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改胤为允
紫禁城的太和殿内,晨光透过巨大的窗户,洒落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映出一片金黄。殿内庄严肃穆,众亲王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随着一声 “皇上驾到”,胤禛身着龙袍,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龙椅。他的眼神威严而坚定,扫视着下方的臣子,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风范。
众人纷纷跪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胤禛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平身。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只听得见呼吸声和衣袂飘动的声音。
此时,隆科多身着朝服,从大臣队列中走出,身形挺拔,面容严肃,手中捧着一份奏疏,高声说道:“如今皇上登基,为显皇家威严,彰显陛下尊荣,众皇子理应更改名字,以避圣讳。”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对隆科多的提议表示赞同。胤禛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如此,众阿哥便更改‘胤’为‘允’吧。”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殿内回荡。大臣们纷纷点头,齐声应道:“皇上圣明。”
胤禛接着说道:“朕念及诸位兄弟,虽身处权力旋涡,但大多心怀家国。如今朕登基,自当嘉奖,以彰其德。” 说着,他的目光扫过下方的大臣,最后落在了一旁记录的史官身上,示意他仔细记录。
“传朕旨意,复允禩廉亲王爵位,命其主理礼部。” 胤禛的话刚落,朝堂上再次响起一阵议论声。允禩曾经在皇位之争中备受瞩目的皇子,如今得到了新皇的重用。一些支持允禩的大臣面露喜色,而另一些则神色复杂,暗自揣测着胤禛的用意。
在大臣们的议论声中,胤禛继续说道:“先皇十三子允祥,为人正直,忠勇可嘉,在朕登基前后,多有辅佐之功。赐亲王爵位,为和硕怡亲王。”
允祥听闻,立刻出列,跪地谢恩:“臣弟允祥,谢皇上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为大清效力。”
胤禛看着允祥,眼中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说道:“起来吧。”
“先皇十七子允礼,勤勉好学,品性纯良,封其为果郡王。先皇二十一子,赐封为慎贝勒。”
朝堂上,大臣们纷纷对胤禛的分封表示称赞。
“皇上圣明。”大臣也纷纷附和。
“朕之决策,皆为大清之未来。诸位皇子,无论曾经有何过往,皆为朕之兄弟,朕望能齐心协力,辅佐朕治理好这天下。”
早朝结束后,大臣们陆续离开太和殿。允禩走在人群中,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让人看不清他内心的想法。
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若曦正坐在永寿宫庭院中的石凳上,手中捧着一本诗集,悠然地阅读着。
年世兰身着一袭华美的旗装,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庭院,她的脸上带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走到若曦面前,微微屈膝行礼,娇声说道:“娘娘吉祥,看看就您如此安逸,臣妾这都要忙的不行了呢。”
若曦抬起头,看到年世兰,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起来吧,你能干,我才能躲懒呢,坐。”
年世兰闻言起身,在若曦身旁坐下,眼神中难掩喜悦,说道:“娘娘,听闻您母家弟弟可是得了大功呢。”
“小孩子家家的,不能过多夸赞。”若曦微微点头,:“倒是听皇上说你哥哥今日倒是颇为得力,刚晋了官职呢。”
“天恩浩荡,哥哥自然感念皇恩。”
“如今皇上刚登基,朝堂局势复杂,你定要好生劝导你哥哥,一切行事都要低调才是,切不可因一时得意而忘形。”
年世兰连忙点头,说道:“娘娘所言极是,哥哥平日里也总说,要一心为皇上效力,绝不敢有半分懈怠。”
“如此便好。弘辉可好?”
提到弘辉,年世兰的脸上立刻洋溢出母爱的光辉,说道:“弘辉一切都好,如今他与弘历一起在上书房读书呢,每日回来都跟臣妾讲在书房里的趣事。”
若曦笑着说道:“孩子们能如此,真是让人欣慰。咱们去看看孩子们吧,也给他们带些吃食。”
年世兰听了,连忙应道:“好呀。”
若曦转头吩咐巧慧:“巧慧,去准备些银耳百合汤,咱们带着去上书房,给孩子们解解渴。” 巧慧领命,快步去厨房准备。
不多时,巧慧便准备好了银耳百合汤,装在精致的食盒里。若曦和年世兰起身,在一众宫人的簇拥下,朝着上书房走去。
一路上,年世兰与若曦轻声交谈着,时而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来到上书房外,若曦示意宫人安静,弘辉和弘历坐在书桌前,神情专注,丝毫没有察觉到若曦和年世兰的到来。若曦和年世兰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们,眼中满是慈爱。
弘时生性活泼好动,此刻他早已按捺不住,偷偷将手中的书本立起,在书后摆弄着一只精巧的小纸鸢,那纸鸢五彩斑斓,在他手中轻轻晃动。
弘历正专注于书本,眼角余光瞥见弘时的小动作,不禁皱起眉头,出声斥责道:“三哥,怎可如此贪玩,不专心课业!”
弘历的声音清脆却带着几分严肃,见弘时这般不认真,心中颇为不满。
弘时被弘历这么一吼,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嘟囔着:“就玩一会儿,怕什么,先生都没说什么呢。” 说罢,仍自顾自地摆弄着纸鸢,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弘辉见两人起了争执,赶忙放下手中的笔,走到两人中间,轻轻拍了拍弘时的肩膀,和声说道:“三弟,四弟说的没错,咱们既在上书房,就得好好读书,不能分心。先生看到你玩纸鸢,怕是要生气的。”
弘时听了弘辉的话,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情愿,但也知道自己理亏。他撇了撇嘴,将纸鸢收了起来,嘴里小声说道:“知道啦,我收起来就是。”
“三哥,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成为对大清有用的人。”
弘时看着弘历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笑:“你这少年老成的样子,比我都像哥哥。”
弘辉看着两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咱们兄弟一起努力。”
窗外的若曦看着弘历少年老成的样子,不由的笑了,先生余光看到若曦和年世兰,连忙起身行礼,说道:“皇后娘娘吉祥、华妃娘娘吉祥,不知二位前来,有失远迎。”
孩子们听到先生的话,也纷纷转过头,看到若曦和年世兰,立刻放下书本,起身行礼。若曦笑着说道:“先生不必多礼,本宫就是来看看孩子们。”
若曦和年世兰走到孩子们身边,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欢喜。
巧慧将银耳百合汤端了上来,若曦说道:“孩子们,先休息一会儿,喝点银耳百合汤,润润嗓子。”
孩子们听了,高兴地围了过来,接过汤碗,开心地喝了起来。看着孩子们满足的模样,若曦和年世兰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