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在望远镜里看着,脸色也凝重起来,他没预想到文莱国居然能有这么多火炮。从望远镜里观察的炮弹落点,看来火炮技术并不好,如果对上军舰,巴克根本没眼看。
关键现在人家是拿火炮打士兵,根本不是和自己的炮舰对垒。炮舰的射程根本达不到对方的火炮阵地。
这火炮阵地的设置真的是早有预谋,根本不是针对炮舰,就是针对登陆士兵的,这些土着怎么会有这么会打仗的指挥官!
舰船上没有退兵的旗语,海滩上的指挥官只能继续组织队形向前进发,前面就是木头和竹子做的拒马。
指挥官指挥印度士兵把拒马搬开,一层层的拒马,阻拦了冲锋的线路,当他们搬开一半的时候,前方沙滩上露出一排人头,举着火枪,砰砰砰,一阵齐射。
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一批人就倒在沙滩上,其余人立刻趴了下来,举着枪开始回击,但是对方的人头已经缩回去了。
正准备起来继续搬动拒马,从前方突然飞来一片竹枪,竹枪在空中呼啸,有的穿过拒马,直接穿透了士兵的胸膛,有的擦伤了士兵的胳膊,叫声一片。
指挥官从没有打过这么被动的仗,已经开始发愣了,对方的阵地还远着了,自己这边已经倒下了三分之一的士兵,其中一部分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舰船,舰船上不停的打着旗语,让他组织撤退。
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让大家搀扶伤员,一边射击,开始原路撤退。
退出拒马区域,也就退出了对方火枪的射击范围。但是也无法停留整队,对方的火炮又开始发射,只能仓皇逃向海边。
逃跑的途中,又有几名士兵倒在炮弹之下。一百五十多人的登陆队,在海滩上丢下二十来具尸体,还有不少伤员被扶着上船,竭力的划着小船回到舰队。
巴克立即命令舰船上留守的士兵将伤员第一时间接上来,开展救治,然后让将领们集中,讨论这个仗下一步如何打。
看到英军狼狈而逃,文莱国的阵地上欢呼一片,以前似乎不可战胜的英国人居然逃跑了,这让他们树立了信心,士气大涨。
巴克没有发火,他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海盗船,现在如果说海盗船和文莱国没有勾结,打死他,他也不信。
没有海盗船的牵制,他把足够的兵力投入登陆战,即使伤亡大一些,他有把握能拿下阵地。在望远镜中,他观察到,土着使用火器的水平很一般,射击队列的训练根本不如英军。
现在拿下文莱国国都看来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了,如何破解这个局面,巴克并没有好的办法。
公司还是小看了文莱国和这支传说中的海盗团,如果要派十艘或者更多的军舰,才能顺利完成任务,但现在不可能再返回印度。
在巴克的思考期间,军官们陆陆续续过来开会了。
铺上手绘的地图,大家纷纷开始发言讨论。查尔斯则已经变的毫无生气,看到文莱国居然已经这么有战斗力,他对布鲁克王朝的复国已经开始丧失希望。
刚刚在海滩上的登陆战,绝对是劳伦斯军事生涯中的噩梦之一。他详细向大家介绍了他在海滩上遇到的一切遭遇。
简直就是一些卑鄙无耻下流的招数,根本不和你对战,比如那沙滩上的玻璃渣子,慢慢踩上去倒不要紧,要是奔跑,就会扎进鞋底。
那些拒马,虽然不会造成伤害,但是你要是腾出手来搬开他,就正好中了他们的计策,因为那里正是火枪的射程。
还有他们怎么会有火炮和那么多火枪,大英帝国肯定不会卖给他们的,他们到底从哪里弄来的,难道是荷兰人卖的,荷兰人已经殖民了文莱国吗?
没有人怀疑劳伦斯的军事指挥能力,劳伦斯可是参加过对华战争和印度地方起义的军官,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
只能归咎于文莱国这些土着太狡猾,还有背后某个支持他们火器的国家。
巴克与手下军官讨论着,现在只能有以下几个军事选择,一是移动舰队位置,从别的地方登陆,此举有一定的冒险,因为季风原因,舰队的缓慢移动肯定受到岸上的监视,岸上肯定有相应的对策。再说上岸之后,地形情况不掌握,也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选择就是改成夜间登陆,但是大家也不看好,白天没有成功,夜间同样的条件也很难。除非是偷袭,那是长期僵持下,对方可能放松夜间防御,但目前也没有长期僵持的条件,后勤不允许。
第三就是进攻纳闽岛,占领纳闽岛就能解决后勤问题,这样就可以长期僵持,选择适合的时机出击,尤其是熬走那两艘讨厌至极的海盗船。
最后,大家的意见是进攻纳闽岛,将纳闽岛攻占下来作为进攻文莱的基地。
这是英军对外侵略的常见战术,在中国,葡萄牙的澳门当时就扮演了基地的角色,当时英军的军舰后勤大部分是从澳门获得,还有小部分是广州的居民走私给军舰的。
英军当时北上占领定海和宁波也是为了作为继续北上的后勤基地,舰队的远征不解决后勤问题是无法打赢战争。
此时巴克的舰队根本无法和侵华的舰队相提并论,侵华的舰队不但有好几艘后勤船,还有医务船,还有商船为他们补充后勤,所以能在中国相持两年多的时间。
但如果把纳闽岛占领下来,巴克就能长期在这里与文莱国相持,而且文莱国这边从斯里巴加湾的海上贸易就会被英军切断,通过谈判强迫文莱放弃沙捞越。
大家意见形成一致之后,就开始制定战术,大家认为,文莱国不可能在纳闽岛在建设这么庞大的防守阵地,也不可能在纳闽岛有那么多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