再说,万顺园也不小,不管这两人住在女儿家还是儿子家,都是天宽地阔。

她偏要这么闹,真是让人不省心?

实际上永宁侯府在老永宁侯不在时早已经分了家,各家住一个院,凡宝家大姨家是男方入赘,自然也该享有一份家业。

只是之前母女龌龊,生了分,大姨家自己搬到了隔壁,隔壁原是永宁侯府招待客人的小宅,老永宁候夫妇让他们住的。

但大姨要儿女改姓,故意气自家老娘,便与老侯爷夫妻商量,买下了隔壁的小宅子。

这样一来五房就有权力再得一院,就是现在他们夫妻俩住的地方。

为了一口气他们当然不会让出来,有一句话叫借路成古,万一被大房的女儿将房占了,人家有一万个理由不还给你。

虽然儿子女儿都住在附近,除了大女儿的宅子小,另外两家都宽敞的不得了,但他们就是要占着茅坑不拉屎,逢年过节的跑回来。

凡宝一家人这一天只得硬着头皮去了永宁侯府拜年。

好在多年过去,隔壁的大姨家也常来常往了,曾经的那些不愉快早就已经抛到九霄云外,母女已经冰释前嫌。

舅舅一家人也在,这处就显得拥挤了。

永宁侯府各房接待各方的姑娘回娘家,但势必要相互厮见一下。

之前五房的从来不和他们来往,儿子跑丢了,一个小女儿嫁了人以后跑回男人的乡下去了,穷的一比,根本没有能力回娘家。

现在可谓是蒸蒸日上,今非昔比,于是大家都要见一见。

也不用磕头,福一福就可以,红包得了一大堆,为了体面,都是小金豆或小金元宝,金花生金鱼金葫芦,每个都是二两。

凡宝兄弟姐妹们拜见了老侯爷的夫人,和各房堂舅舅和堂姑姑们,之前因为一家子被看不起,也没有人要见他们。

现在有了忠勇侯这个撑腰的,自然是不能不见。

金豆金花生和小金鱼金元宝金葫芦一人得了一大堆。

永宁侯夫人气得打哆嗦:“你们瞧瞧,老五家不是故意搬回来我都不相信,什么回来祭灶?这就是全家跑过来打劫了。”

凡宝家七个娃,走到哪里都是一大帮,林万顺虽然看起来玉树临风的一大个了,但是人家还是小辈,既然上门拜年了,该给的还得给。

等林万顺数了一下上百两金子,惊呆:“还得是外婆能想到,一天就让我们发家致富了。咱兄弟姐妹们的金子随便凑一凑,就够在东山或者西山买个新山头。”

谁说不是呢,凡宝数了数,竟得了一百四十六两金子,把她惊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连数三遍都是这个数,抑制不住的仰天长笑,笑的全身都更加放松更加快乐了。

本来顾琴书有些不开心,娘家的叔伯兄弟和回娘家的姑妈娘娘,并不会因为她的两个儿子中举了就十分看得上,脸上还是有点悻悻然。

但是听儿女们说到每人得了一百多两金子的红包,也是惊喜不已:“虽然我们已经不缺这个了,但是人多就是好啊。

看来以后还是该成家的成家,该生娃的生娃,不能因为修行就什么都不干,能生多少生多少,至少这样可以气亲戚气朋友……”

虽然全家人都知道这就是谬论,但还是觉得应该这样。

过了年林万明十三岁了,一般有钱人家这么大岁数应该相亲了,合适了就定下来,过三五年刚好能成亲。

只是他们现在的情况,世家贵女没人能看上他家,穷家小户又不可能,所以还是只能等等看了。

刘远惠这种郡主看上穷小子的,真的只是个特例。

就算是看上又怎么样呢?

现在还没有正式行下订婚礼,知道的人都说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蜀王府为了拒绝宁安侯家的权宜之计。

直到正月初九,凡宝家一家人忙忙碌碌,准备了三担礼物。

三百六十两银子,三百六十只小喜饼,盐山茶山,做成九寸高,家里本来有吃不完的自产散装高山井盐,只是为了准备这份礼物还是去买了一大坨的结块盐。

卖盐的听说是订婚用的,给捡了一坨最大的,还削好打包。

拿回来拴上红绸就可以了。

一对火腿,织锦两匹,衣物头面两套,全部都是高档货。

三担礼物经过闹市,大家都知道这是小订婚礼,但是三百六十两银子的银元宝还是吸睛了。

这种时代小订礼一般就是几十两银子,世家门阀都只是几十两。

小门小户的几钱银子就定下来,虽然衣物布匹喜饼和茶山银山还是要的,但都是一般货。

像他们家这样华丽丽招摇过市的真的几乎没有。

请了忠勇侯府的两位公子挑担,忠勇侯夫人为媒,林万顺自己挑一担,很给姑娘家面子。

凡宝和归宝抱伞相随,不光是要去准大嫂家混吃混喝,更是因为还在下雪,要是下大了,需要雨伞。

虽然大家都有储物袋,也不一定要用到伞这个东西,但是庄重的人家是需要这个仪式的。

路人纷纷侧目,猜测这一家人要去哪里。

“过大定这些东西太少了,送小定又太多了,这是哪家府上,到底是送大订还是送小订?”

“听说是万顺园那家平头百姓,送的蜀王府家的郡主。”

“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蜀王府的陪嫁,说不定都够他一大家子吃喝一百年的,我怎么就碰不到这样的媳妇?”

“这不,人家生得美,郡主也爱俏郎君不是?你想要这样的婚姻赶紧现在去死一死,求一求阎王爷,说不定还真有那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