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赵官家依旧勤俭节约。但赵宋皇室早就不是十多年前还需要他去当软饭女婿的地步了,光是获鹿之战后清国送还的金银内孥里就不知道有多少,更不用说张俊等人的孝敬了。
但问题是,天灾的残酷性在于,你有钱救命的东西也不一定买得到。市面上的木炭、石炭就那么多。当年为了防备女真人赵官家又加固了城防,耗费了大量储备。所以即使吴瑜并不缺钱,也有力不从心之感,甚至默许宫人去杏岗那里砍树取火。
不说太后们都上了年纪。孩子们又比较小,更是马虎不得。就是一般的宫人侍女班直,吴瑜也是尽力给他们取暖。只能感谢赵官家简谱,大内就没几百人,要不然还真不能保证不冻死人。
但是人的脆弱就在于往往是老了之后受不得一点摧残,当年十二月,吴瑜老父吴近感染寒疾,一病去了,享年六十岁。赵官家得知消息后感念这位国丈早些年的大力支持,追封国公下葬,又额外荫一子入武学。
吴瑜听到消息后整个人都懵了,她的爹爹,曾经在生命中前十四年说一不二的人就这么去了。或许,无尽并不是一个好父亲。商人的精明体现在他身上的方方面面,他对吴瑜的好,也只是因为这个女儿能改变家族上百年的门楣。但终究那是她的父亲,给了她生命,给了她快乐的童年,也给了她坚强的支持。
但她已经是赵家贵妃,出宫祭奠已经是恩典,万万不可能让她带孝。
吴瑜回宫也小病了一场,大家也表示理解。郑太后还说:“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怎么能不难受。只是贵妃也是做母亲的人了,顾着几个孩儿。”
吴瑜虚弱答应,从这天开始大公主佛佑全面接掌宫务,潘昭容还有几分不服,但是宫里的主子谁相信她的办事能力,寒冬腊月的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她这小小的情绪也被太后太妃们镇压了。
不过寒冬总会过去,春天总会到来。特别是赵官家发现了煤炭大师洪遵之后,一切变得好了起来。听说张宪因为在辽西抗灾有功,正式升任御营前军都统制。
赵官家回銮之后,安慰了一番吴贵妃。然后叹息说:“人之生老病死,帝王以至庶人都无法避免。这不朕也遇到事情了,魏王太妃也病了,朕得鹏举十二年,头一次听他请求恩赏,佛佑得早点出嫁了。”说着又补充了一句,“都准备了这么些年了,也没有急活儿,你就歇着。实在不行朕去找郑娘娘说。”
吴瑜很感激丈夫这个时候的体贴。她一直知道官家是个好人,是个会理解别人痛苦的人,但是官家的心太大了,装着整个大宋的千万百姓,分给她的注定只有那么一点。
即便如此。吴瑜在这一刻也真心觉得非常温暖。甚至有了一点民间夫妻的家常错觉。
是的,吴瑜清楚地知道,这是错觉而已,他们的第一身份,终究是帝妃。
吴瑜清楚,所以她明知道赵官家喜欢更活泼可爱的她,还是选择当一个贤妃。
其实这般的何止是他一个人,就像大公主吧。小小的孩子,自以为掩饰的很好的讨好和敏感,在大人面前如何能瞒得住,可是谁又忍心苛责一个受了那么多苦的小孩子,如果说赵官家对于宜佑和君佑是发自内心的宠爱,对于神佑是不知所措的溺爱,对于神佑这个长女,就更多的是怜惜了。
所以吴贵妃毫不意外。赵官家对于这次嫁女儿的豪爽,几百抬嫁妆以至于地把御街绕几圈才能进岳家门,明明最爱简单却不顾即将迁都要给女儿置办公主宅,最厌恶丰亨豫大却接受了张俊等人送来的稀罕玩意儿……公主行礼的时候吴瑜清楚地看到赵官家别过头去,眼圈悄悄红了。
吴瑜想,或许赵官家对于大公主来说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父亲,但他已经尽力让佛佑过的好。
不过老天或许觉得赵官家最近日子过的还不够苦,公主出嫁未久,就发生了堪称大案的黄河改道事件,不仅是因为这件事牵扯了几百万贯的贪污,造成了几百上千人因为泄洪路线的不科学被淹死。更重要的是,这件事直接牵扯了十几位重臣,甚至包括了建炎三十六名臣之一的河道总督刘洪道。
吴瑜身在后宫。又因为父亲去世,病了一场。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已经算是半公开了。赵官家派去的御史们已经把资料收集全呢。相关的涉案人员几乎都软禁了。甚至连张齐王这种只顾着赚钱的帅臣都进宫为下属求情之后,才知道这事又多严重。
但是吴瑜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多严重。赵官家早就破了不杀文官的规矩了。这些年又因为抗金成功威望大胜,所有的事情只看他愿意不愿意而已。
可是赵官家这么严肃的问题,你要倾诉的话,可以找吕好问,也可以找杨沂中,甚至可以找韩世忠。为什么要找我这个吴贵妃呢?吴瑜看着难得跟她聊天的男人,心里不住腹诽,面上还得一派贤良淑德,“官家,后宫不得干政,再说赵相公张相公都是忠臣贤臣,会为您分忧的。”
“你什么时候干过政?就算当年在南阳这样危急的时候,你也顶多是劝朕任用忠良而已。”赵官家苦笑,“那个时候朕也没法跟你说。满眼望去,尽是忠良。可是偏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都不一致。凑在一起只能互相扯后腿,逼得朕不得不远走鄢陵砍了杜充夺权。可如今朕却不懂了,刘洪道你也知道,何等的清官好官,当年整个齐鲁之地都沦陷了,刘豫投降,赵明诚不战而逃,只有他敢一战。朕当时就觉得,凭这个,这个人朕也得用,可是谁知道这样的人,兢兢业业十四年,毁在了自己的心魔上,贵妃,你知道他今天跟我说什么?”
吴瑜心想我上哪儿知道去?好在赵官家也只是在倾诉,“他说,若是朕因为过往功劳放过他,建炎三十六功臣,半数都要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