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7 章 惹小爷,掀桌子喽

赵祯话落众大臣纷纷领旨,金帅站于朝堂一侧,心中暗自感慨:“这赵祯,果真是越来越有君王的霸气了,君王就该有这般君临天下的霸气,方能震慑四方,历朝历代,改革之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充满了艰难险阻。每一次革新,都像是在惊涛骇浪中驾舟前行,不仅会面临诸多质疑和挑战,甚至还会伴随着腥风血雨般的残酷斗争。好在北宋这个时期,曾经盛极一时、盘根错节的百年世家,被黄巢之乱杀得元气大伤,近乎绝种,少了这些强大势力的掣肘,改革之路或许能少些阻碍。但眼前这些自诩为文官清流的大臣们,却总是喜欢无事生非,动辄高谈阔论,心口胡言。金帅心中一横:“正好借着今日之事,给他们好好上一课!若不给这些人一点教训,日后他们必定还会在朝堂上唧唧歪歪,百般阻挠。”

念及此处,金帅向前一步,脸上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高声说道:“禀官家,身为朝中大臣,竟连如此浅显的道理都不懂,真不知是如何混入朝堂为官的。倘若朝堂之上尽是这般糊涂之人,那各州府县若是也让这些不学无术之辈担任官职,岂不是要祸害我大宋的万千百姓?长此以往,我大宋的根基怕是都要被这些滥竽充数、尸位素餐之人给毁了!”

此言一出,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顿时像热油锅中滴入了水珠,“轰”的一声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惶,有的则是满脸怒容,显然被金帅的这番话给激怒了。

赵祯也不禁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想到金帅竟会如此直言不讳。金帅感受到了赵祯的目光,不着痕迹地回了一个“我要搞事”的眼神。赵祯心领神会,抬手挥了挥,止住了朝堂上的喧闹。待朝堂重归安静,他缓缓开口说道:“智勇爵所言,诸位可有不同辩解?”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绯衣的大臣越众而出,先是恭敬地向赵祯行了一礼,而后说道:“启禀官家,臣以为智勇爵有些危言耸听了。我朝官员大多是通过科举入仕,十年寒窗苦读,学识自然是没得说的,岂会如他所言那般不堪。”

金帅闻言,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声轻蔑的“嘁”,而后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学识高就代表能力强吗?你们自诩学识渊博,那为何每年还要给西夏送去岁币?你们学识高,满朝文武竟连一个弹丸之地的西夏都打了那么多年,却至今未能拿下。我并不否认我朝有诸多有能力的大臣,但像这些在朝堂上只会拖后腿的水货,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吏治若不加以改革整顿,我们又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金帅的话,犹如一把把利刃,直直刺向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空谈误国的大臣们。众人被他怼得面红耳赤,却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来反驳。

这时,又有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他胡须花白,神色庄重,语气略带责备地说道:“智勇爵,你虽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但也不可如此目无尊长,肆意诋毁朝中同僚。改革之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动摇国本啊。”

金帅看向这位老臣,神色稍缓,语气却依旧坚定:“老大人,我金帅对诸位向来敬重,只是如今大宋面临的局势严峻,不容我们再这般因循守旧的自欺欺人。改革固然要慎重,但更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若只是一味地畏首畏尾,不敢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大宋又谈何兴盛?”

金帅言辞犀利,句句切中要害,对当下吏治的积弊毫不留情地批判;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则满脸怒容,纷纷站出来维护旧制,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论之声在朝堂内久久回荡。赵祯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沉静,目光如炬,静静地看着这场唇枪舌剑的交锋。他心中清楚,这场争论的背后,是大宋未来发展方向的抉择,关乎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良久,赵祯长叹一声,声音打破了朝堂上的喧嚣:“智勇爵,吏治改革乃国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且说说有何良策,能让我大宋吏治焕然一新?”

金帅向前一步,身姿挺拔,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从容说道:“臣建议,在原有的考核制度基础之上,增加生产、城建、民意等等综合考评,将这些作为官员晋升的重要准则。不能再让那些毫无建树的官员尸位素餐,一旦发现,直接清除出官员队伍,而不是将他们调任到另一个地方继续祸害百姓。并且,不能仅仅因为科举中第就必定有官可当,应当注重真才实学与实际能力。各地州府县,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拔专项人才为官。同时,多开设几个部门,各部门围绕着一城的发展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如此,方能激发官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大宋的治理更加高效,百姓安居乐业。”金帅心中暗自想着:惹小爷,掀桌子喽。

赵祯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智勇爵,所言有理有据,切中时弊。可有具体条陈,以便朕详细斟酌?”

“三日后,臣定当将详细的条陈交由官家过目。”金帅胸有成竹,笑着回应道。

赵祯环顾朝堂,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好,诸位卿家,智勇爵今日所言吏治之事,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朕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为官者的根本责任与使命。连地方都治理不好的人,就不配为官。从今往后,我大宋的为官之道便是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唯有如此,才能让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脱颖而出,为我大宋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说罢,赵祯的目光落在那位绯衣大臣身上:“张爱卿,你年事已高,这些年为朝廷也算是尽心尽力,朕就准你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吧。”

绯衣大臣听闻,身体微微一颤,脸上露出一丝落寞。他颤颤巍巍地向前几步,跪地行礼,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