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北宋群英录 > 第108章 思过往,赵恒浮桥问前路;心不甘,光义叹息诉前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章 思过往,赵恒浮桥问前路;心不甘,光义叹息诉前尘

“何止是你啊!我争了一辈子,算计了一辈子,心狠手辣了一辈子。也不及他的万分之一啊!”

“这熟悉的声音,难道是?”

赵恒转过身去,只见一个身穿衮袍的中年人,满眼慈爱的看着赵恒。

“父亲?父亲真的是你?”

没错,此人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为了权力,我对弟弟,侄儿,嫂子不仁,对哥哥不敬。涪陵宪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唉.....为了这衮袍龙冕,为了证明我不比他差。费尽心机,劳碌一生,我背负骂名,却终不可得。”

“三叔难道真的是您......”

赵恒想到,自从“烛光斧影子”大伯去世以后,三叔和几个堂兄弟相继去世,就有人传言是赵光义做的,但他始终不相信。

赵光义并不答话,只是独自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雄心壮志冲云天,欲揽山河意万千。空有豪情难成事,才疏力薄梦难圆。我从大哥手中接过来的江山,是一座欣欣向荣,将要完成大一统的江山。国富民强,财政充沛!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二十万禁军横扫天下!大有大唐气吞万里的气魄,可谓是逆天开局了。然而我执政数十年,扔给你的却是一个破烂摊子。”

是啊,赵匡胤执政时期,不能说军力一定强过契丹,但至少契丹对大宋是保持畏惧的,北征契丹没怎么输过。而到了赵光义的时候,二十万宋军发动高梁河之战,大败而归。赵光义也中了一箭,颜面扫地,更是上演了驴车飘逸的名场面。赵匡胤终其一生积攒下来的精兵强将损失过半,对周边国家的威慑力大减,且在与契丹的对抗中逐渐处于劣势,就连弱小的党项也开始有了不臣之心。鞑靼影响了北宋后期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格局。

“辽国人开始欺负到头顶上来了,西夏人再不是臣子了,连自己国内都有了四川大起义的反叛。若是能让大哥多活几年,恐怕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百姓会更富足,国家会更安定。唉......”

“不,父亲,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就在父子说话的时候,浮桥上督军的赵匡胤看了赵光义一眼。面带微笑的问赵光义

“二弟啊,你快乐么?终生追求,用尽手段,现在你满足了么?”

赵广义面带苦笑的回答

“我来过,我奋斗过,如此而已。59年的岁月,22年的风霜,经过便是经过了呀!”

赵匡胤听到赵光义的回答,微笑着说。

“你风沙里走了这一遭,可曾寻到的到那至高无上的黄冕?又可曾撞上虎伥坠崖,波涛打架?只怕你瞎了眼、聋了耳、乱了心。越是贪图完满,越是搜不干净,欲壑难填。没天命又不认命,可曾真的满足过?你听,那风里传来的,都是求而不得的声音。”

赵匡胤一脸平静的看着赵恒和赵光义道。

“二弟,该上路了。”

说罢拍马而去。

赵光义看着赵恒笑着说:“恒儿,你做的很好。你是一个好皇帝,你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错就错在追求了超越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目标。人还是务实一点的好,大宋的基业就靠你了。”

“啊?什么意思?您是支持还是不支持我向西北派兵呢?”

就在赵恒愣神的一瞬间。赵光义,骑上白马,追随赵匡胤而去。“不,父亲,伯父,我究竟该怎么做?”

赵恒奋力的朝着浮桥追去,想要追到赵匡胤和赵光义。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就总是差一段距离。等到他追到浮桥边上的时候,赵光义和赵匡胤已经走远了。

此时又有不少熟悉的战将踏浮桥而去。他们有杨业和他那几个儿子,还有李继龙,高怀德,呼延赞等。

高怀德走到桥边的时候,看着赵恒面带着复杂的微笑。略带歉意的说。

“官家,当年我驱赶您的御辇,冒犯了啊......”

“不,高将军.....我从来没有怪你。是我太没用了.......”

“不,官家,您是一个好皇帝。”

说罢高怀德打马而去。

陆陆续续又有一些武将经过,比如张斌,杨嗣,秦汉,王超,王荣,范庭昭,康宝义等,都和赵恒一一打招呼。

赵恒看着这些名将一一走过。好似那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不知不觉赵恒已经是泪眼朦胧了。

看那边,又有一个他熟悉的人来了。只见那武将身后的旗帜写的是一个“杨”字。

“杨?还有哪个武将姓杨?”

等那个姓杨的武将走近的时候,赵恒崩溃了。

因为按理说他在梦中见到的应该都是死人啊,怎么杨延昭也在?他不是应该驻守高阳关么?

杨延昭率先打招呼

“官家,别来无恙啊!”

“杨将军?”

“是的陛下,臣是高阳关路副都部署,杨延昭。”

“杨将军,难道你?”

“不能再为陛下把守边关了,陛下要多保重身体啊。”

杨延昭抹了抹眼泪,拍马而去。

“杨将军,杨将军......”

赵恒一边呼喊一边追杨延昭,但和之前一样,总是追不上。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浮桥之上,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那座浮桥随着狂风摇摇晃晃,再看那浮桥下面的黄河,更是波涛汹涌让人心惊胆战。

就和当年澶渊之战时候一样,他再度犹豫了。他真的很像像伯父赵匡胤或者父亲赵光义一样勇敢。但是他真的做不到。

就在他犹豫之际,他看到那浮桥边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有诗云:

“锐旅怀忠节,群胡窜北荒。

坚冰销巨浪,轻吹集隹祥。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这首诗是当年澶渊之盟签订之后,赵恒亲手写的《回鸾诗》。

赵恒又回想起当年,签订《澶渊之盟》后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有无数文臣官宦,为他歌功颂德。

这些马屁逢迎之词再次随着凛冽的北风吹了过来。

“吾皇陛下,圣明英武,睿智非凡。澶渊一役,风云际会,陛下御驾亲征,威震四方。”

“陛下心怀苍生,以和为贵,签订澶渊之盟。”

“边地安宁,百姓得享太平。陛下之德,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臣等有幸,侍奉圣主,实乃三生之福。”

宋真宗的声音:“哈哈哈,好好好,经此一役,宋辽结为兄弟之盟。燕山南北再无战事!此天下之幸事,百姓之幸事......”

王钦若的声音:“城下之盟是《春秋》所耻谈的事,以陛下的天子之尊,竟与敌人签了城下之一个每年赔款“三十万”的所谓“澶渊之盟”,还能有比这更大的耻辱吗?”

丁谓的声音:“陛下如果想一洗前耻、名垂青史,除了讨伐大辽收复失地外,还可以登上泰山封禅........”

赵恒苦笑道:“封禅泰山?封禅泰山?我真的有资格么?我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么?”

“官家,你当然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这一点无可置疑。”

说这句话的人究竟是谁?那他认为赵恒是好皇帝的理由又有哪些?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