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九城,历来就不缺有钱人。不说有那么多遗老遗少,还有许多的资本家与隐藏的有钱老家族。

再说了,整个四九城里那么多的工厂和企业单位,上班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都月月拿工资,手里根本不缺钱,关键是没有买东西的地方。

就像是孙福全一样,好些等级不低的工人更是手里握着不少钱。还有一家好几口上班的,家里钱都不少。但他们再有钱没有票,也买不到这些计划内的肉蛋布等物资。

所以想要吃肉改善生活,要么就是靠着粮本上每月的那点定额,要么就只能跑到黑市去买不要票的肉。

然而,去年开始降临的严重灾荒,给乡下带来了巨大冲击。粮食产量大幅下降,村民们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天天省吃俭用,哪还有有多余的粮食去喂养猪。

而且,三四个月前,刚刚完成了一次任务猪的交付,距离下一次交年猪还有大半年的时间。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自从过年以来,猪肉的供应量就像坐滑梯一样直线下降,其他肉类也是异常稀缺,在黑市都可遇而不可求。

正因为如此,虎哥完全不担心这些东西会卖不出去,他所担忧的反而是货物的供应量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他不再过分纠结于这些物品的价格,甚至连付款方式都毫不犹豫地直接同意了。

至于在交易地点上咬着不放,就是怕林文他们耍手段,万一到时候来个黑吃黑,他哭都没地方哭。

“好,既然这样,我要是再不同意,那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您的条件,我代我老板答应了。到时候一定会提前通知虎哥你交易地点,你可以派人去检查。”

林文思前想后,觉得可以答应虎哥的条件。毕竟周守义交代他来谈,只规定了物资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其他的,就看他随机应变了。

“好,那我就按你们的意思来。不过,兄弟你可别骗我,要是到时候有什么差错,你和你老板都得付出代价。”虎哥看林文终于答应了自己的条件,也松了一口气。毕竟他还是很希望能达成交易的。当然,该放的狠话依然要放,以免显得自己气弱。

林文看事情搞定了,连忙点头:“虎哥,您放心,我老板是个讲信誉的人,绝对不会坑您的。”

林文离开后,虎哥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暗暗盘算着。他虽然表面上同意了周守义的条件,但心里还是有些疑虑。

这次交易的物资数量巨大,如果真的能顺利到手,那他这处黑市将继续稳坐四九城四大黑市的地位。可要是出了什么差错,他也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随后,虎哥便安排心腹手下,开始整理自己手上的黄金与银元,还有古董与美玉。另外,心里也暗下决定,交易时一定要多带些人手,以免出现意外。

第二天早上,准备出发去乡下的周守义,先去了一趟林文那里。林文把和虎哥的谈话内容,详细地给周守义汇报了一遍。

周守义听后,感觉很欣慰,他觉得林文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于是微微点头道:“林文,你做得不错。既然那虎哥已经同意了,等我从乡下回来,我们就找地方交易。”

安顿好城里的事情后,周守义便骑车直接赶往杨家庄生产队。

关于养殖合作的事儿,周守义也是不想再耽搁了。毕竟夜长梦多,他准备要尽快搞定。

将近中午,周守义提着一条鱼和一块豆腐赶到了杨文远家。

因为玉米刚种下去,生产队里也算是刚忙过了一波。杨文远和他媳妇正好都在家。

“守义,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那养殖合作的事儿没影儿了。”

两人关系不一般,杨文远说话,也一点儿不避讳。

“哪能呢,杨大哥。事情不管做不做,我肯定得通知你。主要是最近城里出了些事儿给耽搁了。这不,我一接手项目,就赶紧来乡下了。”

周守义一边和杨文远说着,一边把手里提着的鱼和豆腐递给李小慧。

李小慧接过鱼和豆腐,笑着说:“守义啊,你每次来都这么客气。这鱼看着可真新鲜呢,我现在就去炖了,一会儿让你杨大哥陪你喝两杯。”

周守义连忙点头:“这鱼带来呀,就是准备尝尝嫂子你的手艺。顺便跟杨大哥喝两杯。”

杨文远看着周守义拿东西来,知道阻止不了。便渐渐习惯了,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文远拉着他坐下,周守义也拿出烟给二人都点上。

杨文远吸了一口,缓缓地说:“守义啊,既然你这次来了,那说明这养殖合作的事儿,应该是成了吧。”

“我既然出马了,那当然没问题。而且按照上次说好的合作协议,我又给生产队里争取了一些其他利益。”

“除了按以前说好的提供猪仔和饲料,然后每出一斤肉,给一毛钱之外。我又帮厂里争取到一份补贴,每个月给队里十块钱或可以换成同等价值的票证,虽然不多,但也算是不无小补。另外,再给你们队里两个临时工的名额。”

周守义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说着新的附加方案。这是他早就想好的,毕竟厂里摆了他一道,而两个生产队却如此支持他。他决定再给两个生产队里争取一些利益。

杨文远听了周守义的话,眼睛瞪的溜圆。脸上不由露出惊喜的神色:“守义啊,你可真是够意思。这票证和临时工名额,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每个月多出的十块钱的票证,还有两个临时工的名额,简直是意外惊喜。不说现在的票证比钱还好使,是真正的硬通货。单是两个临时工的名额,就绝对能让生产队里抢破头。

毕竟这年头在乡下可挣不了几个钱。而一个临时工则意味着一年180块钱的收入。

而在生产队里,一个家庭好几口人,一年都不一定能挣下30块钱。可谓是天差地别。所以,这时候的人们很向往去城里上班,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