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銮殿上,香炉袅袅,龙涎香的气息弥漫在大殿之中。顾长渊一身绯色官袍,手持玉笏,立于百官之首。他目光炯炯,声音清朗,正向皇帝和文武百官详细阐述着科举改革的方案。

“如今我大梁承平日久,然选官之制却依旧沿袭旧例,多以门第出身论英雄,寒门子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难入仕途。长此以往,国之栋梁何处寻?臣以为,科举之制,当革故鼎新,唯才是举,方能广纳贤才,使我大梁江山永固!”

顾长渊侃侃而谈,将改革方案的细则一一陈述。他提出,废除现行科举中偏重诗赋辞藻的考核方式,增加经世致用之学的比重,增设算学、农学、工程等科目的考试,并建议在地方设立考点,方便更多寒门子弟参与科举。他语气坚定,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仿佛带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殿上群臣,神色各异。有的若有所思,有的面露赞许,有的则眉头紧锁,面带不悦。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静静地听着,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顾长渊话音刚落,一个苍老的声音便响彻大殿:“顾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梁科举制度沿袭百年,岂是你说改就能改的?祖宗之法不可废,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等当守成持重,岂可轻言变革?”

说话之人正是当朝太师周太师,他是保守派的领袖人物,一向以维护旧制为己任,对顾长渊推行的新政更是处处掣肘。他须发皆白,身着紫袍,手拄龙头拐杖,老态龙钟,却气势逼人。

顾长渊早料到会有人反对,神色丝毫不变,从容答道:“周太师所言固然有理,然时代变迁,旧制弊端日益显露。如今我大梁国力日衰,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民生凋敝,正需广纳贤才,方能扭转乾坤。墨守过时的做法只会导致进一步的衰落。革故鼎新,才是强国之道。”

“强词夺理!”周太师怒斥道,“科举制度一直以来都很好,为我大梁选拔了无数人才,何来弊端之说?你这是在质疑祖宗的智慧!”

“臣不敢质疑祖宗,只是就国情而言,如今的科举制度确实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顾长渊不卑不亢地回应,“譬如……”

他正要继续阐述,却听得殿上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周太师所言极是。新的科举制度,朕也担心会破坏朝廷现有的人才结构,引发动荡啊……”说话的,正是郑王爷,他缓缓从座位上站起身,眼中精光闪烁,意味深长地看了顾长渊一眼。郑王爷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他虽未明确反对改革,但这番话无疑是在给皇帝暗示:改革风险巨大。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此刻也纷纷露出担忧之色,开始窃窃私语。

顾长渊心中冷笑,郑王爷这老狐狸果然坐不住了。科举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阻挠。但他早已预料到会有此番阻力,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郑王爷所虑,臣并非没有想过。”顾长渊不慌不忙地答道,“新的科举制度虽然会带来一些变化,但并非是要彻底颠覆旧制,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臣的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了新旧制度的过渡期,并设立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确保人才结构的稳定,避免出现动荡。”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况且,我大梁如今积弊已久,若不思变革,长此以往,国力衰弱,才是真正的动荡之源!”

顾长渊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一些摇摆不定的官员开始重新思考。然而,朝堂之外,反对的声音却在不断蔓延。

在京城颇有名望的宋学究,是典型的传统文人,对顾长渊的改革方案极为不满。他认为顾长渊轻视传统学问,鼓吹奇技淫巧,是在误人子弟。他在文人圈子里四处散布言论,说顾长渊此举乃数典忘祖,是想要彻底颠覆传统文化。

宋学究在文人中颇有威望,他的言论很快便引起了许多文人学子的共鸣。他们本来就对改革方案中的算学、农学、工程等科目不屑一顾,认为这些都是“下九流”的学问,不值得科举考试。如今听到宋学究的言论,更是坚定了他们的想法。

年轻气盛的柳才子,更是将宋学究的言论奉为圭臬,四处宣扬,甚至写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痛斥顾长渊的改革方案,一时之间,在文人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原本对改革持中立态度的文人学子,也开始动摇,加入了反对的行列。

顾长渊自然也听闻了这些流言蜚语,但他并未放在心上。他知道,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一些人的不满,这是不可避免的。他只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一步步推进改革,最终用事实证明,改革才是正确的道路。

夜幕降临,顾长渊的书房里依然灯火通明。徐凛风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顾长渊伏案批阅公文。

“大人,今日朝堂之上,郑王爷和周太师联手反对,看来他们是不打算轻易让步了。”徐凛风低声说道。

顾长渊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眉心,轻叹一声:“意料之中。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阻挠。”

“如今朝中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而民间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大人,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徐凛风问道。

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必担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他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缓缓说道,“明日,我会让皇上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他停顿了一下,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有些棋子,也该动用了……”

翌日清晨,皇帝早朝还未开始,钱太监便在御书房伺候着,他状似无意地提起近日京城内外对科举改革的议论纷纷,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皇上,奴才听说,民间对顾大人提出的科举新政颇有微词,不少学究甚至联名上书,斥责新政是离经叛道,动摇国之根本啊。”

皇帝原本正在批阅奏折,闻言停下了手中的笔,眉头微微皱起:“哦?竟有此事?”

钱太监察言观色,知道皇帝已经开始在意,便添油加醋地说道:“可不是嘛,奴才还听说,这新政中加入的那些算学、农学、工程之类的科目,都是些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实在是有辱斯文啊。”他顿了顿,又小心翼翼地补充道,“周太师也曾私下跟奴才说过,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这科举制度沿用百年,自然有其道理……”

皇帝沉吟不语,钱太监的这番话,正戳中了他心中的顾虑。他虽然欣赏顾长渊的才华和胆识,但也担心改革会引起朝野动荡,影响江山社稷。

与此同时,顾府书房内,徐凛风将打探到的消息告知了顾长渊:“大人,钱太监已经按计划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皇上似乎对新政产生了疑虑。”

顾长渊神色凝重,他知道自己面临的阻力比想象中还要大:“周太师和郑王爷联手,再加上那些迂腐的文人和被他们煽动的百姓,这股势力不容小觑。”

徐凛风担忧地看着顾长渊:“大人,如今朝野上下反对声一片,我们是不是应该暂缓推行新政,等风头过去再说?”

顾长渊摇了摇头,眼神坚定:“不行!改革之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若是现在退缩,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大梁的未来也将彻底断送!”

他知道,保守派官员的联盟看似牢不可破,但实际上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各有各的私心和利益诉求。只要找到突破口,就能瓦解他们的联盟。

“凛风,”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说,如果有人能证明,新政不仅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反而能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好处,他们还会反对吗?”

徐凛风沉思片刻,明白了顾长渊的意图:“大人的意思是,我们要分化瓦解他们?”

“正是如此,”顾长渊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周太师老奸巨猾,郑王爷势力庞大,想要直接对抗他们,无异于以卵击石。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的弱点,各个击破。”

他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白纸,开始写写画画,嘴里喃喃自语:“周太师……郑王爷……宋学究……柳才子……”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棋子,而顾长渊,正在布局一场更大的棋局。

夜深了,顾长渊依然在书房里忙碌着,他的桌案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资料。

他仔细研究着每一个官员的背景、性格、喜好、弱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突破口。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份不起眼的文书上,上面记载着周太师曾经大力推崇的一项政策……

顾长渊的嘴角微微上扬,喃喃自语道:“找到了……”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然后,缓缓地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