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得去一趟天下楼了。”
李卓嘀咕一句,否则这事就靠他们几个人,只怕是无法做到。
无论自己这位大表哥到底是何居心,这层关系不用白不用。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件事给闹大,引起朝廷的重视。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当中,钦差并非是一个正常的官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皇权的化身。
可能本身只是一个三四品官,可一旦被委任为钦差,就意味着代表皇帝专门去做某件事,所谓的奉旨钦差正是如此。
只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皇帝才会派遣钦差大臣前来。
辽云漕运衙门做的事虽然很过分,但还远远达不到引起皇帝重视的程度,目前大庆的漕运总督唤做肖静楚,属于仕子党的人。
他管着整个大庆的漕运,即便是在中书省,也是排名很靠前的人物,按照礼法而言,即便是朝廷对辽云漕运衙门十分不满。
都会先让他派人来自查,如此就达不到李卓的目的了。
“该怎么做呢?”
李卓陷入了沉思当中,裴洪和环儿见此,俱是知晓李卓在思考重要的事情,于是将赵孙氏和他两个孩子都叫了出来,留给他一个安静的空间。
陷入沉思当中的李卓,压根没注意到这一情况。
“要不找太子配合一下?不行,此举有些冒险,我此行主要目的是为了,找韩中调查规地大案的情况,万一暴露了会很麻烦。”
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就被李卓果断否决掉。
想要避免暴露自己,又要短时间内引起朝野震动,让皇帝必须派出钦差大臣彻查辽云漕运,那就只有一种方法,让皇帝感到危机感。
在华夏的历史当中,有关漕运出现问题,皇帝派出钦差大臣的例子并不少。
李卓当初带过一个硕士生,对方的毕业论文议题就是,“论古代漕运与现代海贸的关联和与发展”。
李卓和他探讨过这方面的知识,也查过不少历史中的资料,现在都在他脑海中快速回忆着。
大约半炷香后,李卓眼神渐渐坚定。
“只能用这种法子了。”
思来想去,李卓最终决定,结合玄奇之说制造出一个事情出来。
其一,自古漕运方面碰到的类似事情不少,就比如汪六他们发船前,都会拜龙王,但凡是和这行沾边的,对此都有敬重之心。
其二,以此为突破点,不需要李卓做太多事情,做的少,就不容易被发现,只需要通过舆论就可制造出排山倒海之势。
其三,利用玄奇堪舆的操作性很强,自己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回顾类似事件,李卓脑海中掠过不少。
比如幽灵漕船事件,其原型便是明成化年间的“空印案”,利用运输时差伪造文书,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狄仁杰传奇》中,就有这么一个情节。
还有阴阳转运使,同一批漕粮同时出现在灾区和边关,牵扯了道门的缩地术传闻,历史中也曾发生过,乃宋代的“折中法”所引起的一个大案。
再比如明代的鱼鳞图册之谜,治河民夫和鱼鳞册重叠,出现已故二十年的工匠,实则就是某些官员利用死人走私战马。
类似事件有不少,但都不符合李卓的要求,简单而言这些事情不够大,对皇帝没影响,他不一定会派出钦差大臣。
故此,李卓决定借“龙脉”来做文章,此事同样有原型可查。
康熙六年,靳辅治河引发了政治斗争,河道总督意图借改道工程,彻底掌控新的漕运商路谋取利益。
便暗合当时的钦天监,奏报漕河震动,暴雨延绵,损伤了皇陵风水和大清龙脉,并趁此提出了改道请求。
康熙皇帝很快就准许了此事,在历史当中,虽然只是一个小事件。
但足以说明了一件事,这些统治者对于龙脉,对于自己江山的看重程度。
任何事情他们都可以忍受,任何人也都能牺牲,可一旦威胁到了他们的皇权统治,必定是零容忍的态度。
思路理到这,大概计划也就呼之欲出了。
那便是借用上次平林府河道大面积淤堵,以及死了四位漕民一事,制造出一些玄奇之事,和龙脉产生关系。
再通过舆论将事情无限放大,到时必会引起大庆上下一片震动。
将这些都想清楚后,李卓抬头看向了屋外,走出房间。
整个赵家坝,今晚都洋溢在了幸福的海洋中,尤其是对村里的孩子而言,能够如此大快朵颐的吃肉,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虽说家里有时也会去打猎,捕鱼,可基本都是被拿到县城中换了铜板,就算给他们吃,也只是一点,哪里有这么痛快。
李卓身为京城来的贵公子,却能和这些普通股山民打成一片,再次让裴洪有些刮目相看。
出于尊敬,赵家坝的许多人都在给李卓和裴洪敬酒,热情的让李卓实在是有些难以招架,最后他不得已只能装醉,这才逃过一劫。
晚上他们三人都在赵三林家休息,住的是他儿子女儿的房间,他们一家挤一间屋子。
“公子,您感觉好些了吗?”
赵孙氏用他们当地的草药,为李卓煮了些醒酒汤,喝了之后竟然效果出奇的好。
“好多了,赵大哥,您是想问我有没有想到办法吧。”
赵三林那点心思,又岂能瞒过李卓。
“不敢隐瞒公子,小人的确想知道。”
赵三林自从听了李卓那番话后,心就一直七上八下的,在为此事而操心。
“眼下的确是有个法子,此法需要你出手相助,可能还会有些危险,但如果你们都听我的,一切小心行事应该不会有问题。
成功之后,朝廷必然会派遣钦差大臣来彻查这事,到时从县令到巡抚,漕运衙门的人一个都跑不掉。”
听到李卓这么说,一旁的裴洪和环儿也立刻将目光看来,充满了好奇。
“公子,您是厉害的大人物,小人都听您的,您让我怎么做就怎么做。”
赵三林不假思索的说道,冥冥之中,他对面前这位年轻的贵公子有种莫名的信任。
“好,环儿,取笔墨来。”
“哎,公子稍候。”
环儿应了声,往马车那跑了过去,拿起笔墨纸砚就跑了过来,迅速帮李卓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