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长辈的不对
顾琴书大气,没计较。
她准备了两条爆腌黄羊腿,三副卤羊肝,公婆一人一套的细布衣裳,一人一套鞋袜。
婆婆坐在廊沿上,远远的见母女二人空手而来,脸就拉长了,近了一点,还听到她在抱怨:“真是山旮旮里来的小喽啰,什么规矩礼仪都没有!”
一直到母女二人上了廊沿,她装作没看见。
正在做针线活的大伯家的老五,就是小四的妹妹,倒是赶紧站起来去倒茶。
茶很快端了出来,老六林锦绣脚跟脚跟出来,看到只有凡宝就有点失望了:“不是,那几个小的呢?他们也不来玩玩?”
顾琴书道:“街上去了,说这边的铁板豆腐还好吃,去吃铁板豆腐了。”
林老太插话:“都是些狼心狗肺的东西,也不知道孝敬长辈。”
顾琴书慢吞吞叫五囡:“去拿个大一点的行李来,我带了些吃的穿的来给你爷奶,干脆拿两个,把吃的穿的分开。”
五囡将茶壶茶杯放小茶几上,欢快的去拿了两个筛子来。
顾琴书从玉葫芦里将准备的东西拿出来,这下子不光是林老太,就是那姐妹俩都吓了一跳。
“哎呦,这是啥?好大的两条腿啊。”五囡吃惊,之后看了一眼衣裳鞋袜:“二婶的手工就是好,这针线怎么跟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了,人家用电机做的,根本不是手工。
“针脚太细密了吗!”五囡啧啧称奇。
林锦绣倒是没出声,只是高兴的看着这一堆东西。
顾琴书另拿出了一大箩筐各种果子,里面还有一个榴莲。
林老太嫁来林家时,林家还是个呼奴唤婢的大家族,四十多年过去了,已经成了半破落户。
但是早年她是吃过好东西的,所以当五囡笑言:“这个怎么散发着一股屎臭味。”林老太当即道:“别动,那个拿过来放在桌子上。”
顾琴书见她识货,又拿出两个,让林锦绣摆去桌子上:“这东西我们也没有多的,价钱不低,所以买得少。”
实际凡宝小境里有九株,结得一串一串的,想吃就有。
林老太看着那两只硕大的黄羊后腿,脸上有了一点温度,却毫无喜色,就是不再垮着脸而已。
顾琴书才不在乎她想什么做什么,礼貌的喝完茶以后带着女儿走了。
林老太冷哼道:“不就是赚了点小钱吗?至于么?好像手中握着三千两似的。”
五囡高兴道:“难说比三千两还多呢,我瞧凡宝那一身,没有二两银子都置办不下来。”
她哪里知道,凡宝的一身行头,十万两银子不止。
林万光最近也回家来看他爹妈,上街转了一圈回来,再看了那些东西一眼,恰好听到自家妹妹的话,憋笑都要憋疯了。
他自然不会告诉家人,二叔家如今是真的今非昔比了,他知道家里人是什么作派,要是知道二叔家在玉屏城有那么一大排铺子,肯定要气的夜夜睡不着了。
就是他自己赚了多少钱也从未告诉过家里人,不是不顾家,而是怕给家人惹来杀身之祸。
凡俗之人钱太多,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
高兴过了头人家肯定知道,到时候被杀人越货,有多少护院都保不住。
再说了一般人家能用多少钱?够用就可以了,吃穿用度有一点积余,就比别人好太多。
林老太一声不吭地把除了那一大箩筐水果之外的,所有的东西都收到自己房间和小厨房去了。
她瞧不上大儿媳妇煮的饭,也看不上孙女煮的,老两口是单另煮饭吃。
都是林老太用小铜锅慢慢烘,烘出来的铜锅饭香软不烂,才合她自己的口味。
林万光瞅着她忙忙碌碌的收东西,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故意摸了一下榴莲,林老太紧张道:“别动,那个你们吃不来。等到晚上先掰一个,一人一坨尝一尝,很多人不会吃,别白白的浪费了好东西。”
林万光笑着出门去了神仙洞,二叔家香茗鲜果,随吃随拿,榴莲摆着几只……
一家人正在烤林万顺新猎的鹿肉,林万光坐下来就跟着一块吃了。
他嘴角含笑,轻声细语的说了祖母的事。
顾琴书很得意的道:“要是她早年能对我们好一点,不是那么刻薄,那我们一定会让她过得更好,并且活到六世同堂也不是不可能。”
林万光道:“虽然我家在祖母的事上占了最大的便宜,其实我也一直都看不上她。
祖父又是个不声不响的人,活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多年读书都把他读傻了。
然后不会交际,不会维护家人,不懂得日常生活,整个人啥也不会,只知道写字看书。
他要是能像我们这样,至少还能出去走走见见世面,知道人活着不应该是这样的。
祖父这一生是白活了,虽然吃穿不愁,从来没有干过一天农活,也正是这样才是白活了。
人生真正的酸甜苦辣他都没有体会过,自己也没有赚过一颗铜板,从会说话开始就读书,除了让家里的农田免除赋税,真的什么对家人有用的事情都没干过。”
一家人感慨万端。
林万光又道:“要不是跟着你们我可能也就是一直在靖州做个账房,最后能做成一个小老板就了逼不得了,到现在也不会有这样的好生活。”
林万顺边烤一只青包谷边道:“最最可惜的人是小四哥,他实在是太厚道太认真了,竟然真的要守着这个家过下去。
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责任,转头抛弃那一家老小。”
林万光点头:“其实那应该是老大的责任,老大得到家里的资源最多,现在却在外面生活了。
好在他也就那样了,啥也不是还威风八面的。
不是我说,现在他说不定还看不上你和小明,觉得你们运气好考了个举人,人家不用考就能当官呢!”
林万明听三哥提到他,讶然失笑:“等我将来当了官,这种东西全部剔除。
要是所有娃都能上学就好了,这样一来,这些捐官的,拍马屁上位的,就不会再那么如鱼得水。
另外,捐官的人,肯定要刮地三尺把他的钱弄回来,所有的损失都会转嫁到百姓的头上,这种人活着干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