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皇宫内,御书房中弥漫着一股静谧而凝重的气息。李世民端坐在那张雕龙画凤的书桌之后,仿若被国事的重担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眉头微微皱起,眼神里的疲惫与凝重恰似窗外那尚未散尽的晨雾。

二月的春风恰似俏皮的精灵,轻轻拂过宫墙,却怎么也吹不散屋内那如实质般的严肃氛围。李治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若星,静静地站在一旁,只是那眼神里的好奇与敬畏,如同闪烁的火星子,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李世民轻轻叹了口气,仿若要将心底的万千思绪都随着这口气吐出,缓缓开口道:“治儿啊,生死之事,就像那天地间无形的丝线,编织着大道的循环,人力在其面前,不过是蚍蜉撼树,难以违抗。人活在这世间,匆匆数十载,七尺的身躯,百年的寿命,都是老天爷定下的规矩,可别妄图去过分索取。”

李治赶忙恭敬地回应:“父皇所言极是,儿臣犹如醍醐灌顶,瞬间明晰。”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朕近些日子老是琢磨着身后的事儿,一想到往昔那些朝代,末代的君主大多昏庸得像没头的苍蝇。他们就像守着宝藏的恶龙,贪恋皇位那至高无上的尊荣,还痴心妄想着长生不老,以为自己能把时光给抓住,真是蠢得让朕不知该笑还是该叹。就好比《礼记》里说的‘君主即位后就要开始为自己制作内棺’,庄周也讲过‘劳我以形,息我以死’,这些圣人的话,早就把生死的奥秘给剖析得明明白白,可后人就像蒙着眼的驴子,一个劲儿地在那转圈,执迷不悟。”

说到此处,李世民的眼神里划过一丝不屑,像是在嘲笑那些糊涂的古人,又像是在感慨世事的无常。

李治心中一动,轻声问道:“父皇,那您这般忧愁,可是有什么难办之事?”

李世民站起身来,缓缓踱步到窗前,目光像是穿越了那一片初绽新绿的宫苑,看到了遥远的未来,缓缓说道:“朕就怕朕百年之后,那些个子孙后代被世俗的繁文缛节给绑住了手脚,非得大兴土木去修建皇陵。想当年隋朝末年,那天下乱得像一锅煮沸的粥,百姓们就像一捆捆的干柴,被丢进了火坑。朕当时也是热血上头,一甩袖子就起兵了,带着那些个兵将,一路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才把这乱世给平定。如今大唐的江山社稷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朕就盼着身后能简简单单的,别折腾老百姓,别浪费钱财。朕已经下诏了,朕的陵寝,只要能把朕这把老骨头装进去就行,其他的都慢慢来,千万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那些木马涂车、土桴苇龠之类的玩意儿,虽说合乎古礼,可也别太当回事儿。”

李治听着父皇的话,心中对父皇的敬意又多了几分,连忙说道:“父皇圣明,此等俭约之举,定能像那璀璨星辰,被后世传颂敬仰,百姓们也能因此松口气,好好过日子。”

李世民转身,看着李治,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就像看到了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治儿,你能懂朕的心思,朕这心里可算踏实多了。还有个事儿,朕也一块儿琢磨好了。那些个跟着朕打天下的功臣们,他们有的像勇猛的猎豹,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有的像狡猾的狐狸,在营帐里运筹帷幄。个个都是大唐的顶梁柱,朕可忘不了和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的日子。”

李治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些朝中老臣的面容,有的严肃,有的和蔼,说道:“父皇,功臣们那可是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理当好好对待。”

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有些悠远,仿佛被时光的马车拉回了那金戈铁马的热血岁月:“朕琢磨着,要是功臣们哪天走了,得赐他们一块好地儿,再给配上秘器,让他们风风光光地入土为安,丧葬之礼可不能缺。就跟汉朝的时候似的,让将相陪着皇帝葬,还送东园秘器,这叫笃终之义,古人都明白这恩义的分量,朕可不能比古人差。朕已经下旨了,从今往后,功臣、亲戚还有那些对大唐有大功的人,要是去世了,都照这个办,你们弟兄几个要监督相关部门,可得给朕办得妥妥当当的,让他们别跟朕对着干。”

李治心中思索着父皇的话,说道:“父皇如此安排,功臣们肯定会被激励得像打了鸡血,一心扑在国事上。不过儿臣有个小疑问,这陵寝俭约是好事,可怎么能保证后世子孙乖乖听话,不违背父皇的意愿呢?”

李世民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朕会把这诏命昭告天下,让老百姓和大臣们都睁大眼睛盯着。朕平时也会多给子孙们念念经,让他们知道朕的苦心。治儿啊,你们以后可得挑起这担子,别让朕的心血都白费了。”

李治连忙单膝跪地,眼神坚定得像燃烧的火炬:“儿臣定当把父皇的教诲刻在心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世民上前扶起李治,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像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递过去:“朕信你。如今这大唐的江山,表面看着风平浪静,像个温柔的小绵羊,可实际上还是有不少麻烦事儿。北方边境时不时就有小跳蚤蹦跶,南方的蛮夷也得好好安抚,别让他们炸了毛。朝中大臣们虽说大多忠心耿耿,可也有几个不安分的,像暗地里较着劲的斗鸡。朕希望你能在这些事儿里多学点本事,多长点见识。”

李治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决心:“儿臣愿像影子一样跟着父皇好好历练,为大唐排忧解难,把那些麻烦事儿都像拍苍蝇一样解决掉。”

李世民本就对李承乾身患重病感到遗憾,也听闻李泰背地里与太子的恩怨。因此,李世民更加有意地想栽培李治,作为备选之人。李世民微笑着点头:“好,朕明天就带你去朝堂上瞅瞅,让你也感受感受那风云变幻的刺激。”

夜晚,李治回到自己的寝宫,坐在榻上,望着那摇曳的烛光,烛光的影子在墙上晃来晃去,就像他此刻纷乱的思绪。他心中暗自思量:“父皇的心思深不见底,这皇陵诏事就像一颗种子,看似不起眼,却蕴含着大唐未来的参天大树。我李治可不能当缩头乌龟,一定要在这迷宫似的朝政里找到出路,把大唐的江山社稷紧紧护在怀里。”

窗外,夜空中繁星闪烁,像是无数双眼睛,在无声地鼓励着这位年轻的皇子,见证着他心中信念的火焰越烧越旺。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太极殿的琉璃瓦上,琉璃瓦反射出的光芒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李治跟在李世民身后,踏入这威严庄重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的大殿。朝堂上,大臣们早已像两排雕像般分班而立,气氛肃穆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李世民稳稳地坐在龙椅上,目光像探照灯一样缓缓扫过群臣,开启了朝政的讨论。

“启禀陛下,北方边境传来消息,突厥有个部落像被捅了的马蜂窝,有异动,好像打算南下抢点东西。”一位武将满脸焦急地上前奏道。

李世民剑眉微皱,面色凝重,仿佛耳边传来一阵令人心烦意乱的苍蝇嗡嗡之声。他心中暗自思忖:“朕早就猜到突厥那帮家伙不会安分守己,简直就如同那顽皮捣蛋的孩童一般,若是三日不管教,便要上房揭瓦了!”此刻朝堂之上气氛紧张,众大臣皆屏息凝神,等待皇帝发话。

只见长孙无忌步履从容地从队列中走出,脸上带着自信满满的神情,缓缓开口说道:“陛下,依臣之见,不妨先派遣一名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突厥营地,对其加以威慑恫吓。倘若这些蛮夷胆敢无视我大唐天威,依旧肆意妄为,那么我们便可名正言顺地出兵征讨,将他们杀得丢盔弃甲、屁滚尿流!”说完之后,长孙无忌还不忘向李世民拱手行礼,表示自己所言皆是肺腑之言。

站在一旁的房玄龄听闻此言,不禁连连点头称是,并补充道:“长孙大人此计甚妙,但出兵之事非同小可,绝非儿戏。其中所需的粮草、军备等物资必须筹备齐全,万不可有所疏漏。否则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啊!”房玄龄一边说着,一边忧心忡忡地看着李世民,希望皇帝能够慎重考虑此事。

李世民听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与荣耀,更意味着无数生命的消逝和国家资源的消耗。然而面对突厥的挑衅,若不出兵予以回击,又恐有损大唐国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世民终于做出决定,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说道:“准奏!即刻派遣使者前往突厥试探虚实。另外,传旨给李靖将军,命其加强练兵,磨砺刀剑,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一旦形势有变,立刻发兵讨伐突厥!”

“遵旨!”群臣齐声高呼,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像是敲响的战鼓。

李治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耳朵像兔子耳朵一样竖得高高的,心里暗暗学习着父皇与大臣们处理朝政的诀窍。他深知,这只是他踏入大唐权力核心这个神秘花园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无数的荆棘和鲜花在等着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在李世民的精心照料下,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而李治也像一棵努力吸收阳光雨露的小树,在一次次的朝政历练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