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日头照常升起
赵富金这种蜜罐里长大的孩子,面对挫折十分无力,也想不到解决方式。
但是,赵福金毕竟二十一岁了,又被赐婚过,深知那看似一片和谐的后宫之中,母妃们其实时刻都在争宠。
在本朝,一旦诞下皇嗣,就意味着身份不一样了。
想要诞下皇嗣,个个都恨不得官家来自己屋子,夜夜笙歌。
本朝直到了爹爹赵佶这里,诞下皇嗣的功劳才降低许多。
因为太多了。
赵佶一生,共生了三十八个儿子,四十二个女儿。
即便是历史上被掠到金国,在五国城还生了十四个孩子。
而回到眼前,赵福金却是心照不宣,尽管有忐忑,其中大部分来自第二天小妹的问询,这丫头十四岁了,还因为怕死而不敢睡觉,担心一觉睡醒就不再醒来。
但终究会熬到熬不住睡着的。
切羊肉,炒菘菜,葱花炒鸡蛋,动作有点笨手笨脚,不知所措,又硬着头皮努力去做。
这个模样,换个人来做,恐怕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而本身就是宋徽宗赵佶最漂亮的女儿,那就显得有些娇憨了。
至少,在只有二人的庭院里,武洪时不时便会笑起来。
果然,看脸不分时代。
武洪忍不住想起一人一事一句话:“娶了她,是我的幸运,她能帮我改变家族基因...”
当然了,武洪也没那么牛的经纪人。
赵福金忙碌的热火朝天,总算做好之后,端上桌,抬手拢了一下耳边发丝,脸上隐隐露出期待。
“不错,虽然看起来很生疏,但至少该有的流程是知道的。”
武洪吃了一口,当然没什么出奇的,只是仪式感不同,秀色可餐罢了。
“奴家第一次下厨,日后必会努力学习。”
赵福金得了夸赞,也顺带表达自己的态度。
“那很好,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将一种另类的第一次,交给了我。”
武洪哈哈一笑。
赵福金本就忙活的热了起来,闻言面颊更是泛起一片羞红,一时间却是不知该如何相对。
这世间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酒过三巡,气氛正好。
记得西北一个擅长捶人的汉子讲过一句名言,吃饱喝足后最得劲的事,就是造娃。
赵福金的上一段经历并不美好,此时却到了盲盒再次开启的阶段。
诸多忐忑与不安,颠沛流离与不知明日,都化作了一场真实的梦。
如果梦也分等级的话,那就是等级三。
她甚至就从没有想到过,这事儿居然会如此。
就好像一个流浪者,终于找到了可以驻足之地,且那地方十分巨大,一进来就会感受到那种充实。
时而,却又像放飞的风筝,却又总是被那根线牵引,随风起伏,跌宕不已。
她也终于明白为何李师师的状态愈发的好了。
糟糕!糟糕!
赵福金始终在压抑自己,最怕惊到小妹,别说进来,哪怕就是隔窗问一句,都算是扫兴的话语。
可是,她终究压抑不住,因为大脑一片空白了。
她像是回到了汴京,那漫天的烟花,正如郎君所作诗词那样。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好美。
沉醉其中良久,一滴眼泪滑了下来。
她像是终于找到家的孩子一样,猛然抱住了武洪,不让他再动。
“奴家此前的种种,似乎都只是经历和修行,如此才能遇到郎君。”
她口中喷出的气息喷在武洪耳畔,很烫。
“傻样儿,以后自是一家人的。”
武洪摇头失笑:“怎么,对你家郎君没有信心吗?”
“只要能跟在郎君身边,再苦再累也值得。”
赵福金说完就闭嘴,放开了武洪,还努力笑了出来,眼角的泪珠也不停。
充分诠释了什么才叫梨花带雨。
日过天晴,武洪就搂着香香的赵福金睡了。
而在斜对角的小院子里,赵富金双眼炯炯有神,瞪着床顶的雕花,根本就是毫无睡意。
身旁的赵玉盘有些无奈,但也没什么办法。
她看到武洪去了赵福金的小院,就适时地将小妹领进自己这里,赵富金夜里不睡觉的毛病,她们姐妹都知道。
“我好像听到了阿姐的声音,但又好像没听到。”
赵富金翻过身,抱着大姐,“大姐,你说我阿姐会挨大刑吗?”
“你这丫头,要学会听话听音,你咋就听出那是挨大刑而不是开心的声音?”
赵玉盘顺着小妹的发丝,无奈也得教诲。
毕竟后宫就一个男人,以后也没有嬷嬷教导,她这个大姐不教会怎么行?
不片刻,赵富金就瞪大了眼睛。
“居然是这样?”
她看着赵玉盘,满脸思索状:“那事儿,就那么有意思吗?居然天天都......”
“可太有意思了。”
赵玉盘羞笑一声,“若不是身体吃不消,都不想出来。”
“大姐,你是第一个对我说这些的人。”
赵富金用力思考,但根本想不出来,就像没有过经历的梦,在关键时刻总会醒来。
“因为你太小了,虽然已经在爹爹的后妃到了可以做妃子的年龄,可终究晚一些,对你身体也好。”
赵玉盘搂着小妹的脑袋,也终究是叹息一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生在皇家,自有皇家的苦恼,你大哥现在也很难,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自求多福,懂了吗?”
“大姐放心,俺不会乱说的。”
赵富金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了。
“睡吧,别怕,什么都会过去,而日头会照常升起。”
……
赵福金昂扬而坐,好看的脸蛋呈现出一股别样的绯红,却是刚刚睡醒过来,忍不住再操劳一番。
似乎是想将过去的损失,尽快弥补回来。
武洪倒是没什么,都是自家产的,二十四小时待机。
百公里只需要一碗大米饭。
性价比之王。
一夜便草草而过。
天色微亮。
有些嘈杂自汴京城中响起,逐渐传递到周边。
等到天色大亮,吴用来到陈桥镇军衙,而得知了消息的武洪自然到前厅相见。
“郎君,昨夜有人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