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五百银票引发的风波:静娘的绝境与挣扎
小花双手比划着,眉飞色舞地给众人讲述着静娘的闹剧:“哎呀呀,当时那场面,可真是乱成一锅粥了!静娘和她婆婆扭打在一起,头发都扯得乱七八糟,衣服也破破烂烂的。她那个丈夫明二郎,一出现就不分青红皂白,对着静娘就是一巴掌,那‘啪’的一声,可响亮了,感觉整条街都能听见。” 小花一边说,一边模仿着明二郎扇巴掌的动作,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都是兴奋的神色。
“然后呢然后呢?” 一旁的小丫头小翠忍不住追问,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然后啊,路人就开始劝架啦。有个大汉想上前阻拦,可被明二郎那凶神恶煞的模样给吓住了,还有个大娘急得不行,想挤进去劝,结果被人群给挡住了。” 小花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还模仿起大娘焦急的样子,双手不停地比划着。
这时,小花从怀里掏出一张黄色的符纸,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说道:“我在静娘身上放了一张追踪符,不管她跑到哪儿,咱们都能知道她的行踪。”
媚儿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说道:“仙子,小花姐,你们说,这背后之人会出现吗?静娘这么一闹,动静可不小,要是背后那个指使她对付霓裳阁的人沉不住气,说不定就会露面了。”
我微微眯起眼睛,神色凝重地思考片刻后说道:“希望如此吧。静娘这一步棋,咱们本就是想引出背后之人。她在霓裳阁做下那些事,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撑腰。这次她和家人大闹街头,若是背后之人真的出现,咱们就能顺藤摸瓜,揪出幕后黑手了。” 我双手抱在胸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可万一背后之人不上钩呢?静娘现在这情况,要是背后之人抛弃她,咱们不就断了线索?” 媚儿依旧满脸担忧,咬着嘴唇,眼神中满是不安。
小花拍了拍媚儿的肩膀,安慰道:“媚儿,别太担心。咱们这不是还有追踪符嘛,只要静娘还有动静,咱们就有机会。而且,那背后之人既然在霓裳阁这件事上花了这么多心思,想必不会轻易放弃静娘这个棋子的。” 小花一脸自信,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想了想说道:“小花言之有理!不过,静娘可不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她这几天应该就会有行动。”
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第二天下午,静娘就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出了门,朝着城郊西山的三清观走去。
三清观内,香烟袅袅,弥漫在空气中,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静娘踏入观内,脚步不自觉地放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畏惧与紧张。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朝着一处幽静的偏殿走去。
在偏殿中,她见到了通天教主的首席大弟子多宝道人。多宝道人一袭黑袍,面色冷峻,宛如寒夜中的暗影,端坐在蒲团之上,周身散发着一股令人敬畏的气息,仿佛周围的空气都被他的威严所冻结。
“你还有脸来见我?” 多宝道人冷冷开口,声音仿若寒夜中的冰棱,尖锐且透着寒意,“霓裳阁那边被你搞得一团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静娘吓得扑通一声跪下,身子瑟瑟发抖,活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多宝仙长,我…… 我也不想这样的。霓裳阁那群人太精明了,我实在是难以得手。而且,我家里又出了那些乱子……” 她低着头,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嗡嗡,几乎听不见。
“哼!” 多宝道人冷哼一声,如同利刃划破寂静,打断了她的话,“莫要找那些无用的借口。我派你去,可不是让你去给我丢人现眼的。如今,霓裳阁对我们已然有了防备,这都拜你所赐!” 多宝道人怒目圆睁,眼中似要喷出火来,那目光仿佛能将静娘灼烧。
静娘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只是不停地磕头,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仙长饶命,仙长饶命!我以后一定尽心尽力,绝不再犯错。”
多宝道人沉默片刻,那沉默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随后缓缓说道:“现在,你即刻回去,给我死死监视霓裳阁的一举一动。他们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必须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是,是,仙长,我一定做到。” 静娘连忙应道,头依旧低着,不敢直视多宝道人,仿佛多看一眼就会被那威严吞噬。
多宝道人从袖中掏出一个金光闪闪的符纸,上面符文闪烁,透着神秘的力量,好似星辰的光辉在其上流转,“这是镇仙符,你找机会把它放在那个碍事的织女仙子身上。只要此符贴上,她法力便会被禁锢,到时候,霓裳阁群龙无首,我们便可一举拿下。”
静娘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如同捧着稀世珍宝一般接过镇仙符,“仙长放心,我定不负所托。只是…… 那仙子法力高强,我怕……” 静娘抬起头,眼中满是担忧,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怕?你若连这点事都办不好,就休怪我不客气!” 多宝道人猛地站起身,双手负于身后,居高临下地看着静娘,眼神中满是威胁,如同一只凶猛的野兽盯着猎物。
静娘浑身一颤,赶忙低下头,如同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仙长放心,静娘一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多宝道人突然话锋一转,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从怀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扔到静娘面前,钱袋落地发出清脆的声响,“这里面是五百两银子的银票,还有一些金瓜子。静娘,只要你把事情办好,后续还有更多的好处。等我们拿下霓裳阁,阁中的奇珍异宝,你随便挑,我一定不会亏待于你。”
静娘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贪婪的光芒在眼中闪烁,她迅速伸手抓起地上鼓鼓的钱袋,紧紧地抱在怀里,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多谢仙长,多谢仙长!您放心,这次我一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那织女仙子绝对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去吧,记住,此事关乎重大,若敢有丝毫懈怠,你知道后果!” 多宝道人重新坐回蒲团,闭上眼睛,不再看静娘,仿佛静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蝼蚁。
静娘如获大赦,赶忙起身,将镇仙符小心地收好,又把钱袋紧紧揣在怀里,然后匆匆退出偏殿,身影消失在三清观外,朝着城中霓裳阁的方向而去,那急切的脚步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的珍宝在向她招手。
县令夫人封氏起身对眼前的道长行礼道:“多谢云道长讲解,小妇人真是受益匪浅。”言罢,对着侍立一旁的大丫头绿柳使了个眼色,示意对方将准备好的香油钱奉上。
绿柳一模腰包被发现不知何时,荷包被人划了一个大口子,里面原本的五百两银票和十颗金瓜子都不见了。绿柳大惊失色,慌忙跪地请罪道:“夫人恕罪,奴婢一时失察,竟让贼人偷走了荷包中的五百两银票和十颗金瓜子。请夫人责罚!”
封氏稳了稳心神,问道:“绿柳,你先起来再说。你自幼就跟在我身边,我知道你一向稳重,不是那冒失之人。绿柳,你莫要慌乱,你可记得银钱大约是在什么地方被偷走的?”
绿柳回忆了一下,说起了自己可能就是在道观中丢失的银钱。云道长也起身说道:“如此说来,那个贼人极有可能仍在道观之中。不如,一同前去看看再说。”
与此同时,静娘正满心欢喜地朝着道观外走去,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在霓裳阁挑选珍宝的画面。就在这时,一阵嘈杂声打破了她的幻想。县令夫人封氏带着一众随从气势汹汹地走来,身旁的贴身丫鬟绿柳满脸焦急。
绿柳指着静娘,大声说道:“夫人,就是她!奴婢刚才去后厨为您要茶水,回来路上与她擦身而过,之后便发现银票不见了。”
封氏柳眉倒竖,眼神中满是厌恶,冷冷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道观行窃,真是胆大包天。来人,把她给我带过来!” 几个随从迅速上前,拦住了静娘的去路,将她强行带到封氏面前。
静娘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颤声道:“夫人,民妇冤枉啊,民妇未曾偷取任何东西。还请夫人明鉴啊!”
封氏根本不听她的辩解,一挥手,两个身形粗壮的嬷嬷走上前来,二话不说便开始对静娘搜身。很快,那五百两银票和十几颗金瓜子就被搜了出来。
封氏看到银票,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厉声喝道:“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可说?小小民妇,竟敢偷到我县令夫人头上,本夫人定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静娘扑通一声跪下,眼泪夺眶而出,哭喊道:“夫人,这银票真不是民妇偷的,这些银票和金瓜子都是民妇自己的。民妇今日是来道观祈福,而且,民妇一向奉公守法,一心向善,怎会做出这等偷窃之事。”
封氏冷笑一声,那笑声中满是嘲讽与笃定:“哼,事到如今还想狡辩,若不是你偷的,你且说说,你的这五百两银票是怎么赚来的?这些金瓜子又是从何得来的?” 她双手抱在胸前,眼神如刀般射向静娘,似乎认定了对方就是窃贼。
静娘吓得脸色惨白,双腿一软,“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急得语无伦次:“夫人,夫人呐,民妇真的冤枉啊!这银票…… 这金瓜子……” 她的声音颤抖着,话语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连不成句。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打湿了面前的地面,她只是不停地磕头,额头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嘴里依旧重复着 “我冤枉”。静娘可不敢把自己与多宝道人的勾当说出来,自然也就说不清银钱来自何处。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妇人突然指着静娘,大声说道:“诶哟,这不就是几天前在大街上和自家婆母大打楚手的那个泼辣妇人嘛!我可记得清清楚楚,那阵仗,把整条街的人都惊动了!”
此话一出,人群顿时炸开了锅,纷纷交头接耳。“是啊,这个妇人看着就不像是个老实本分的人。”
“说不定真的是她偷的,不然怎么解释这些钱财来路不明。” 众人的议论声如潮水般向静娘涌来,让本就惊慌失措的她更加无助,只能瘫坐在地,眼泪止不住地流淌。
这时,道观的观主匆匆赶来,看到这一幕,双手合十道:“无量天尊!县令夫人,此事或许有蹊跷,这静娘平日里也算本分,还望夫人明察。”
封氏不悦地瞥了观主一眼,道:“观主,你莫要偏袒这窃贼。今日之事,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她抵赖。我定要将她带回府中,交给老爷处置,让她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一直静立一旁的云道长走上前,轻声与观主说明了事情经过。观主长叹道:“既然如此,那就把人交给县令夫人好了,夫人,请便!”
封氏嘴角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哼,这就对了。来人,把这贼婆子给我绑了!” 几个家丁如狼似虎地冲上前,就要拿绳索捆绑静娘。
静娘见状,拼命挣扎,哭得愈发凄惨:“夫人,夫人饶命啊,民妇真没偷东西!观主,您救救我,您知道我不是这种人的呀!” 她向观主投去求救的目光,眼神中满是绝望与哀求。
观主面露不忍,却又无可奈何,再次合十道:“夫人,贫道虽无权干涉官府之事,但还望夫人在查明真相前,莫要对她用刑,以免屈打成招。”
封氏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观主,你还是管好你这道观吧。本夫人向来赏罚分明,若是冤枉了她,日后自会补偿;可要是她真偷了东西,我也绝不会轻饶。” 说罢,转头看向家丁,催促道:“动作麻利点,莫要在这里耽搁时间。”
说罢,一甩手帕,命随从将静娘押着,准备离开道观。静娘一路哭喊着冤枉,声音在道观中回荡,显得格外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