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农门斗极品,带领爹娘赚金银 > 第61章 挖红薯,收姜黄,获高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章 挖红薯,收姜黄,获高产

“是啊。”

两口子不禁感慨。

沈小棠拿起一根苞米,递给已经啃完一根的爹。

“爹,娘,别被以前的糟心烂事束了手脚,咱可是要努力过好日子的。”

刘氏深呼一口气道,“棠儿说的对,以前的事过去就不提了,咱努力过好日子。”

自那以后,沈青川还是日日都去田里薅草顺带看庄稼,田里连一根小草芽都瞧不见。

期间,村儿里还真有人去偷玉米,想偷着掰回家煮着吃,被沈青川逮了个没脸,再不敢去了。

一个多月后,庄稼都成熟了。

沈小棠挖开一棵姜黄,看着根部结的小姜黄,个头儿竟比着她从山上挖出来的时候小了一半。

没想到开完花一个月了,它还没成熟。

唉,失算了!

没办法,谁叫她上一世刷到某音上姜黄和生姜对比图的时候,没看姜黄的生长周期。

光顾着激动种姜黄了!

刘氏一脸担忧道,“棠儿,这姜黄个头还小着呢,过几日别家开始收稻子,就剩咱家不收,不就被人看出来了?”

是啊!

大家都开始收庄稼,就剩她们不收,岂不是很扎眼?

这可咋整?

“娘,红薯熟了,咱先把红薯挖出来收回家,苞米杆儿咱先不砍倒,只把苞米棒子掰下来。”

留着杆儿在,好歹遮挡遮挡姜黄。

刘氏有些不放心,“可是……”

沈青川抢先道,“就按棠儿的意思做,等苞米掰完,夜里我拿着铺盖躺田里看着。”

有人看着,总不至于再有人来偷!

刘氏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只是现在蚊虫多,要辛苦她爹了。”

“只要能守住东西,没啥可辛苦的。”

一家人商定,率先挖红薯。

忙活了一整日,才把红薯收完扛回家,刘氏把红薯秧也全部拖回家了,准备留着喂猪吃。

等到过年,猪再大一些,就能卖了换钱了。

等闲下来,两口子把红薯一袋一袋全部称重,竟然高达上千斤。

两口子开心得差点蹦起来,纷纷夸赞女儿功劳大,不仅造了翻车改变了旱田土质,还选对了红薯来种。

沈小棠心想,上一世红薯亩产能达六千斤呢,这才哪到哪?

比着上一世,还差得远呢!

不过,上一世的事情,她不能同爹娘说,反正爹娘开心,她也高兴。

等过了三五日,田里的稻子苞米全部能收割了,大家纷纷开始收庄稼。

沈青川和刘氏一如既往歇着干,两日能干完的活儿,他们这回照七八日干。

和他们挨边的村民还打趣他们,两口子啥也没说,只扯唇笑笑。

秋老虎,日头毒。

没了红薯秧,姜黄透风得日头,生长迅速,一天一个样。

竟有叶子开始黄了。

沈小棠和爹一起挖开一棵,个头儿竟然比之前在山上挖出来的时候大了许多,一棵能结七八个。

比山上高产多了!

这个头儿,一个都有二两重,四文钱呢!

父女俩难掩激动,一咬牙,又让姜黄在田里长了五日。

夜里没人,几口子趁着月色去田里挖姜黄。

小玉人小胆子小,独自在家她害怕,也被爹背田里去了。

沈青川和刘氏两口子在前边慢着挖,两个女儿跟在后边用麻袋装。

“爹,娘,你们挖的时候小心点儿,别碰伤了,伤了就不值钱了。”

“成,爹娘记住了!”

一家人“吭哧吭哧”忙到快天亮,终于把姜黄全部收完了。

忙了整整一夜!

沈青川和刘氏扛了五六袋子回家,跑了好几趟,把姜黄秧子也拖回去了。

回家一称,三百斤还高。

竟比稻子还高产!

“天呐,棠儿,咱没做梦吧?爹都不敢相信,咱种的是姜黄吗?哪有种药材比种稻子还高产的?”

“这些咱就按三百斤算,得卖多少钱啊?”

沈小棠笑着道,“爹,咱没做梦,咱种的自然是姜黄,只是我也没想到头一回种竟然能高产。”

上一世有化肥和农药,还有帮着开花坐果、果多肉多的农药,粮食收成都上千斤,可比这姜黄高产多了。

她继续道,“可能是咱种得均匀,薅草勤快,还上了好几回大粪,所以才高产的。”

“三百斤出头,咱卖两百斤,留一百斤下一季种,两百斤就是两千两,一两能卖两文钱,咱这回能卖四两银子!”

刘氏捂住嘴惊呼,“天呐,一下子能卖四两银子?”

她真觉得自个儿在做梦,做的还是美梦!

半亩能卖四两银子,还没有全卖完,这是啥概念?

她觉得好不真实,傻乎乎的使劲儿拧了自己一把。

“啊……痛!”

“棠儿,娘竟然真的没有在做梦!”

沈青川惊喜过后却是犯了愁。

“棠儿,咱就四亩田,要是下一季全种成姜黄,不种稻子,来年咱拿啥交赋税?咱一家人没了口粮吃啥?”

沈小棠浅浅一笑道,“爹,这你就傻了吧,我来给你和娘算算账。”

两口子齐问,“咋算?”

“一亩稻子,风调雨水最高收成二百斤,能卖多少钱?”

沈青川脑子比刘氏好使,率先算出来,“一斤粮食咱能卖十二文,二百斤就是两千四百文,一亩能卖二两银子多四百文。”

“是啊,一亩粮食才卖二两银子零四百文,咱半亩姜黄全卖完能卖六两银子呢,要是来年四亩全种姜黄,四十多两银子,咱不能拿点银子买粮食交赋税?买粮食吃,咱也吃得起啊!”

两口子都愣住了!

这一算,还真是。

全部用来种姜黄,最划算!

沈青川惊得直咂舌,“是啊,还是棠儿会算账,咱一亩姜黄比粮食赚的多得多,咱还种啥粮食,有钱咱买着吃,光这差价咱赚的还多呢!”

刘氏笑得合不拢嘴,点头如捣蒜,“你们爷俩会算,棠儿说能赚这么多,咱就能赚这么多,都听棠儿的,下一季,咱还这样干!”

两口子用了一日,把田里的苞米杆全砍完拉回家。

翌日。

沈青川借了个板车,装上两百斤姜黄,让大女儿坐板车上,一路拉着到了镇上,直奔冯记。

沈青川把几袋子姜黄全部扛进药铺里,领着女儿走到掌柜面前。

冯掌柜瞅着眼前的父女俩,看了好半晌才认出人来。

“天呐,真是你俩?”

“半年不见,换了身衣裳,人也吃胖了,我还以为眼花认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