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泓霖已经将目前六部的情况,详细的与李卓说了下,说实话,连李卓都感到不可思议。
身为右丞相,尚书省左仆射的魏无忌,本应该是统领六部,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礼部尚书曲城,是个摇摆不定的中间人,户部尚书孙无锋,礼部尚书陈达,兵部尚书冯奇,竟然都是门阀党的人。
只有刑部和工部尚书是他的人,可这二位的排名在六部中最靠后。
换句话说,魏无忌所掌控的六部,有一大部分的重要官职,竟然都被对手所掌控。
难怪新野党会没落到如今这个样子,被其余两党打压的彻底抬不起头。
当年胡人是被太祖赶回漠北的,在此之前,胡人对中原百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所以这是八十多年来,两国第一次派出使团交流,意义极为重大。
且按照李卓对历史的总结,耶律齐天为了霸业,无论大庆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们都会答应。
所以这就是一个谁都可以摘取的果子,如果太子不主动,就会被礼部,被吴王摘了去。
“先生所言真是令孤茅塞顿开,是孤太着相了,没看到里面的深层用意,好,孤会去主动争取。”
赵泓霖原本只是感觉有些抹不开面子,但经过李卓这么一开导,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关键。
“嗯,殿下能想明白就好。”
李卓对赵泓霖的态度很满意,如果赵泓霖是那种眼高于顶之人,那说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纵观历史,想要坐上那最尊贵的龙椅,就是要利用好一切机会。
因为这条路没有失败者,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死。
“对了先生,你有些日子没去姑姑那了吧。”
赵泓霖突然来了句。
李卓点了点头。
“那些数算之法,我已经尽数教给了长公主,课业已经结束。”
上次的数道茶会结束后,李卓之后又去了一次,把定下的课程都教授完了。
所以这些天都没再过去,而且没有张成带着,他也进不去。
“殿下,您为何突然提起此事?莫非是长公主说什么了?”
赵泓霖看着李卓微微一笑。
“数道茶会结束后,先生的大道论引起了不小风波,当时父皇说要找人好好管教管教你,此事先生可还记得?”
“当然记得,莫非是有结果了?”
李卓眉头一挑,那时他还没有和太子见面,正在想留在京城的理由。
为此甚至暗地里提醒了一下长公主,准备让皇帝借用此事,让他顺理成章的留在京城。
转眼也过去不短时间了,却一直没有下文,李卓还在想皇帝是不是近日太忙,把此事给忘了。
“姑姑已经向父皇提议,让你今后就在长乐宫,专门开展数道教学。”
闻听此言,李卓瞬间站起身来,满是震惊的看着赵泓霖。
“殿下您说什么?让我在长乐宫专门教授数算?不行,万万不行啊。”
李卓没料到竟是这个结果,按他所想,应该是皇帝派一个人过来给自己当老师,自己跟着对方学习才是。
怎么自己变成老师了,而且还是在长乐宫教学,想想李卓都感觉一大堆的麻烦,正在向自己袭来。
赵泓霖当然明白怎么回事,自己和李卓接触,皇帝肯定已经知道了。
所谓的让他在长乐宫教数算,无非是找个由头,让李卓多进宫而已。
若是在以前,赵泓霖断然不会相信,堂堂一国之君想要重用个人,还要如此麻烦。
眼下他却觉的很正常,对待李卓这样拥有旷世才学,偏偏又懒散至极,不愿入朝为官的人,就得用一些非常手段。
对此赵泓霖也是举双手赞成,既然皇帝已经知道自己和李卓的关系。
现在又让他去长乐宫教学,足以表明他的心,是彻底站在自己这边的。
李卓眉头紧皱,心知一定是长公主向陛下建议的。
“先生,父皇此举也是为了你好,金口玉言,圣旨应该很快就会到李府。
到时向你学习之人,除了宫里的皇子公主之外,还有户部的一些人,姑姑说了,要将你的数算之道在整个大庆推广开来,造福万民。”
李卓没有半点开心,甚至急的抓耳挠腮的。
一直到和太子分开,回去路上李卓还在想这个事情。
“这回被长公主害惨了,我虽然要找理由留在京城,但去宫里当那些人的数算先生,实非所愿啊。”
好在李卓也是个乐观豁达之人,既然自己无法改变此事,那就走一步看一步。
从今日辰时开始,一直到酉时,状元楼的人一直都络绎不绝,随着酉时临近,文台比斗即将开始。
李卓带着环儿和阿福,在旁边的一家酒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静静的看着。
此番文台比斗,将在第五层进行,整个状元楼已经被曲风灿包了下来,今日不接待任何食客。
文斗的流程也很简单,诗词歌赋文章皆可。
一共三十道题目,到时采取抽签的方式,比如抽到了“青山”一题。
如果挑战之人中,觉的自己可以,便可参加直上五楼。
曲风灿会遵循对方的意思,以青山当场作一篇文章,或者诗词什么的。
完成后,里面的人将二人作品拿出来,像是科举张榜一样拿到状元楼外张贴出来,让所有人评断孰高孰低。
文台基本都是这个规矩,曲风灿是摆下擂台的擂主。
但凡有任何一人,能够在相同题目上胜过他,就意味着文台比斗随之结束。
这种方式在南方很流行,但有胆量摆下文台者却不多,这对自己需要有极大的自信,且有足够高的声望才行。
状元楼外,眼下已是人满为患,整条街都被堵了起来,都是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以及准备参加的文人。
这一幕不禁让李卓想起了,那晚的平阳诗会,大庆不愧是文风鼎盛的国家。
若是比武擂台,肯定不会有如此多人关注的。
“阿福你看那是谁。”
前来挑战曲风灿的,还有不少青年才俊,大都是朝廷官员的儿子。
循着李卓手指的地方看去,在状元楼的人群外围,出现了一辆精美的马车。
“大少爷?”
李福一眼就看出,那辆马车是李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