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辰尧按照约定将时王交给慕容白后,就不再去管他。
之后一个多月,他将朝中其他暗中沉浮的势力尽皆铲除,等一切尘埃落定,到了退无可退,必须找到继位之人的时候了。
原本文辰尧见时王没找到皇甫曦,以为他们成功逃脱,等时王倒台后,就会回来。
但他等了许久,也没听见皇甫曦和皇甫寻奕的消息。
朝中众人又催得急,他被迫暂时代理朝政。
然而和皇甫恪一样,文辰尧宁愿舞刀弄枪的,也不想被关在御鉴阁一整天。况且,他有个自我安慰的理由,只要还是宣清年间,皇上就还是皇甫恪,总有一天,他还能再出现。
所以他祈祷皇甫曦能赶紧回来。
而关于皇甫恪的谥号,文辰尧拟定了“襄”字。
朝中有人觉得,这字有点夸大皇甫恪的功绩,认为“平”“哀”“怀”“思”等字更适合。
但是玉玺一盖,文辰尧直接“力排众议”,定下“襄”字。
转眼到了四月十六,文辰尧二十岁的生辰。
也是他及冠承袭护国公的日子。
和他一起承袭的还有慕容白,不过另一人没什么心思,草草接过印信就算礼成了。
原本文辰尧也打算这样做,结果被礼部的人拦着,说是一个倒算了,若是他和慕容白都这样,岂不是乱了礼制。
于是文辰尧只能接受了举办承袭大典的提案。
等到大典结束,不断有人上奏折,说“国不可一日无主”,起先文辰尧当没看见,被催得急了,他直接卷铺盖回到护国公府去。
但也有胆大的,比如苏衔,敢去护国公府门口拦人。
文辰尧:“……放过我吧。”
苏衔不让开,他脚边跟着北辰,又怕又不敢走,急得钻进苏衔怀里“喵喵”叫。
“看,北辰也这样说。”苏衔睁着眼睛说瞎话。
文辰尧:“?”
猫说什么你能听懂?
文辰尧重重地叹一口气,把自己批过的一些奏折给苏衔看。
苏衔看完,评价道:“改得乱七八糟。”
“看吧,我就不适合管这种事。”文辰尧双手一摊。
但苏衔不管:“先皇有圣旨。”
“……”文辰尧把圣旨拿出来给苏衔看,“上面写的是让我找人继位!找!”
“圣旨还说,实在找不到,就由世子,不对,护国公继位。”
文辰尧扶额:“那你觉得我能做个好皇帝吗?”
“目前来看,不能。”
“所以就饶了我吧!”
苏衔不语,只是抱胸看着文辰尧。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文辰尧才黑着脸送走苏衔。
然后加快了寻找皇甫曦的脚步。
文辰尧从愍帝开始想,数着他的几个兄弟,以及兄弟的子女,再到先太子,最后到皇甫恪,竟是找不到一个活人。
于是他开始数其他没有皇室血脉的单字亲王的子女,结果最后绕到了萧白身上。
“……算了,打死慕容白他也不干。”
文辰尧无奈,抬眼又看见从宫中送过来的奏折,幻视头疼。
他甚至有点后悔把那些势力全铲除了,也不是不能留一个没参与过伤害皇甫恪的人。
文辰尧又拖着到了十月份,开始落叶时,他想起来,马上要到皇甫恪的生辰了。
他在一处僻静的山间立了衣冠冢,前往祭奠。
秋风萧瑟,枯叶纷飞,文辰尧坐到半夜,才起身回去。
曾经皇甫恪问过他,有没有想好,将来及冠了,取什么字。
文辰尧回答说,还没想过。
于是皇甫恪给他取了个字。
“君安”。
“愿君一世平安。”皇甫恪是这样说的。
文辰尧反问他:“那你呢?”
皇甫恪笑了笑,没有回答,只说等到他及冠了,文辰尧就知道了。
可惜,小孩没能等到及冠。
文辰尧将“君安”二字刻在了衣冠冢的墓碑上,把这个字,送给了皇甫恪。
至于他自己,则为“世合”。
十月过去,文辰尧总算死了心,带着玉玺继位。
从此謩朝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中原,年号改为“建元”。
东夷王来忘曦病逝,其嫡子来舒和继位,更名东敖。
南蛮王微生远在战争中被害,膝下无子,养女微生箬,由李珣继位,更名南海。
西戎王万俟遐被刺,膝下子嗣在争夺中尽皆被害,最后反倒落到了元执头上,更名西夏。
北胡自铁澈失踪,历经大乱,萧白增援平乱后继位,更名北漠。
此后几十年间,关于襄帝皇甫恪的记录越来越少,到最后,正史只有偏远的两行字,其余的,只能在野史中窥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