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内,牛油蜡烛的火焰呼呼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鼓劲。徐世绩站在行军山川地势图前,声音洪亮地下达作战指令:“此次佯攻是破敌的关键,各位务必全力以赴!”
话音刚落,一阵凛冽的夜风灌进营帐,烛火被吹得剧烈晃动,昏黄光影在众人脸上跳跃闪烁,明明灭灭。
徐世绩目光冷峻地扫视众人,大手一挥,高声命令:“各归其位!一个时辰内挑选好人手,吃饱喝足,准备出征!” 众人整齐抱拳行礼,铠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谨遵将令!”
............................
与此同时,江陵城内城宫殿正堂中,程咬金眼眸黯淡,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神情复杂。此刻,他无需再追问罗士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的含义了。
原来,主帅秦琼刚刚完成行军部署:徐世绩所部后军改为先锋军,即刻向萧铣位于清江巴峡的舟师营地发动进攻;江陵城内部分兵将留守,其余由秦琼亲自统领出征。这意味着程咬金、罗士信和裴行俨要镇守江陵收编战俘。
程咬金重重叹了口气,满心懊悔。要是早知道徐世绩的后军会成为先锋军攻打舟师营地,他肯定想办法留在后军。
毕竟拿下舟师营地的功劳,远比攻破江陵城门大得多,况且那边敌军众多,不愁没有用武之地,也能痛痛快快地战上一场,想到这儿,程咬金狠狠瞪了罗士信一眼,心里埋怨这小子早知道内情,却一声不吭。
罗士信察觉到程咬金的目光,无奈地摇了摇头。其实此前,他也只是依据局势做出推测,萧铣能雄踞一方,靠的就是强大的舟师。如今萧铣被擒,舟师群龙无首,极有可能另立新主,为救援萧铣为名,重新夺回江陵城。
以军师刘先生的智谋和秦琼的战场经验,绝不会放任舟师在外,留下隐患。况且江陵城已破,萧铣被俘的消息一旦传开,舟师必然有所反应。己方又缺乏战船,水战毫无优势。
后军驻扎在万城,这里是江陵与清江巴峡的交通要道,距离舟师营地不远,便于休整和突袭。因此,将后军改为先锋军,既能发挥地理优势,又能避免长途奔袭的损耗,这也是应有之意。
罗士信看着程咬金,开口劝道:“咬金兄,镇守江陵收编战俘实则意义重大,这关系到我军后续的根基稳固与兵力扩充,并非无足轻重之事。”
程咬金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话是这么说,可眼睁睁看着到手的大功就这么没了,心里实在窝火。”
一旁的裴行俨也赶忙劝道:“程兄,莫要过于烦闷。战事瞬息万变,往后立功的机会多的是。”
程咬金这才稍稍缓和了脸色,嘟囔道:“罢了罢了,希望如你们所言。”
...........................
...........................................
午后,铅灰色云层迅速压向大地,炽热阳光瞬间被遮蔽,上洛郡陷入昏暗。靠天吃饭的农户们放下农具,抬头凝视天空,被旱灾折磨麻木的脸上有了生气。
大旱已持续大半年,正值秋收,田里却一片凄凉,谷穗稀稀拉拉,颗粒干瘪,毫无生机地垂在干枯秸秆上,预示着收成注定不佳。然而,望着翻涌的乌云,农户们心中仍存希望,盼这场雨能结束旱灾。
这半年干旱肆虐,河道水位剧降。原本宽阔河面变窄,裸露河床满是干裂淤泥与怪石,散发刺鼻气味。岸边青草枯黄,垂柳叶子稀疏,在风中无力摇晃。
大旱数月,水源近乎枯竭,百姓不仅无法救庄稼,连日常饮水都成奢望。府郡面对天灾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所幸的是,城西林家一直以来都以仁善闻名乡里,近两月来,他们隔三差五就在城外开设粥棚,救济那些受灾的百姓。许多百姓正是靠着这一善举,才得以勉强维持生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林家的善行,撑起了上洛郡最后的希望,避免了因旱灾而饿死人的悲剧发生。
......................
林家内宅,回廊下。
林元正神色凝重,目光紧紧地锁住天际那如墨般翻涌的乌云,心中猛地一沉。他太清楚这场暴雨意味着什么了,一旦倾盆而下,上洛郡必将面临内涝风险,旱灾新除,可洪涝之祸又接踵而至。想到这儿,他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线,良久,才重重地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家主,此前郡里已经大旱半年有余,这场雨或许也仅仅只是一场甘霖,说不定其他农户的庄稼还能挽回一些生机,应当不至于引发洪涝吧。”
林清儿见林元正神色如此凝重,赶忙上前宽慰道,“往年秋收的时候,偶尔也会下一两场大雨,最后不也都平安无事,这次或许同样会有惊无险呢。”
林元正的神色愈发凝重,缓缓地摇了摇头,凝视着庭院中被狂风刮得东倒西歪的盆栽,沉默不语,他周身散发出来的凝重气息,仿佛让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
若是记忆没有偏差的话,自武德二年起直至武德五年,华夏大地仿佛被灾厄彻底笼罩,旱灾、蝗灾、涝灾如同噩梦一般接踵而至,连年不断地频发。这些灾害致使大片田地绝收,百姓们食不果腹,生活陷入了极度艰难的境地。
灾荒迫使大量的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为了生存,他们只能踏上逃荒之路,形成了绵延数里的逃荒队伍。他们居无定所,生活悲惨至极,在那漫长而艰辛的逃荒路上,老弱妇孺往往难以支撑,大量的生命消逝在这无尽的苦难之中。
与此同时,中原一带更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纷争不断。在天灾与人祸的双重沉重打击下,昔日那些繁华的村落如今十室九空,百姓们四处流浪,只能在战争留下的废墟中勉强苟延残喘,饿殍遍野的景象随处可见,民生已然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旱魃走,蝗虫来,洪水冲塌屋,战火毁家园。” 这句歌谣真实而又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那无比凄惨的状况。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无论是战场上的将士,还是田间的百姓,都在命运的旋涡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