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铁之秋 > 第22章 时代巨变-从企业主人到下岗(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时代巨变-从企业主人到下岗(1)

年后上班,严世清的四个柜发走了,其中两个柜是赞比亚,一个柜莫桑比克,一个柜坦桑尼亚。

杨国庆来了,还是说的矿山机械厂贷款担保的事。虽然一机厂、电器厂、矿山机械厂都属于经委系统,但是,杨国庆对待这些企业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矿山机械厂,虽然企业小,但攀的是高枝,矿山机械厂根本不理经委主任杨国庆,所以杨国庆平常对这样的企业也是不闻不问、能躲就躲。对电器厂,关键时候他给筹措资金,甚至还从一机厂转移过北京的J产品,对矿山机械厂则完全是另外的样子,这里面也有不可言状的原因,杨国庆从内心里也根本不愿意给矿山机械厂担保。

几个月过去,总机转来电话,说是找袁经理,袁梁接听电话,听口音像是一位老者,自我介绍叫林嘉华,林嘉华自称是缅甸的工程设备经销商。他说,几年之前,他在越南的一次工程机械展上,看到了一机厂的产品,还和袁梁聊过,还委托越南的朋友买了袁梁的样机,现在那台样机还在。许多年来,他一直经销德国、日本的产品,低端产品大多是本国产的,很简陋。近几年,他开始接触中国大陆产品,对一机厂的产品也有了解,也在市场上进行了少量试销,在充分比较、论证后,对比国内多家公司产品,拟尽力扩大一机厂产品在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的产品销售。他尤其提明,必须是“一机”牌商标,必须和袁梁合作。

一机厂的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首先是南美、其次是非洲,再者是东南亚,但在南亚却鲜有出口,这也是一机厂一直想要突破的,现在天赐良机,袁梁为之一振。

林嘉华说,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尤其是缅甸,他有广阔的销售网络,但三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国家政策、人文环境、消费群体等是不一样的,一机厂的产品既要面对德国、日本产品,又要面对当地产的低端产品,这就要求很高,对于h80产品来说,价格很关键,要求袁梁报缅甸仰光的到岸价,并说去年做了国内厂家一个柜三十台的货,但质量稍差,价格也有差异。

袁梁把主导产品h80报价,林嘉华说价格还是有差距。

袁梁和徐有才来到成品库,看到h80产品,围着产品转着。袁梁对徐有才的指令是,缩小包装,尽量多装。看来,还是老套路,产品本身的直接成本很难再降低了。

两天以后,徐有才喊袁梁来到成品库,看他研究的成果,主机每箱装三台,入料口、排风口都是单独放置,每六件一个包装,不用木箱,直接六件摞起来,象摞帽子一样叠放起来,用塑料袋子装,大大减少空间,这样能装六十台。这样的话,货柜就再也不能多装了,多装就要超过箱子的限重了。

袁梁将装箱情况报给林嘉华,林嘉华也是大喜,他说,包装无所谓,来到仰光后也要分装,发往各仓库、经销点。

林嘉华的发货要求是,全年发货四千台,每季度发货一千台,如果每货柜装六十台的话,就每次发货十七个柜。

袁梁把新开发的单机、工程站的价格也都报给了林嘉华,林嘉华更为惊奇,他没有想到一机厂竟然也能生产此类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国内能生产的厂家很少,而且不成批量,就立即要袁梁再次报价分拣机、冲洗机、输送机的价格。袁梁感觉着林嘉华的口音、态度,把握着报价,一时竟然不知道怎么报价了。

对于工程站,对于分拣机、冲洗机、输送机,林嘉华一直进口的是日本、德国的产品,就没有从中国进口过,他根本不知道国内能生产,就是知道了,国内生产的厂家也很少,更谈不上批量。

袁梁想明白了,在国内单机价格的基础上,再把价格提高百分之五十,按照四十尺货柜混装,以厂内装柜及到岸仰光的价格报给他。

袁梁和徐有才再次来到成品库,把握工程站主产品的装箱情况,两天后确认,1000t加工站用分拣机、冲洗机、输送机,每四十尺货柜装六套,出厂价每套六万二千元;3000t加工站用分拣机、冲洗机、输送机,每四十尺货柜装五套,出厂价每套七万二千元。

林嘉华说,价格没有问题,只是前两次发货1000t、3000t加工站分拣机、冲洗机、输送机,各发三个货柜,从第三次开始各发六个货柜。

从接到林嘉华的电话,参与缅甸项目的核算、报价、包装箱试装,徐有才就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不只是他,就是袁梁也是兴奋异常,很久期盼开发的市场终于要被打开了,没想到的是乍一打开就是惊喜,一上来就是四千万的单子,指明要“一机”商标,指明给袁梁要货,除了h80产品开诚布公沟通价格外,其它的也是诚意满满。

对于袁梁来说,这个单子又有着另外的意义。对一机厂来说,这个单子的实施,将是划时代的,一机厂全厂员工全年都要加班加点,一机厂的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一亿七千万元,一机厂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林嘉华极力邀请袁梁派团队到缅甸考察,以共商长期合作。

袁梁召集生产处李准、半成品库的王莲香、成品库曲莹莹、企管处李慧仙、出口处徐有才开会。袁梁要求,李慧仙牵头,参会人员组成清查小组,彻底清查成品库、半成品库、各分厂车间h80产品、工程站产品的库存,尤其是h80产品,这是多年的老产品,各处存放的零配件不一,而且散落在各仓库角落,这次一定要全面清理,全部做好标识,尽量集中存放,不能漏掉一件库存。务必尽快清查完毕,把清理的清单报上来。

袁梁安排徐有才到二分厂去,找二分厂厂长高晓华、设备管理员,启动h80产品的专机,进行生产前的检修、磨合。

两天后,赵如玉送来了林嘉华发来的传真,四千零八十台h80产品,1000t、3000t加工站分拣机、冲洗机、输送机分别为五十四台、四十五台,合计合同总金额四千一百一十二万元。几个月前,总机室的吴玉芳和复印室的赵如玉调换了工作岗位。

李慧仙把仓库盘查的清单报来了,说是盘得很细,数据非常准确。袁梁仔细地看着,忍不住放下盘点表,亲了李慧仙一口,李慧仙看看门口,脸红了。袁梁走向门口,把门拧上,李慧仙知道袁梁的意思,紧跟几步过来,抵住门口和袁梁热烈地亲着。

窗外,春意正浓,银杏树上的叶子在风中呼啦啦翻滚着,似一条条绿色的涟漪。袁梁来到楼下,几棵玉兰花树迎风绽放,嫩白如雪,艳如桃花。

袁梁坐上010车,来到经委杨国庆办公室。市经委和商业局、轻工业局等市里的几家职能部门在一幢办公楼,算是合署办公,办公楼也算气派,但每间办公室里却寒酸了许多,都是老旧的办公桌椅。除了市经委下属企业稍微好点外,市商业局、建材局、轻工业局、电子局、供销社、粮食局等下属的企业效益都不好,主管部门的办公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

杨国庆正等着袁梁,见袁梁进来问道:“有啥事,还要急着过来?”袁梁说:“马上就要办,火烧眉毛,必须向你当面汇报。”说着,把林嘉华的合同递给了他。

杨国庆接过合同,满脸惊喜,但看着合同又脸色沉了下来,把合同放在桌子上,抬头问袁梁:“这第一次发货就一千万元,发货量太大了,这到哪里筹措资金生产啊。过年过的筋疲力尽,还没缓过劲来,现在正是淡季,没有资金投入,合同签订了又有什么用?”

袁梁说:“你忘了半成品库还有两千多万元的库存吗?其中h80产品的库存件就有四百多万元,几件、几十件、几百件的都有,这一次几乎能把这四百万元的库存全部消耗掉,这还是吴侠时候库存的,库存好几年了,那时候有银行贷款,生产处才不管有没有销售合同呢,只为了保证车间的工资,这个老产品的库存就越积越多。还有就是那个新开发的工程站产品,干的时候阻力也很大,这第一次发货就能全部清理完了,这是二百万元。还有,我已经和林嘉华说好了,第一次和他做业务,他必须预付百分之三十的定金,才能给他生产,他答应了,他什么时候三百万到账,我们再什么时候开始投产。”

杨国庆问道:“那还是要缺口二三百万吧,能挤出来吗?”袁梁说:“我这不是和你商量吗,不知道你有没有门路筹措三百万?”杨国庆吧唧着嘴:“别说是三百万,就是三十万,我也筹措不到,你看经委系统下面几十家企业,哪一家能拿十万元出来。”袁梁说:“没有一点办法?一百万也行。”

杨国庆说:“你别先问我,就是这个h80老产品,不是不挣钱吗?”袁梁说:“就这第一次发货,出口退税一百多万,工程站产品发货二百万其中利润就一百多万,这就是合计利润二百多万,你说挣钱吗?再说,又盘活库存老产品四百万,清理工程站产品二百万元,这第一次发货,赚回来的钱就足够一机厂全体员工一年的工资了,有这一个单子就能确保一机厂三年的好日子过,这就不是挣钱的事了。算了,最好能筹措到资金,如果筹措不到,那就内部再挖潜,那就打时间差,先保证这一单。老林开的是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上海港到仰光港二十多天就到了。老林邀请我去缅甸,货到后,你再陪着安市长兜一圈,到赞比亚他没去成,这次让他去。我怎么也没想到,我几年前参加的越南展销会,当时一台产品没有卖出去,今天竟然签了四千多万的单子,指明要一机厂的产品,指明要我给他操作。”

杨国庆说:“你这马上三年任期满了,有这一个单子,政绩就非常漂亮了。前几天,我跟安市长汇报工作,已经向他提出来,由你担任一机厂董事长,我也不能老是兼着,他同意了。我还提议,你再兼任经委副主任,他当时没说什么,我估计也没有多大问题。化工厂的厂长曾经是副市长,印染厂的厂长是轻工局副局长,这都有先例。”袁梁说:“我现在就行,你掌舵,我冲锋陷阵。”杨国庆说:“我不能再兼着了,该让的时候就要让。还想着青黄不接呢,没想到喜从天降,有这一个单子一机厂将重塑辉煌。你回去,好好把握资金的使用,确保尽快、按时发货。一机厂果然是经委系统的王牌军。”

此时,袁梁、杨国庆不知道的是,袁梁和林嘉华签的四千万的合同,轻工机械厂也已经知道了,一个小时后矿山机械厂也知道了。

程远方的判断没错,正是吴玉芳把出口处的业务信息透露出去。她和赵如玉调换了工作岗位后,虽然她有收敛,但有时就找借口到总机室转一圈,而袁梁和林嘉华签订的合同她恰恰看到了,她草草看了一眼,只记住了出口h80产品四千台、四千万元,这就足够了,她马上打电话告诉了任瑞林。

任瑞林赶到程鹏那里,此时,他俩已经联合起来,一机厂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两个人又去向蒲树强汇报,蒲树强不禁吸了一口凉气,这太不公平了,自己在这里苦哈哈地没日没夜操劳,一年到头就弄个销售收入几百万元,不及他一次发货的回款,这真是没天理啊。真是牛气冲天,连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都不买账,不给我贷款担保,哪能让他这么顺当。

蒲树强躲到一边给蒲志来打起电话,说着一机厂不给担保的事,添油加醋。蒲志来听着,也是火上浇油,但依然不动声色道:“我正在省里开会,正和陈书记在一起,我知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