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落魄药女养家日常 > 第五十八章 把吴家都送进了大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十八章 把吴家都送进了大牢

客走主人安。

客人们走后,许氏就带头收洗碗筷了。

动作麻利娴熟,再不见初到蜀地时的生疏和胆怯。

人啊,都是被逼出来的,她的这些儿媳妇都是大户名门官家小姐,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罪吃过这样的苦,从琴棋书画吟诗作对到撸起袖子洗衣做饭调羹煮汤,甚至像许氏亲自洗她大孙子的尿片片……

老太太看着这一幕既心酸又欣慰。

干活利落的还有奶娘吴氏。

怎么说呢?

她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女人,不仅喂沐阳的奶水,还争着洗衣做饭,简直是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差事,性子还极好。春暖有时候都在想:这么好的女人,怎么就遇不上一个好的夫家?

在小院宴客,老太太她们也算是正式在小院安置下来了。

“这儿比村里强太多了。”春燕和春姝分到了一间屋子,欢喜得很:“没有那么多蚊子,再也不怕淋雨了。”

春暖看着已经被晒得黝黑的两个小姑娘苦笑摇头,是啊,到了一定的时候,不喂蚊子不淋雨能吃饱喝足就是幸福了。

一家老小感觉这才有了一个家的样子。

“能把日子过成这样,还全靠了暖暖。”老太太拉着春暖坐下:“这些日子,忙坏你了。”

“祖母,孙女还好。”

“秋小姐都写了什么呀?”

“还没来得及看。”春暖多了一个心眼:“孙女把信放屋子里了,这就去看看。”

“去吧,去休息一下也好。”

事实上,老太太和许氏一样,都想知道一点春玉的消息。

春暖也想知道长姐的情况,却又有点担心长姐出了什么状况,一直未曾有家书来,这就不正常。

所以,怀里明明揣着那封信也没取出来,她得单独看。

这封信很厚,有好几页。

第一页就看到了熟悉的字迹,那是长姐的。

长姐写她过得很好,孩子长得也很乖巧,名字叫盼盼,盼望着一家在京城团圆。春玉还问捎信的人可靠不,能不能替她捎一些物件儿给祖母她们。

看完春玉的信,春暖悬着的心更悬了!

这是长姐的风格,报喜不报忧,从来是那么温温柔柔的一个人。

再看秋燕的,也写了说她们很好,她还陪着长姐和盼盼一起玩了什么,浓墨重彩的写盼盼有多乖巧,嘴巴能吐泡泡,两只眼睛亮得像葡萄……

春暖看出来了:长姐不好,一点儿也不好!

春暖又把信封翻出来看,果然,信封上还粘有一张裁剪的宣纸,用很细很细的小楷写了寥寥数字。

“暖暖,我实在忍不了一点,春玉姐姐不让说,但我必须告诉你。春玉姐姐那么好,那个混蛋居然休了她。春玉姐姐很厉害,拿了和离书直接敲响了敲响登闻鼓,将吴家人都送进了大牢,最后太后和皇后分别是赏赐了春玉姐姐千两白银和一个百亩庄子。”

被休,告御状!

春暖惊得站了起来!

又把这短短的两句话,春暖看了三遍。

确认后瘫坐在了凳子上:吴家,吴家……长姐该受了多大的委屈啊。

还有一点:长姐是凭什么手撕吴家的?

而且,她是直接告的御状,敲响登闻鼓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那得滚钉板,阿姐那娇弱的身子,从一块钉满尖锐铁钉的木板上滚过去,铁钉刺入肌肤,定然是血肉模糊,痛苦不堪,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想到这些,春暖双眼含泪。

看到秋燕写的是吴家全家进了大牢,太后和皇后又赏赐了长姐,让她有了落脚之地,从信中看来,她目前是安全的。

可是,春暖知道,长姐凭一己之力将吴家送进了大牢,这对她来说遭受的将是更大的风暴。

世人不会同情她遭遇了什么样的苦难,反而会认为她很有心机会算计。

在京城,口水都能将她淹死!

好在,有太后和皇后先后的赏赐能保她母女的一条生路。

春暖想了很多很多,直到春强跑来敲门。

“阿姐,阿姐,强强要吃糕糕,强强的牙痒了,口水都流出来了。”

春强跟着村里的小孩子学了不少当地的话,什么想吃东西就是牙痒了。

“好,阿姐给你做糕糕。”

她用中药材做出来的八珍糕,是准备提供给赵明华的茶楼的,今天特意拿出来待客,反响都很好,赵太太张太太罗婶子都说好吃。

待客的做得少,所以春强没吃够,牙是真的痒了,所以跑来找阿姐。

春暖这才想起,自己进屋子有些时间了,祖母她们该等急了。

拿了春玉那封信想给祖母和大伯母看,后一想,她们都是精明人,一眼就能看出有问题。

与其这样,不如直接说没有来信吧,就说秋燕说一切都好。

果然,老太太和许氏相视一眼就没再说什么了。

她们只会以为春玉在吴家过得不好,连写封家书都难。

绝对想不到,长姐在京城把吴家的天都掀翻了。

给春强做的八珍糕,结果小家伙嫌弃得不要不要的。

“没有之前的好吃,阿姐,你尝。”

春暖尝了一下,好吧,应该是心不在焉的忘记了放糖,没有一点甜味儿是真的哄不了小孩。

“阿姐做糕点的手艺还不是很精,还需要好好的练习。”

“嗯,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春强很认真道:“阿姐,你要多练练。”

“小家伙,谁告诉你的?”

此处用上这句话还蛮正确。

“宁哥哥给安哥哥说的,春强记着呢。”

呦嗬,记性还不错!

春暖捏了捏他软软的脸蛋:“好好读书,读好了书阿姐就给你做糕糕。”

“阿姐,拉钩。”

春强居然伸出了小手指要和春暖拉勾盖手指拇印,嘴里还念念有词:“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变了就是猪八戒。”

不用讲,这些话又是在村里和小孩子们学的。

孟母三迁是有道理的,全家搬到镇上来住确实是明智的选择。

三婶黄氏没有明说,但是看得出来,她一直很焦心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中受了影响被带偏。

春暖也知道,黄家祖上出过一代大儒,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后代,注重的就是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