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是正统我怕谁 > 第368章 朝堂论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碧辉煌的皇宫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下水来。龙椅之上,朱锐身着绣龙金袍,头戴十二旒冕旒,那威严的面容在冕旒珠帘的遮掩下,看不真切,却无端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唯有那透过珠帘投射而出的目光,宛如实质化的利箭,冷冷扫过阶下众臣,让人心头一凛。

阶下,一众重臣身着朝服,位列两班,或面色凝重,或若有所思,皆屏气敛息,静待皇帝开口。这一场关乎日本战后如何治理的廷议,牵一发而动全身,众人皆知,稍有差池,便可能影响大明未来数十年的国运,是以谁也不敢贸然出声。

于谦率先出列,他一袭素色朝服,身姿挺拔,面容清癯却透着一股坚毅之气。向前迈了一步,双手抱拳,行了一礼后,沉稳开口:“陛下,臣以为,日本既已纳入我大明版图,改名东阳行省,当下应以怀柔同化之策为主。其地百姓久经战乱,人心惶惶,若施以苛政,恐生逆反之心。当派遣德才兼备之士赴任地方,兴办学堂,教授我大明语言文字、礼仪文化,令其民众渐染华风,时日一久,自然归心。”说罢,他微微抬头,目光坚定地望向朱锐,眼神中满是对自己主张的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被彻底同化、安稳繁荣的东阳行省。

于谦话音刚落,刑部尚书李雄求冷哼一声,跨前一步,他身着墨色官服,腰系玉带,体型魁梧壮硕,配上那一脸的络腮胡子,更显威严。“于大人所言,未免太过理想化。”李雄求粗声粗气地说道,声若洪钟,震得朝堂上的空气都似乎为之一颤,“那日本蛮夷,素来狡诈多变,前番犯我边境,杀我百姓,其罪当诛。如今虽兵败而降,若不严加律法震慑,如何能保他们不再生事端?依臣之见,当在东阳行省广布刑狱,以我大明律法严苛治之,让他们知晓犯我天威的下场!”言毕,他重重地一甩衣袖,目光扫向于谦,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挑衅之意,仿佛在说,你那怀柔之策,根本就是妇人之仁,根本镇不住这些顽劣的倭人。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赞同于谦者有之,附议李雄求者亦不少,一时间,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若炸开了锅。

朱锐微微皱眉,抬手轻轻敲了敲龙椅扶手,清脆的声响瞬间让朝堂安静了下来。他目光深邃,在两人身上来回扫视,心中暗自权衡:于谦之言,着眼长远,以文化浸润,化敌为友,确有可取之处;李雄求的提议,虽显刚硬,但当下东阳行省初定,局势不稳,律法的威慑力也不可或缺。思索片刻,朱锐缓缓开口:“二位爱卿所言,各有其理。朕以为,可融合二者之长,以怀柔同化为主,律法震慑为辅。既让东阳行省百姓感受到大明的宽厚仁德,又使其明白律法威严不可触犯。”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朝堂上空回荡,定下了这场争论的基调。

众臣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然而,纷争并未就此平息。户部尚书柳青手捧账本,上前一步,愁眉不展地说道:“陛下,这战后重建,处处需钱。东阳行省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要修路搭桥、重建城邑,所需银两大得惊人。臣以为,当从工部所拨款项中匀出一部分,优先保障民生。”他边说边翻开账本,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向众人展示重建资金的缺口有多大,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显然为这财政难题焦虑不已。

工部尚书何方一听,顿时急了,他也赶忙出列,涨红了脸反驳道:“柳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工部负责各项工程营造,如今既要在国内兴修水利、加固边防,又要兼顾东阳行省的建设,本就人手资金紧张。若再削减款项,诸多工程势必延误,这如何能行?”他挥舞着手中的图纸,上面绘着各类工程蓝图,言辞急切,仿佛在为自己部门的“孩子”们争一口吃食,生怕被户部抢了资源。

这边争论还未停歇,礼部尚书陈冰与刑部尚书李雄求又较上了劲。陈冰轻抚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道:“李大人,依我大明礼仪之邦的规矩,东阳行省既已归属,当将我朝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习俗推行于彼处,以正风俗,此乃教化之要义。”他眼神中透着对礼仪文化的执着,仿佛那是维系天下秩序的根本。

李雄求却不耐烦地皱眉道:“陈大人,当下最要紧的是维稳!若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怕是会激起民愤。我刑部收到线报,有些地方已经对我大明律法推行颇有微词,若再加上礼部这一折腾,岂不是火上浇油?”他瞪大了眼睛,直视陈冰,话语像连珠炮一般,毫不留情地驳斥对方,朝堂上的气氛再度剑拔弩张。

朱锐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争得面红耳赤的众臣,心中无奈又头疼。他深知这些矛盾皆因战后诸事繁杂而起,各方都有难处,可若不妥善解决,这东阳行省的治理大业必将陷入僵局。他再次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语气中带了几分疲惫却又不容置疑的威严:“众卿莫要再争,凡事当以大局为重。重建资金之事,户部、工部各自回去重新核算,列出明细,明日再议,务必寻出一个两全之策。至于习俗律法冲突,礼部、刑部协同商议,既要顾全教化,亦不可忽视民情,制定出一套适宜东阳行省的规矩。”

众臣虽心有不甘,但皇命难违,只得齐声应诺。

退朝之后,大臣们三三两两离去,或低声交谈,或摇头叹息,各自心怀心事。朱锐却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朝堂之上,望着殿外的天空,陷入沉思:这朝堂之上议定的方针虽已初定,但具体的治理细则该如何细化?地方上执行起来又会遇到哪些难题?这一个个悬念仿若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殿门洒在金砖之上,映出一片金黄,却也仿若在提醒他,这大明的江山虽如这余晖般壮丽,可要守住这份繁华,前路漫漫,荆棘丛生,唯有慎之又慎,才能开创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让东阳行省彻底融入大明版图,为后世子孙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