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阴谋家,虚伪僧
一炷香后,慕容博从密林离开,孤身远去。
孟礼看着他离开的方向,叹了口气。
这老登是听说参合庄发生的事之后特意回来的。
作为慕容家上代家主,慕容博对自家情况再清楚不过。还施水阁的确收藏了诸多武学,其中不少都是他当初亲自搞回来的,但狂龙掌、碧海潮生曲、凌波微步、弹指神通他完全没印象。
另外,慕容博练过斗转星移和参合指,知晓这两门家传绝学有多难练。
而孟礼展露的情况,在这两门绝学上的造诣明显超过了他。
前后一结合,慕容博大感好奇,更多的是惊喜。
他原先见孟礼没到江湖上搞事博名望,心有不满,却不好现身训斥,只得在搞事的时候使坏,让找事的上门。
没错,那些江湖人士上门讨说法,有慕容博故意引导的成分。
最开始这老登的确是不得已暴露了斗转星移,后面见孟礼没有在江湖上活跃,恨其不争,便动了变相逼迫的心思。在噶一些小人物的时候,他故意使用斗转星移,从而引导他们的亲朋好友上门找事,迫使孟礼不得不出来活跃。
可慕容博万万没想到,孟礼看似无作为,实际在闷声发育。
面对那些江湖人上门讨说法,他不仅摆下擂台化被动为主动,还一鸣惊人。
风波恶、包不同武功大进、力挫群雄。
身边的侍女也表现非凡。
自身出场,一招击败大名鼎鼎的丐帮帮主“豪丐”乔峰。
这让慕容博心中惊喜不已,暗道儿子出息了,有成大事之姿。
可听到孟礼“多情公子”的名号,慕容博又心生忧虑。作为大燕皇族后裔,他不排斥儿子妻妾成群,反而希望孟礼这根独苗能给慕容家开枝散叶。
不过,孟礼身边没长辈约束,又年轻气盛,慕容博怕他过犹不及,沉迷温柔乡,消磨了复国之志。
这是慕容博难以接受的。
于是乎,他得知事情全貌以后连忙从少林赶回姑苏,潜入参合庄,想单独找孟礼摊牌,进行规劝和引导,共谋复国大计,没想到路过听香水榭的时候被阿紫察觉了。
阿紫这两天来了月事,晚上和阿朱、孟礼温习三人行的位置被阿碧取代,心情郁闷,翻来覆去睡不着。
听到外面有情况,她立马出门查看,见到有人潜入,直接就是弹指神通招呼。
二人一交手,木婉清,竹剑、梅剑先后被惊动。
很快,慕容博陷入一对四的局面,落入下风。
若非孟礼及时出现,他说不定会当场落败。
来到密林,慕容博摊牌,按计划对孟礼进行规劝,意图与之共谋大计。
孟礼早就不想复国,没答应,反劝其放下这虚无缥缈的执念。
为此,他摆事实、讲道理。
可慕容博执念深重,完全听不进去,还大发雷霆,训斥孟礼。
孟礼无奈,只能效仿扫地僧,用迷心大法这样的非正常手段进行“渡化”,让其去灵鹫宫隐居养老。
之所以不让慕容博留在慕容家,是因为孟礼依稀记得对方的假死有破绽。
其中之一是墓室的棺材里没尸体。
原剧大理三公之一的司空巴天石对慕容博的死起疑,在慕容复外出、阿碧代管慕容家时上门,欲借祭拜慕容博的机会查探虚实。阿碧出于鸠摩智的前车之鉴,拒绝了。
巴天石不死心,暗中潜入,发现慕容博的棺材是空的,后面赶到擂鼓山把这事告诉段誉。
其二是少林方丈玄慈。
原剧少林寺群雄大会的时候,慕容博为阻止慕容复自刎而现身,但他的身份并非主动暴露,而是被玄慈叫破。玄慈说是听了慕容博对慕容复的规劝才知晓其身份。
但在孟礼看来,玄慈对慕容博的死应该早有怀疑,甚至可能猜到对方在少林寺附近活动。
慕容博武功虽高,但玄慈未必比他差。
毕竟少林的底蕴让慕容博都眼馋,他一个外人学少林绝技要偷,玄慈可不用。而且自身实力不够,玄慈不可能脱颖而出当上方丈,更别提让群雄俯首、成为雁门关事件的带头大哥。
此外,少林是玄慈的主场,慕容博又经常光顾。
这些情况综合下来,要说玄慈这么多年对有人潜入藏经阁毫无察觉,孟礼半点都不信。
只不过,他可能因为不确定,外加其他考虑,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也符合玄慈道貌岸然的虚伪人设。
孟礼之所以觉得玄慈道貌岸然和虚伪。
一是他和叶二娘之间的孽缘。
最开始,玄慈破戒,可以说是血气方刚、情难自禁,一念之差。
可后面他还跟叶二娘幽会,使之生子,这就不是一念之差能说得过去的了。
更重要的是叶二娘后来因儿子被萧远山抢走,思念疯魔,四处抢别人的孩子玩弄杀死。这事迹众人皆知,玄慈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莫说阻止,就连规劝都不曾有过。
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包庇和纵容。
而且这冤孽源头都在玄慈身上。
孩子是他和叶二娘生的,萧远山抢走孩子是为了向他复仇。
叶二娘一身武功十有八九亦是源自玄慈。
因为无高人教导,她一介女流,几无可能练得一身远胜云中鹤、南海鳄神的武功。
玄慈虚伪的第二点和雁门关事件有关。
剧情正式开始后,乔峰追查带头大哥的身份。当年参与雁门关事件的幸存者为维护玄慈的名声,死不松口,被暗中复仇的萧远山逐一杀死。在这期间,玄慈丝毫没有站出来的意思。
直到少林寺英雄大会,见实在瞒不住了,他才承认,假惺惺说今日以死相报,问萧远山算不算晚。
乔峰说他该杀,但敬重其是一代高僧,提出一决生死。
结果玄慈不仅没答应,还转头说破慕容博的身份,开始甩锅,揭露慕容家的根底和图谋,拉对方下水。
这锅一甩,乔峰和萧远山立即找上了慕容博。
然后,在叶二娘的事上,玄慈最初并没有主动提出要以身作则、接受杖刑。
是包不同、风波恶见势不妙,想去帮助慕容博父子,被少林弟子拦下了。包不同当众出言挤兑,说少林是养私生子的风水宝地,玄慈这才说自己理应受刑。
后面他的说辞也是为了维护少林清誉。
这足以见得他不是真想认这个错,而是没办法了。
以玄慈这样的人设,若事情如原剧那般发展,他百分百会甩锅给慕容博。
到时,乔峰父子和少林的人极可能会来慕容家走一遭。
慕容博如果留下,一旦暴露身份,锅容易落实。
若他不在,玄慈说破天,也是死无对证。
至于玄慈他们去灵鹫宫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