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古今物资交换助我暴富 > 第414章 继续粉条置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薯按照今年的种植比例,明年预计要种植五十万亩,便是至少需要预留五百万斤鲜红薯做为种子。

只能多不能少,所以直接预留八百万斤出来,便是还有五亿一千两百万斤鲜红薯需要做成红薯粉条。

去年的时候常建新就给了刘琨、刘绍等人提供了制作土豆粉条和红薯粉条的全套技术。

按照十斤鲜土豆或者鲜红薯,出一斤粉条计算。

土豆预计能出一亿五千六百万斤粉条,红薯预计能出五千一百二十万斤粉条,总共就是两亿零七百万斤土豆粉条和红薯粉条。

把小麦、稻谷、玉米粒的一亿九千九百五十万斤加在一起计算,今年秋收大唐境内能收获四亿零六百五十万斤可以长期存放的粮食!

“鲜土豆和鲜红薯,可以在三个月左右时间里,代替一部分粮食的消耗。”

“一年十二个月,便算鲜土豆和红薯完全代替了两个月时间的粮食消耗,那么这四亿零六百五十万斤可以长期存放的粮食,便只需要供给十个月的消耗。”

“按照九十二万军民来计算,平均每天每人需要吃一斤半,便是需要吃四亿一千四百万斤!”

“总数差了几百万斤,但可以忽略这几百万斤,算是刚好够吃。”

“然而,大唐已经开国,哪怕今年不动兵出征,明年也一定会动兵出征,彼时定能攻下许多郡县,每多攻下一个郡县,其中的汉民百姓,虽说不至于要大唐朝廷出十成的粮食来养,却肯定也要出一部分!”

“按照最低限度来算,彼时每个汉民百姓平均每个人每天自有二两粮食,大唐再出五两粮食来养,一百万人口每个月也需一千五百万斤,一年就是一亿八千万斤……”

户部只是把这个数量禀报给皇帝刘琨知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琨自然不可能和户部商量出结果。

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找常建新。

虽然大唐已经开国,刘琨已经是皇帝,有着满朝文武大臣为他出谋划策。

但因为常建新和他以及刘绍、赵斌、张信四人约定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会联系一起商议事情,他们什么需求也都在这个时间点提。

所以刘琨、刘绍、赵斌、张信四人只要是在晋阳城的,便都在晚上七点到八点钟额外聚集在一起,等常建新出现。

“我来了,有什么可以开始说了。”

常建新刚洗完澡,身上披着白色浴袍坐在客厅大沙发上联系刘绍,也通过刘绍的视角看到在场的刘琨、赵斌、张信三人。

刘绍向刘琨、赵斌、张信三人点了点头,示意常建新已经在背后。

今天他们自然不是有什么新的物资需求,只是有一件事情需要征求常建新的意见。

“神仙,去年您曾帮助我们用一斤土豆粉条或者一斤红薯粉条,置换四斤玉米或者两斤半大米、面粉,不知今年可否也能置换一部分?”

刘琨直接盯着刘绍头顶的虚空开口询问。

现代时空,常建新没有立刻回应,他把放在茶几旁边地板上已经喝了小半瓶的红酒提溜起来,打开在杯子里面倒了小半杯,喝了一口。

过程中他在回忆去年的事情。

他记得去年好像帮忙置换了五千三百多万斤来着。

一斤粉条置换四斤玉米粒或者两斤半大米、面粉。

玉米粒去年好像是一块一毛钱左右一斤,大米和面粉则都是一块七毛钱到一块八毛钱一斤。

四斤玉米粒就是四块四左右,两斤半大米或者面粉就是四块三毛左右。

大米和面粉每年的价格波动都不大,有波动也就几分钱,玉米的波动稍大一些,一毛钱以上都很正常。

纯土豆粉条和红薯粉条,市场零售价十块到十五块,如果按照四块四的成本收过来,利润肯定是有的,甚至超过一倍的利润。

不过,今年古代时空那边总共预计有四亿零几百万斤土豆粉条与红薯粉条。

全部置换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置换其中一亿斤都不一定可以。

“你们稍等一会,我先确认一下这件事情。”

常建新说着,拿出手机发信息给农贸公司的尤小柔。

直接告诉她,今年有一批土豆粉条和红薯粉条,如果按照去年的收购成本,农贸公司可以吃下多少。

农贸公司置换粉条过来,肯定要在过年前后这段时间全部批发或者零售出去。

虽然现代时空的华夏有十四亿人口,但吃的食物种类太多了,吃红薯粉条或者土豆粉条的人数本来就有限。

何况国内太多这方面的企业,又不止你一家卖土豆粉条或者红薯粉条。

距离常建新所住小区一公里多的另一个小区,尤小柔也早就下班回到自己家里了。

“叮咚!”

听到有信息发来的声音,尤小柔立刻拿起手机查看。

看到常建新发来的信息内容,尤小柔也立刻计算起来。

相较于常建新心情比较淡然,积极性不太大,尤小柔的心可是一下子都火热起来了。

“这又是一笔大单!”

她清楚的记得,去年那五千三百多万斤土豆粉条或者红薯粉条,通过大规模批发出去,以及网上直播,把快递费除去以后,以均价十块零七毛五一斤全部卖了出去。

再除去一些人工费,仓储费之类的,也还赚了两亿八千多万的利润。

她可是有农贸公司百分之十的分红,如果能再赚到和去年一样的利润,那么今年年底公司分红,她很可能一下子能分超过五千万!

哪怕要交百分之四十五的个人所得税,她也会有两千七八百万真金白银到自己私人银行卡上。

“老板,只要质量不比去年的差,有多少农贸公司就能吃下多少!”

尤小柔有些豪气干云的口气。

信息的另一头,常建新可没把尤小柔这话直接当真,他摇了摇头,回信息道:

“你可别,对方有二十万吨呢,几乎是去年的八倍,你自己估算一个具体的数出来。”

看到常建新回过来的信息,尤小柔也吓一大跳,二十万吨就是四亿斤,全国老百姓每人吃三两五才能吃得完。

别说全国还有那么多其他土豆粉条、红薯粉条厂商,就算是只有她一家农贸公司卖,也不敢说多久才能卖完四亿斤。

“老板,我错了,我这就细算一下!”

尤小柔连忙认错,不敢继续这么大口气。

经过一番细算,尤小柔最后老老实实回信息给常建新,说最多能吃下七千万斤,也就是三万五千吨!

去年卖完那五千三百多万斤,已经很不容易。

虽然今年有了去年的渠道和经验,尤小柔有信心能卖出去更多,但她也不敢直接翻倍,甚至八千万斤她都觉得不太妥当,所以七千万斤是她细算过后觉得比较合适的一个数量。

“那好,按照去年一斤粉条换四斤玉米粒,或者两斤半大米、面粉,具体要多少比例的玉米粒、大米、面粉,等会我会告诉你的。”

常建新给尤小柔回完这条信息以后,把七千万斤这个数量告诉古代时空那边的刘绍。

刘绍又把这个数量向刘琨、赵斌、张信三人说出来。

“七千万斤啊?”

刘琨遗憾的叹息一声,如果可以,他当然更希望四亿零几百万斤全部置换。

毕竟对于大唐来说,一斤粉条其实和一斤大米或者面粉差不多,大唐需要的是绝对数量,而不是口感。

不过刘琨也知道不可能勉强常建新,说最多七千万斤便无法再商量。

好在刘绍在常建新那里还有很多余额,如果只换粮食的话,也能换几十亿斤粮食,明年如果攻下来的郡县人口所需粮食,超出大唐自己能拿出来的粮食,也还可以直接用余额和常建新买粮食。

经过商议,最后由刘琨做出决定,置换四成玉米粒,三成大米,三成面粉。

要问既然大唐需要的是绝对数量的粮食,而不是口感,那么为什么不更多换能一换四的玉米粒,却反而更多换只可以一换二点五的大米和面粉。

那是因为就果腹而言,大米和面粉对粉条才可以一斤对一斤,如果是玉米的话则需要一斤二两到三两才能对一斤粉条,一换四再换算过后,其实也不比一换二点五多多少了。

大米和面粉终究比玉米粒占存储仓库更少,运输起来也更方便一些,就利弊而言,大米和面粉反倒是略优于玉米粒一些。

常建新顺手发了信息过去给尤小柔,告诉她具体比例。

古代时空那边,刘琨等人在计算。

七千万斤粉条的四成置换玉米粒,便是两千八百万斤粉条置换一亿一千两百万斤玉米粒。

三成换大米,便是两千一百万斤粉条置换五千二百五十万斤大米,面粉也是两千一百万斤粉条置换五千两百五十万斤。

综合就是七千万斤粉条,置换成两亿一千七百万斤玉米粒、大米、面粉。

最后总计下来,今年秋收,大唐将拥有五亿五千四百万斤可长期储存的粮食可以使用,比原先的四亿零七百万斤多了一亿四千四百万斤,可以多养活近三十万人口一年!

现代时空,尤小柔也在计算。

管理着一个农贸公司,尤小柔对各种农产品的价格心里都有一个数。

今年玉米粒价格对比去年降价了不少,去年要折合一块零八分多钱一斤,今年按照今日价格的话,只需要九毛七分钱一斤。

需要置换一亿一千两百万斤玉米粒,就是需要支出一亿零八百六十四万软妹币。

大米和面粉价格倒是和去年差不多,全部按照一块七毛钱一斤计算,需要置换一亿零五百万斤,就是需要支出一亿七千八百五十万软妹币。

总共就是两亿八千七百一十四万软妹币成本。

细算则是四块一毛钱一斤粉条成本。

哪怕今年粉条价格对比去年均价下降到十块钱一斤,只按照每斤赚五块九,七千万斤都足以有四亿一千三百万利润!

如果能在年前卖完,她尤小柔今年分红就能突破六千万,扣税以后都有三千多万到私人账上。

算上去年便拿到的税后接近一千八百万,跟老板两年时间,老板就往她手上塞了税后超过五千万的钱!

尤小柔激动得都忍不住在客厅沙发上滚了又滚。

……

古代时空那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今年邬堡里的世家大量从邬堡出来走动,而今年秋收所得各种粮食产量,又不像去年只有晋阳一带百姓知道,今年是整个晋阳五郡的所有百姓都知道了。

“今年邬堡外的百姓所种麦子、稻谷,竟然都能有超过四百斤产量?”

一众世家子弟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无不瞪大了双眼。

要知道,他们一直以来所种的麦子、稻谷,好一些的田地也顶多三百斤产量,差一些的田地更是只有一百五六十斤产量,综合算顶多平均两百五十斤亩产。

同样是麦子、稻谷,平均亩产居然差了一百七八十斤!

“更有叫做土豆、红薯的两种粮食,居然亩产三千斤左右!”

许多世家的家主眼睛都红了。

以往他们到不是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只不过所有人听到有粮食可以达到三千斤亩产,都只当是普通百姓饿疯了臆想后,乱传谣言。

谁都不当真,更没兴趣去查证。

以前众世家子弟能不出邬堡范围就不出,现在大量世家子弟从邬堡出来,每个郡县城内都有世家子弟走动。

百姓们秋收,自然也有世家子弟顺道去看一眼。

土豆、红薯他们自然有人亲眼看着一个个刨出来的,一亩地刨出来多少,当场有官府的衙役上称,称出来具体重量。

哪怕不去看那称的具体刻度,只看刨出来以后堆在一起的土豆、红薯,也能估算出一个大概的重量。

当衙役称过以后报出三千多少多少斤重量的时候,没有哪个现场的世家子弟质疑。

所有世家子弟都第一时间赶回邬堡,把自己所看到的报给家主知晓。

“还有一种叫做玉米的粮食,同样是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也有平均四百四五十斤亩产!”

相较于今年秋收,大唐官府在春耕的时候带领五郡普通百姓种下去的粮食所得到的产量,众世家以往种的那些麦子、稻谷,简直就是垃圾。

“今年春耕的时候,刘琨便没有告知我等世家有此事,竟然让我等世家继续种植一直以来的那种低产量粮种,真是,真是……”

有世家的家主愤怒得连捶自己的大腿,咬牙切齿不已。

“这一次我等世家就忍了,明年无论如何也要把更高产量的这些个粮种发放一部分给我等世家!”

此刻与当初刘琨建国称帝前一日集中召见众世家家主一样的情况。

虽然众世家的家主都对刘琨极为不满,但世家弟子还没有几人在大唐官场任职,刘琨也一副对他们世家的人才不怎么感兴趣的态度,导致众世家根本没有制衡的手段。

再怎么愤怒,再怎么不甘,他们也实际做不了什么。

这一次也不是众世家不想发作,实在是施展不出什么手段。

“不能等了,必须双管齐下,我们众世家除了有各种人才,还有精心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儿,想办法联姻出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