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道理,于心月还是懂的。

…..

直到夜深人静,靠山村的人都睡下了,于家兄妹俩才拎着竹篮悄悄地去了牛棚。

慕家人还没睡,为的就是等他们兄妹俩,双方基本每天都这个时候见面,几乎成了习惯。

“晨晨没事吧?”于思远看着凳子上的慕景晨,他正在油灯下看书。

“哥哥,我没事。”今天这事儿,确实把他吓得不轻。

晕过去的那一刻,他真的都以为自己完了,后半辈子有可能都见不到这些亲人了,

没曾想,峰回路转,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姐姐哥哥们居然在暗处保护他。

“没事儿就好,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今天的事,把他也吓了一跳。

要不是月月拉他下山,晨晨很有可能就被绑走了。

不过月月又怎么会知道晨晨有危险?

哦,对了,月月能闻到动物们的味道,应该也能闻到陌生人的味道吧!

问都没问于心月,于思远就自己给自己做了解释,别说,他还挺会给自己洗脑的…

“该死的,那些人简直就是畜生,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择手段!”慕林枫气的胸口起伏,却又毫无办法。

那些人抓慕景晨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威胁他交出东西?

“好了,以后注意点儿就是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们慕家如今都已经沦落到这一步了,还不是任人搓圆捏扁?有什么办法呢?

“唉!”知道是这么个理儿,老爷子还是叹了口气。

“爷爷,正义迟早会来的,您别泄气!”于心月尽量安慰他。

“嗯,爷爷没事,月月不用担心。”老爷子笑的有些苦涩。

希望事实如月月说的那样,正义赶快到来吧。

他们一家实在是太冤枉了,不明不白的就被扣上了个罪名,也不知道他跟老伴能不能坚持到光明来临的那天,唉!

就慕景晨的安全问题,一家人商量了半夜,最后决定以后慕景晨要不就跟着家人,要不就让于心月来接他上山。

实在是这次的事情,把大家都吓坏了,要是再来上几次,于心月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受不住,更不用说年纪一大把的爷爷奶奶了。

目前这种情况,只能双方注意点了,于心月也尽量叮嘱慕景晨平时机灵点。

毕竟慕家这几个人中,只有慕景晨的年龄最小也最容易上当受骗,稍微照顾不到就容易出事。

谁也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盯着他,所以叮嘱他自己注意安全,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孩子还挺懂事的,叮嘱他的事情他都会一一记下。

兄妹俩待到大半夜才离开了牛棚,摸黑往家回去。

该安慰的人都安慰了,该叮嘱的事情也都叮嘱了,于心月就不信,在他们这么多人的监督下,还能出什么幺蛾子。

要真是这么多人,连一个孩子都看不住,那他们也只能自认倒霉。

不过这边发生的事情,于心月还是决定明天早上跑一趟县城,给家里人发个电报过去。

再怎么说,这也是他姥姥家的事,妈妈那边还不知道这边的情况,不管帮不帮得上忙,都得让她知道这边最近发生的事。

如果老爸可以找人调查一下,早些把姥姥一家弄回城里,那就更好了。

于心月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毕竟眼下的形势比较紧张,她也不敢盲目的给家人出主意,弄不好整个于家都会被连累。

到家后,于心月把家里能给亲人们快递的东西,都每人打包了一份。

趁着明天去县城发电报,顺便给他们邮过去。

最近一直忙着慕家那边的事情,有几个月都没往家里邮东西了,现在只是书信来往。

他估计老爸老妈回京后,这边的事情应该还没有跟几个哥哥说,要不然以他那几个哥哥的性子,早就忍不住了。

现在这种形势实在是太复杂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等到慕家人回到京城后,她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一夜很快过去,第二天于心月早早就起了床。

洗漱完毕,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肚子,要出门的时候,被于思远和柳青青拦住了。“小妹,你今天不是要去县城吗?我们也要去。”

“你们去干吗?我去发电报一个人就行了,你们在家待着吧。”只是发个电报,邮寄一些东西,包裹都不大,几个小包裹,用不了那么多人。

“好长时间都没去县城了,大家一块儿去,顺便采买一下。”家里有好多东西也该采买了,只是最近兄妹俩一直忙着慕家的事情,没怎么关注而已。

“那行走吧。”于心月能说什么呢?知道这两人是担心她,所以才要跟她一块儿去。

去就去吧,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到时候三人顺便去厂里看一下于思寒和程俊。

村里的牛车依旧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停着,时间还早,车上没几个人。

跟影叔打过招呼付了车费后,三人便坐上了牛车,等人坐得差不多了,才出发。

这个季节已经春回四月,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大地上一片生机盎然,人们也都换上了单薄一些的外衫和裤子,不像冬天穿得那么厚了。

不过在这样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还是非常保守的,况且这里是乡下,所以穿裙子的人基本很少。

加上于心月跟柳青青本身就对裙子无感,因此即便是天热,她们俩也不可能穿裙子。

于心月做了两手准备,发电报的价格可不便宜,因此到县城后,于心月用简单的一句话说了这边的情况。

至于详细内容,她另外又写了一封信,趁着这次来发电报的空隙,一块儿寄了回去。

一起寄回去的,还有一些山货和她自己做的零食。

发完电报寄完信,三人又跑了趟供销社,把家里缺的和需要采买的东西,一一买齐,之后才一起往食品厂去。

食品厂门口的老大爷早就认识三人了,他们来的时候,老大爷二话不说,就进去帮他们喊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