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3章 爱上小说的太子
他刚来就给了江澈一个下马威,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江澈让所有学生说说自己的梦想,因为有意去培养姬蘅,所以特地点名让他来回答。
但没想到啊,这货的答案让江澈头皮发麻,姬蘅居然说他要当个文学家,创作出最优秀的诗词歌赋,然后留名史册,这一下把在场的包括老师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都雷的外焦里嫩
大哥!
这里是军校,教人打仗的地方,你入学就踏马为了舞文弄墨?
那来这干嘛?
随后,意识到敌人不好对付的江澈忍住没发作,到了晚上专门安排了一对一私人谈话辅导,打算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这位掰正。
结果可想而知,江澈差点儿没被逼疯!
现在回想起当时奇葩的对话江澈都心里发怵..............
大晚上,在油灯下,江澈和姬蘅面对面而坐
江澈率先说道,“太子殿下,想必您也知道陛下的用意,今日你的答案有些草率了”
姬蘅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讲,“不草率,不草率,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可您是继承人呐,文学是小道而已,只有成为帝王才能名垂青史”
“不不不,江澈你错了,好的文章可以流传千古,但一个皇帝可不一定,千百年后人们谁还会记得他呢,人生在世应该成就一番足以永恒的大业”
江澈听完沉默了,他不知道说啥才好
隆庆帝从小怎么教育这货的,说的有道理但不多,看得出来姬蘅脸上那副尊崇的模样证明了他没说假话,他是真的想从事文学艺术,这放在其他人身上没错,但你可不行。
江澈思虑再三,脑子灵光一闪,他既然觉得诗词歌赋如此高贵,那自己帮忙打破这层滤镜就行了。
于是清清嗓子,说,“太子殿下,在您的心中文学是指诗词歌赋吗?做出好文章您就算留名万世?”
“没错,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世上再无比这更有价值的事业了”
“好,那太子殿下,诗词歌赋有益,但却不是百姓的需要,现今这只是士大夫阶层自娱自乐的活动,您把这个当做一生的事业,实在是眼界太小,纵观古今所有伟大而富有盛名的大诗人,他们哪一个是只会作诗呢,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出世做一番事业,把精力投入到普罗大众的福祉中,才可真的流芳百世,只要深深把双脚踏进百姓的哀乐之中,历史才会记住您,您若只执着于小道,反而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江澈说的苦口婆心,他觉得自己把道理讲明白了,姬蘅如果脑袋正常点儿应该能听懂吧,这不是说诗词歌赋有错,而是在这个时代,以你特殊的身份,把正经事做了以后再搞爱好也不迟。
诗词这种东西,如今时局,单出就是死局!
“就像你这样吗?”
姬蘅反问道,江澈一愣,然后十分不要脸地承认了,“没错,就是如同我这样!”
对,就是这样,把我作为榜样吧,从今以后把诗词什么的都给我丢到一边,好好学着怎么当一个优秀统治者。
他很有礼貌,点点头,然后面露沉思,他认为江澈似乎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自小受到的教育让他不同于其他贵族子弟,他内心是很看重百姓的,也知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
好像自己把全部精力投身诗词歌赋真的是小道,成就不了大事。
百姓毕竟不喜欢也看不懂这种高雅的玩意儿,可............有没有是什么东西是他们喜欢的呢?
姬蘅脑子里突然灵光乍现,问江澈,“江澈,我也明白你的意思,诗词这东西在百姓中受众是不广,那有什么是他们可以接受的文学作品呢?”
他们接受?
江澈眉头一皱,心有股难言的预感,他不想说。
“你快说呀!”
姬蘅不断地催,今天江澈不说就别想走了。
“好好好”
江澈被缠得没办法,只能说,“小说算是吧,还有一些民间的戏剧,但太子殿下,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您............”
“好,那我以后就要研究小说艺术,为百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啥?”
江澈听到这话的时候只感觉脑袋被重锤砸了一下,你这家伙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
小说?
这玩意儿真要写好可比诗词歌赋难多了,你有这水平吗?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是小说大发展的时候,换一个人来江澈绝对鼎力支持,可姬蘅这么想江澈恨不得打死他。
姬蘅没理会江澈懵逼的情绪,他大手一挥,说,“江澈,给我搜罗些民间小说来,我要闭关学习,你就等着伟大作品的出现吧”
“我踏马..........”
江澈气得差点儿没一巴掌呼上去
想发火的那一刻看到姬蘅脸上向往的表情,立刻冷静下来。
不行,教育不可能一蹴即就,要循循善诱地慢慢来,好,想写小说是吧,我让你写,能不能写出来还是一回事呢,就算你写出来,到时候把所有人买通说你写的东西就是一摊垃圾,看你还还有没有兴趣?
江澈心里思量,脸上浮现出笑容,装作赞同地说,“好,太子殿下,既然您坚持那我一定鼎力支持,您安心搞创作,陛下那边我来应付。”
“嗯,江澈,你果然和我是同道中人,你放心,等我大作完成,会把你写进作品里的,你会和我一起留名后世”
“啊哈哈,那我等着”
江澈皮笑肉不笑,他等着,等着看笑话
靠!
我非得把你这只猫咪训成猛虎,不然我就不配再当这个校长?
一个小卡拉米还能难倒我不成?
实话说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三个月之后姬蘅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剧情十分老套,讲的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显然没少从当下题材中借鉴。
不出意外,他的作品在学校内部丝毫不受欢迎,大家因为受到江澈的指示,对姬蘅这位太子的大作到没有贬低,只是所有人都表现的兴致缺缺,这让姬蘅大感失望。
于是出乎江澈意料的事出现了,本以为这家伙受到此次挫折后会痛定思痛地反思,然后回归正道。
但没想到..........
他经历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居然打算再接再厉,显然在创作过程中真的喜欢上了这个事业。
江澈对此大跌眼镜,教育对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挫越勇,就是不学习该学的东西。
天杀的,要是让隆庆帝知道是自己把他儿子引导到这条歪路上,不得弄死自己?
要知道小说这东西在贵族眼中还不如诗词歌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