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年的第一天,依旧是个雪天。
这一天的紫禁城被清扫得特别干净,屋檐上的积雪在哑光的紫禁红墙衬托下,深深浅浅的白,似乎也经过了设计,流露出一股新气。
值卫的大汉将军不多,但与以往很不同,一身金甲配上金色面罩,比原来更加浅薄,看起来却更加牢靠,因为这是真的护甲,不是以往刷金漆的样子货。
他们的眼神带有杀气,一看就知道正是战场上饮血归来的。他们身上穿着轻飘鼓胀的红色羽衣,搭配起来有点飘飘欲仙,据说这是御工坊新发明的羽绒填充戎服。
礼乐响起,净鞭声声,王朝气度,万象更新。
这是天启三年的正旦大朝会,熟悉的“万国来朝”剧本,与以往只有很小的不同,天差地别的不同。
礼乐声中,皇帝准时露面,步伐很大,很沉稳。他身披日月星辰,穿戴沉重的冠冕,依旧沉默,但却不再内敛。而是目光坚定,昂首挺胸。
他今年十八岁,是标准意义的成年人了,尤其在这个时空。要知道,霍去病十八岁就是剽姚校尉,已经领兵深入大漠,长途奔袭擒拿敌首,封爵冠军侯。
当然,这种仪式上皇帝不怎么需要,一切都有礼官。除了按照礼仪的简单,挥挥手,点点头,说几句“准!”、“善”之类的,皇帝只多说了三句话。
这三句话决定了所有的不同。
外使朝拜是有顺序的。有些时候,甚至有些使臣为了这些顺序争得头破血流。当然,说了算的还是大明礼部。
“琉球使者觐见”
净鞭声中,礼官洪亮的声音唱出了下一批使者的名字,琉球!他们的顺序竟然在朝人和倭人之前!
等候在外的使者队伍中,微不可觉的一阵轻轻骚动。
三个衣着与大明人几乎没多大不同,只是略微矮小黝黑的人,穿过高大如同天神一般的金甲卫士,穿过挺立如松林的红袍大员方阵,跪倒在御阶之前,三人肩膀抖动,似在无声哭泣。
天朝大国,开年大礼,不可失仪,但这三人似乎有太多按耐不住的委屈。
这不合礼仪。
一个锦衣内侍拿着一份奏本,快步递送到皇帝面前。皇帝轻轻打开,只看了一样,合上了奏本。
今日他坐在御阶之顶,高高龙椅之上,带着冠冕,冕旒遮住了面庞,胆大的使者偷偷抬头,也只能看见尚未蓄须的一副线条坚毅的下颌。
礼乐暂停,那坚毅的下颌线没有表情,挥了挥手,一个面目极为英俊的中年内臣从御阶旁快速绕道而下,扶起了琉球正使。
令人意外的是,这皇帝身边的大人物,竟扶起了正使,轻拍其背,似在安抚。
更出人意料的是,皇帝声音响起了,声音清亮,语速缓慢,沉稳有力。
“琉球之苦,朕,知道了,大明必有安排”
“呜呜~~”那使者们,再按耐不住,哭出声来。
那仿若坐在云端的皇帝微微抬手,礼乐声继续,琉球使者被扶下去了。
后一波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倭人。
穿过文武士林,倭人使者战战兢兢下跪朝拜,抬眼一样,云上的皇帝,依然只露出一幅冷漠的下颌线
必须战战兢兢,方才琉球使者为何哭泣,他们心知肚明。十数年前,倭国萨摩藩出兵琉球,控制了琉球。而现在大明皇帝表态了,在如此隆重的场合。
但他不敢失议,更不知从何辩解,即便是幕府,也不能随便拿萨摩藩如何,何况他一个小小的使者。
然后就听见了那心惊胆破的一句话
“叫你们日本国王,好自为之!”
倭人使者浑身一颤
然而此时礼乐声再次响起,他们也只能狼狈退场。
-----------------
校哥儿做回木头人。
殿下红袍大员林立,有如阅兵方阵,两边是真正高大威猛的军士,但这些大汉将军可上不了战场,都是纯粹的仪仗队。
如红色森林中的小溪,厚厚的地毯从皇帝宝座下延展开来,漫过三层的台阶才到达地面,复又流淌向前。
沿着这地毯,依次行来的,有脸蛋红彤彤的高原人、黑瘦的东南亚人、发型滑稽的倭人、假装成大明人的高丽人……都对着高高在上的校哥儿三跪九叩。
校哥儿回以几个简单手势,自有礼官一一答复,相应赐礼。
现在没心思理他们,攘外必先安内。
他的注意力都在近前几位大员身上。
天启朝的开局变化,与天下君子的预判全然不同,于是各家都在抓紧摇人,所以“永远在路上”的阁老们,大都到了,除了最有份量的那个人。
面目古板的白胡子老头是沈?沈阁老,67岁了,乃是方从哲首辅的同乡挚友,多次推荐给万历皇爷爷,终成正果。沈阁老待过工部和刑部,为人保守,力主节俭,反对铺张,反对矿税。他和徐光启不大对付,当年南京教案驱逐传教士,就是以他为首。
从元日清晨,紫禁城的热闹劲儿就没停歇过。五更天,内饰们开始放鞭炮,把门闩抛到空中,三抛三落,这叫“跌千金”。早起后吃饺子,意为更岁交子;喝椒柏酒,寓意多子多福。随后,皇帝换上冕服,再度将山川日月披挂在身上,前往正旦大朝会接受群臣与各国使臣的拜贺。
这一幕,与去年不完全一样。天启元年打了几场仗,或胜或平,大明算是止住了颓势。小皇帝登基后,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生机勃勃,属国们也因此恭敬了不少。校哥儿留意到,朝鲜的使臣,连乌纱斗笠都没戴了,换成了大明官帽,大概是朕允许他们参加今年春闱的缘故吧。
大朝会只是礼仪,随后一切又回到假期状态,整个紫禁城闹钟一样响个不停,人们似乎有无穷的精力,不停的欢笑着。过个节而已,有必要这样吗?校哥儿很疑惑,随手叫来一个穿着葫芦补子新衣的内侍问了几声。
“陛下,您不知,宫中有规矩,喧闹有度,若是宫外,还要闹腾呢”
可是校哥儿微服出巡过,这时代的人们,过得何止是艰辛。冬日积雪的街道上依然有不停奔波的人,蜷缩着身子来来去去,残破的棉袄里露出黑乎乎的填充棉花,麻木的表情就像课本里的成年闰土。
或许,明人的春节,有如蝉的夏天,在土里忙碌好多年,只为这一夏的欢唱。想明白了这点,校哥儿也就露出了笑容,看着朱徽媞提着灯笼左突右冲像个蓝孩纸,看着大小老婆们将霞帔、大裳、翟衣、鞠衣各种好看的衣裳换来换去,看着满宫人都穿着葫芦补子的新衣(寓意福禄加身)傻乐。
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是春节的压轴好戏。今晚,紫禁城乃至整个京城都是一片灯火辉煌,成为了一个最像校哥儿家乡的夜晚。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现在也是元宵吗?你们,好吗?
-----------------
这是作者写到北京车展前的部分,但是,很遗憾,暂时不能写下去了。先前开始写书的时候,正是人生的间隔年,因为大形势的关系,被迫从一个宇宙最大的行业毕业了。写书一直是我埋在心里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这一本,但无奈,我写得不够好,没有市场。
这也是我不得不接受新单位的时候,养家糊口是刚需。没想到新行业这么的卷。。。。北京车展前天天弄到凌晨三四点,其中有72小时几乎没有完整的睡眠。但我坚持着更新,直到五一病了一场。
因为我自认为还有点审美,想着能通过配图的方式让这作品有人看。于是开始学习AI绘画,然而,真的画得不好看。于是我开始练习AI绘画,并登在小红书上和AI画师们交流学习,求指导。我在上面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特里斯坦,头像是个红发吉他手。然后,也是在五一,那时没力气写,但可以让AI画,然后,突然有了粉丝?然后一直有人在看在互动,现在已经三千多粉了,人生际遇真的是。。。。
我必须做出选择了。我讨厌半途而废。但在写\/画和上班,三件事上,我只能选两。我选前两个。但命运不由得我选。所以,这里先暂停一下,当是第一卷的完本。
等我可以重写的时候,是第二卷,名为《明天又起》
谢谢还有再看的几位。感谢。希望很快能再见。
-----------------
对了,剧情还没有交代。
1,原先的第二卷中,徐光启和袁可立是重要人物,第一卷没有刻意描绘就是为了留在后面。我的理解,其实徐骨子更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却发现根本就没有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反而新信仰里的君子们更像君子。袁更是士大夫阶层的背叛者,历史上他的所有断案,永远是站在弱势者一方。而且第一卷两人对于建奴的战略,其实很多事真实历史上的。
2,除了两人之外,阁老们大都是过场人物,除了孙如游,他们家族一直是保皇党,无关路线,皇帝就是路线。而其他的肱骨之臣,要等到新一代的成长,尤其是攻玉书院。
3,第二部是内部改革与灭了建奴统战蒙古。打通缅甸,缅甸西边有很好的港口进入印度洋。至于交趾,更是不可错过的粮仓。
4,第三部是大航海时代的入局。
5,张柔是第二个皇后,地下皇后。某次校哥儿喝多了,然后。但她绝不肯入宫,只是子女交给李清平一起抚养。后来有个叛逆儿子,率军出走南洋,澳洲立国。
6,主角孙子从澳洲杀了回来,逆袭登基,大结局。
就大致这些吧。有缘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