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铁之秋 > 第20章 荆棘重重-山雨欲来风满楼(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章 荆棘重重-山雨欲来风满楼(5)

上海,虹桥机场,武城市经委主任杨国庆、武城市副市长葛世兵,将分别以武城一机厂股份有限董事长、副总经理的身份,从这里登机,飞往非洲赞比亚。

袁梁、贾中华、葛世兵的秘书郭敬民,开着两辆车从武城来送行,送到了虹桥机场候机大厅。贾中华递给葛世兵一包东西,给葛世兵说了几句话。

要过安检了,葛市长和袁梁握手,忽然又对袁梁低语道:“贾中华人不错,我和水利局局长已经说好了,他的任命书马上会下发,心里有数就行了。”袁梁低声回着:“谢谢领导。一路顺风,一路保重,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杨国庆、葛世兵过安检了,和几个人招手再见。郭敬民和市政府的司机开车走了。

袁梁站在010车前,看着心神不定的贾中华说:“你知道刚才葛世兵和我说的什么吗,他怎么给我说的吗?他和你们雷局长已经说好了,你的任命书不日将下达。”贾中华魔怔了一般,围着010车转着圈:“不可能吧,我做梦的吧,这是大白天啊。”

袁梁打电话到一机厂档案室:“王美春,我和贾中华在虹桥机场,把领导送走了,你等着,让贾中华告诉你个好消息。”贾中华接过去袁梁的电话:“喂喂,好消息,就是那个好消息,葛市长刚才给说了,我太激动了,都语无伦次了。”袁梁抓过来电话:“是的,就是那个好消息,贾科长的任命马上就下来了,就不是贾科长了,应该叫他贾副局长了,简称贾局。”

袁梁放下电话,为他们两口子高兴,袁梁明白,这是贾中华一辈子的大事,在贾中华的职业生涯里,在他的仕途中,没有比这更大、更高兴的事了。

贾中华停下脚步:“咱不回家了,走,咱去找黄晓光。”袁梁喊道:“贾局,我怎么喊着这么别扭啊?就你这个水平,还成副局了。”贾中华还是喊着:“走,去找黄晓光。”袁梁说:“贾局,去找黄晓光,那可不是白去,吃喝玩的费用你要掏,你都是贾局了,该大方了。”贾中华一愣,说道:“只要你陪着去,还用得着我花钱,走走,我这就跟他打电话。”

十二天之后,刘红军去上海虹桥机场,接回来了葛世兵、杨国庆。回来的第三天上午,杨国庆来到一机厂,向朱卫彬、袁梁说着赞比亚的情况。

葛世兵、杨国庆到达赞比亚的时候,发往赞比亚的货柜,刚到没几天的时间,严世清正组织整理,来购买设备的人络绎不绝。在赞比亚期间,除了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剪彩仪式外,严世清开着车,拉着两个人到处跑来跑去,到处吃喝玩乐。虽然是非洲国家,但两个人也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看来吃得也很好。杨国庆虽然黑了点儿,但是明显胖了。杨国庆说,虽然严世清挺忙,但确实是过的神仙日子,天天几个人伺候着。那边的市场潜力很大,严世清卖的我们的产品,毛利率要翻番。杨国庆对袁梁说,严世清就盼着你过去呢,结果你没去,他说过段时间再邀请你。葛市长也很高兴很痛快,说一机厂和客户的关系好,开拓市场得力,今后一机厂有需要他的地方尽管说。

杨国庆眉色飞舞地说着,袁梁和他回应着,但一边的朱卫彬心里不是滋味了,这是袁梁的老关系老客户,花钱出去,转了一大圈,有什么用呢,就是出去玩,还说不是花厂里的钱,客户有那么傻吗?掩耳盗铃罢了。

袁梁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杨国庆跟过来,还在羡慕着严世清的生活。杨国庆说,为了迎接他们过去,严世清早早安排好了,天天陪着,人家的活法想都想不到。严世清在非洲的生活,袁梁早就知道,严世清会怎么接待杨国庆,袁梁也能想个差不多。

杨国庆说:“在赞比亚都是严世清领着游山玩水,花钱如流水,回来的时候,给我们两个人买了东西,满满当当,都是当地的特产、纪念品。”袁梁对杨国庆说:“你这次去的是非洲,我有一个南美洲客户,关系很好,有机会你去一下巴西或者智利,让你享受享受南美风情,比这还要好。”杨国庆笑着说:“要去你去吧,这几个非洲姑娘在那里天天陪着,都受不了。”袁梁说:“走吧,我领你去厂医务室,给你打一针,你别从非洲带回来什么病。”杨国庆愣了一下:“那我回家也让你嫂子去医院打针去。”袁梁说:“她又没去非洲,你让她打什么?”不待杨国庆回答,袁梁就明白了:“哦,是的,那也要打针,看来你还是有余力啊。”杨国庆说:“没办法啊,强弩之末,你嫂子硬拉着。对了,等会我还要给葛市长说一声,也让他打防疫针,看来他老伴也免不了的要打针。” 袁梁一笑:““你不要管了,我安排厂里的大夫去家里打针不就行了。”

袁梁倒了一杯水,递给杨国庆:“你刚才说那么多干什么,把赞比亚的日子说得天花乱坠,还不是惹朱同志心烦。你和葛市长去赞比亚,在厂里负面的传闻可不少,你是知道的,你俩出去可没花一机厂的钱,但有人却大放厥词,说我巴结市里的领导,就为了自己上位,说我转移资产,中饱私囊。”杨国庆的脸变了:“这就是胡扯,从你有这个想法开始,你就和我说得明明白白,哪来的你沾一分钱了,本来最应该去的就是你,是你让给了我,看来,一机厂的水还是混啊。”袁梁笑着说:“幸亏我没去,我早料到了,树欲静风不止,一机厂有的是闲人,在背后鼓噪。也是我大意了,我应该虚增合资金额,再增加两个出国名额,一个给老蒲同志,一个给老朱同志。”杨国庆点点头:“大意了,大意了,我明白了,看来老朱同志有情绪啊。”袁梁也点点头:“转了两个弯,我也知道了,老朱同志也想去,太想去了,就是没和我明说,也没和你明说,还是办公室的人听到了他和某人嘀咕,后来才告诉了我。这就是他平常的风格,他要是直接跟我说,就让严世清再出几万块钱也无所谓。”杨国庆叹口气:“严世清是真大方,他和你的关系真好,还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还觉着,你和陆老师的关系更好呢,哈哈哈。”袁梁一愣:“多年的交情,关系当然差不了。”杨国庆笑了:“那是,看着就交情好。老朱那里也不要费心太多,经委下属几十家企业,啥人都有,老朱这样的人还能少喽,他只是爱占便宜而已,有点小动作而已,就是爱嚼嚼舌头,翻不起大浪。”

袁梁领着杨国庆打完防疫针,来到电气车间,在J产品试制期间,几乎每天,夏爱祥都要来一机厂电气车间,两台样机的制作非常顺利,很快就要完成了。因为在一机厂不能测试,袁梁已经和北京联系好,近日将把两台样机送往北京。杨国庆看了很高兴。

杨国庆走了,王美春给袁梁打电话说,今天晚上,贾中华招呼高中同学,要在风荷轩饭店设宴,庆贺自己荣升为武城市水利局副局长,负责水利监察、水利执法大队、抗旱防涝指挥中心。

袁梁忍不住,来到档案室,关上门。有电话打到袁梁的手机,袁梁接完电话,王美春低头含羞:“哪天你带着我出去,就带我一个人。”袁梁说:“好,哪天我带着你去,保证让你满意。”王美春说:“就那些项目,我又不喜欢,贾中华也是体力不支,他还能干什么事?”袁梁说:“你这干媳妇,早晚让你由干变湿,再去安南的时候我带着你。走吧,贾局今天设宴,我就带着你。”王美春说:“我不去,当个科长就神气得不得了,现在更是耀武扬威了。”袁梁说:“同学里面他是第一个提副局的,他也有这个资本得意,年少轻狂也是自然。”王美春说:“什么副局,他手下才管了三个人,你这管着一两千人,我也没见你轻狂。”袁梁说:“这和人多少没关系,级别在那里,人就是图个这。那我就自己去了,今天晚上我那一帮同学肯定会喝不少酒。”王美春说:“天还早,你着急去什么?他这提拔的事,你可是使了不少的劲,连非洲你都没去,黑美人你都没捞着。”说着,王美春上来又靠近了袁梁。

袁梁来到风荷轩饭店,同学已经来的差不多了,大多是一班二班的,也有两个同届的,满满坐了两桌。袁梁进去,和一班的同学坐在一桌,一班的同学有褚国平、罗俊、卜建民、倪文革,没想到孙少刚也来了,他的旁边还坐着孙卫灿。如果说同学也有远近的话,袁梁忘不了卜建民、屈志坚、刘广德、倪文革、孙少刚,几年前,自己买房子的时候,是这几位同学向袁梁伸出了手。

袁梁也不会忘记孙卫灿。孙卫灿没有考上学,就到一家工厂上班,袁梁在上海上学的时候,他给袁梁写信,说是上海的运动服好,让袁梁给他买一件寄过来,他再给钱。袁梁就买了一件三十五元的运动服寄给了他,自己那时就穿着十元钱一身的运动服,那时的三十五元相当于袁梁两个月的生活费,但孙卫灿收到运动服后一直没有寄钱给袁梁。袁梁到一机厂的第二年,门卫说是有人找,袁梁就来到门口,看见了孙卫灿,孙卫灿说自己的女儿生病住院,过来借钱,袁梁掏了二百元给他,从那他也不提还钱的事了。到袁梁买房的时候找他借钱,一张口就被他回绝了。回绝就回绝吧,也不提欠袁梁的钱,袁梁拉不下脸来给他要,袁梁就走了。没想到的是,就在前年,他又找到袁梁,说是工厂效益不好,基本上就是在家闲着,想找袁梁借钱做个小生意。对这样的人,再一再二不能再三,袁梁只能拒绝。而从此,孙卫灿再见到袁梁的时候,脸就冷了起来。

今天的主角神采飞扬、红光满面,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端起酒杯来喝个不停。在这种场合,袁梁从不主动敬酒,多少年的交情了,没有必要靠酒量加深。当然,有想喝酒的,有愿意喝酒的,还有一滴酒不沾的。卜建民就是一点酒不喝,不论别人说什么、什么理由,一概以茶代酒,我不巴结你、我不求你、我不欠你,我不会喝酒,我就不喝酒,其奈我何。袁梁也只是略微表示,碰杯就算,没有和谁拼酒的理由。不论是对方主动,还是自己主动,整个宴席,袁梁就没有和孙卫灿喝酒。

终于结束了,大家离席走出饭店,孙少刚说着,这只顾着喝酒了,明天一早回陵城还有急事。袁梁从门前的停车场叫来刘红军,把孙少刚拉到车上要送他回陵城,来回也就是一个多小时。袁梁安排刘红军,把孙少刚送到家后,就把后备箱里的土特产拎下去几箱。袁梁说,自己想清静清静,就步行回家了,好在离家不远。

身后,贾中华和同学们还在饭店门口推搡着、喊叫着,诉说着老同学的情谊。

和北京沟通后,需方要求派人带着两台样机来京测试产品。夏爱祥和电器厂技术副厂长朱连湾,以一机厂技术人员的名义,开着桑塔纳,带着样品去了北京。三天后传来消息,说是测试成功,再经过改进后,小批生产五十台。

夏爱祥、朱连湾回来了,疲惫不堪的样子,但也很快,就开始组织生产五十台。一个月后,五十台生产完毕,夏爱祥、朱连湾再次赴京,产品再次测试、调整,需方随即下达了一个月内生产一千台的任务。

夏爱祥、朱连湾回来了,却显得尤为焦灼,因为已经有五十二台产品交付,他们想要点货款,但被北京一口拒绝,而且北京付款的方式是叠压式,即这次交货时结付上次的货款。

按照两千元一台的价格,电器厂已经有十万的货款未能回收,再投产一千台就是二百万,这样的付款方式、资金压力,电器厂根本没有能力承受。当初,生产J产品,需方正是看中一机厂的的规模、产能,而不管是否电气专业厂。

电器厂的内部发生了争论,夏爱祥和朱连湾也分歧很大,甚至有人说,就是感觉到付款方式不好,一机厂才转给了电器厂,一机厂什么都不做,最后还要走一机厂的账户,这就是给一机厂打市场、垫资金。

杨国庆居中协调,要求一机厂全面接过来这个产品,一机厂自己做。电器厂则要一机厂马上结付五十二台的货款,以及工装模具的投入。杨国庆又想让一机厂购买原材料,生产投入全是一机厂的,电器厂只是代加工,一机厂的几个人商量一番,也没有同意。袁梁没有想到,很好的一个项目走到了这样一个地步。

北京督促生产进度时,夏爱祥则没法回复。又过了半个月,北京说,鉴于武城的生产能力不足,终止合作。

杨国庆来找袁梁,沟通后续事项。袁梁给北京打电话,北京一再拒绝。袁梁没有办法,打通了陆小满的电话,给她说J项目的事。陆小满找了她哥哥,几天后,货款打到了一机厂的账上。

袁梁说,这是一机厂和电器厂合作的项目,一机厂要留点费用。朱连湾则说,就做了五十台,工装模具的投入就有好几万,电器厂怎么算都是亏损的。

朱连湾来要款,袁梁没有管他怎么叫穷,留下了一万元,其它的全打给了电器厂。自此,不只是电器厂,就是和夏爱祥之间,袁梁也感觉到关系不一样了。

杨国庆说,电器厂的日子难过,你还不全给他,你留一万元干啥,还不好人做到底。

袁梁也是一股火压不住:“这个项目,叠压式付款方式,就是一年发三四次货,也利润非常可观,可他们就是斤斤计较眼前的一点,白白丢失一个好项目。一机厂要是做的话,呼啦就起来了。”

杨国庆也没有办法,他心中明白,这个项目就是袁梁找的项目,如果是一机厂做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别说一千台,就是两千台,一机厂也能做起来。就是因为自己的提议,让给了电器厂,才到了这样的地步。

杨国庆不能不承认,夏爱祥、朱连湾都没有商务谈判能力,如果一直是袁梁和北京对接,交货方式、交货批量、付款方式都有可能改变,不管需方的人是几杠几星,大家谈的都是生意,都要交往,都要互惠互利。无论是眼界,还是谋划,还是能力,袁梁都是这一波厂长中最为优秀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