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五年前作为战区的蓟镇乡村本已因为官府坚壁清野战术而毁于一旦,可如今看来,怕是早就从战火中恢复了元气!

各家各户的屋子排列整齐,田间随处可见有人在劳作,在他们钟爱的土地上挥洒汗水,妇孺老弱隐隐出没于乡间村落小路上,孩子们活蹦乱跳,每个人脸上都带有满足安康的笑容!

而且............

这里的百姓见到大军到来怎么视而不见呢?

奇怪奇怪!

一般情况下无论在什么地方,百姓见到军队的第一反应必然是纷纷四散奔逃,再不济也是面露恐惧与恭敬,生怕遭到兵祸。

隆庆帝和诸位大臣见到这一幕不禁惊为天人,实在是太反常了。

“江国公,你这孙子真了不得呀,看来朕还是小看了他”

隆庆赞叹地说,短短五年,把一个已经沦为废墟的地方发展成这样的太平盛景,百姓安乐,人人面无菜色,衣服不说是全新但都干净整洁,面对突如其来的军队不仅不害怕反而坦然无比,这不仅仅是在保境安民上下功夫了,要知道重建一个地区的难度可远比安抚一个地区要大的多,如此这般不只要翻新民房,均分土地,修整道路,重修水利等物质层面的努力,更需要稳定此地的民心,光是在资金上就是个天文数字,要知道当初江澈没要朝廷一分钱,可以说是单枪匹马地杀出了一条血路!

江少英也面露欣慰,但嘴上说,“陛下谬赞了,这都是他应该做的”

“哈哈,这做的可比朕想象中的要好,而且还只是乡村,真不知道城内会有多繁华”

据隆庆帝获得的情报,如今的蓟镇发展活力已经远远胜过南边的北地第一巨城燕京,完全可以和江南地区的少数工商业繁荣地区相比,可它们发展了多少年,这里发展了多少年?

几年就追平了人家上百几十年的成果!

要知道两者的地理位置就不可同日而语 蓟镇是北地要塞城市,本来经济就不发达。

光凭这一点儿就证明江澈改革的效果!

隆庆帝其实不来都清楚蓟镇的发展成果,但为了让那些顽固的反对派闭嘴,更是想看看自己儿子的受教育成果,所以才大费周章地带这么多人来一趟。

别以为他答应把蓟镇划为江澈自行管理地特区就真的不关注了,蓟镇暗处最强大的暗探势力,除了江澈自己的以外,剩下的几乎都是这位皇帝的人,这里发生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人家的耳目。

江澈对此心知肚明,但为了表示自己毫无二心,所以基本也对隆庆帝毫无保留,不需要隐藏什么。

江少英闻言笑了笑,随后说,“陛下,老臣最感兴趣的其实还是新军,听说江澈他在这里按照新的军职系统和武器系统打造了一支新军,还开办了专门的军官学堂与兵工厂,就是不知道战斗力怎么样”

身为军中之人,他还是对军队感兴趣,江澈的所作所为他也一直在关注。

隆庆帝赞同地点点头,他也对这很感兴趣,说,“可以让江澈展示展示,朕带这支御林军可不是白带的,朕的太子也在他那军官学堂里面,现在怎么样也不清楚”

“陛下放心,太子殿下本就不是愚笨之人,现在定会有所改观”

“希望如此吧”

两人你一嘴我一嘴谈着,尽是对江澈所展现的一切的满意。

林君吾也有幸和隆庆帝共乘一车,他透过窗子不断地看向外边的太平景象,百看不腻,他是传统的儒门弟子,没有什么比这种盛世图景更令他陶醉的。

这........简直是上古尧舜当朝之再现呐

林君吾一边感叹一边心里思考,作为文官的他关注点和江少英不一样。

想的越来越深入,连隆庆帝叫他都没听见。

“丞相,丞相!”

“啊,陛下!”

林君吾回过神,感到万分惶恐,他刚才走神了

隆庆帝皱起眉头,他肯定不会因为这点儿破事生气,只是奇怪地问,“想什么呢?”

”呃.......没事,陛下,臣只是奇怪,蓟镇五年前还是一片残破,短短几年间是如何迅速恢复元气的,要知道江澈可没要朝廷一分钱”

“这想必他有自己的生财之道”

“不不不,陛下,臣的意思是,应该不只是钱这么简单,您看,曾经的蓟镇是废墟,如今却屋舍遍地,这么多木料,石料,物资,还有百姓身上的新衣,田间各种各样的新式农具,如果眼前的是普遍现象的话,那整个蓟镇重建所需要这么庞大的物资量,可不只是有钱能凑到的”

林君吾看问题比较深,常年管政事的他十分清楚,钱这东西有用的时候是真有用,没用的时候就是破铜烂铁,百废待兴的蓟镇缺钱不是大问题,关键是那如天文数字般的物资缺口才是重建的关键,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时局下你有钱都买不到!

隆庆帝闻言也深思起来,他一开始还没想到这一层,对呀,这么多物资江澈从哪搞来的?

林君吾继续说,“还有,陛下,据我们的情报显示,如今蓟镇已经成为了整个北地的商品供应中心地带,一个小小的地方,怎么生产这么大数量的商品,实在是太不合理”

“这........有没有可能是是江澈他借助了商人的力量呢?”

隆庆帝思考了一会儿说,毕竟在他的印象里江澈一直非常重视商人阶层的作用。

林君吾皱起眉深思,他感觉跟这个有关,但又觉得不太对劲。

商人?

商人也没有凭空造物的本事呀,他们大部分都是从百姓那采购生丝,茶叶,大米等产品到各地去贩卖,赚取差价,囤货居奇。

可商品总额是不变的,百姓自产的东西又不会增多他们自己也要用,江澈到底是怎么把产品总额增多的呢?

如果江澈在这,肯定对林君吾的疑问大表惊奇,这个人居然不声不响地摸到了两种不同经济的本质区别。

简单来说,一个是自给自足,产品——钱——产品,绕了一圈,但不产生任何增值,另一个是钱——产品——钱(增值),用增值的部分创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