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一十六章 解决之法,兴建水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百一十六章 解决之法,兴建水渠

年轻母亲连连点头:“放心吧,公子。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您和太子殿下的工作。只要能让村子变得更好,我们做什么都愿意!”

朱瀚和朱标与年轻母亲又交谈了几句,便继续前行。他们来到了一片果园旁,只见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一位老果农正在忙碌地采摘水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朱瀚走上前去,与老果农攀谈起来:“老丈,您这果园里的果子长得可真好啊!今年收成不错吧?”

老果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道:“是啊,公子。今年风调雨顺,果子长得特别好。不过,果子虽好,销路却是个问题。我们这些小农户,没有多少门路,只能等着果贩子上门来收,价格被压得很低。”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说:“老丈,您放心,我们会将这个问题反映给朝廷。我们会建议朝廷加大对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民拓宽销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老果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那可真是太好了!如果朝廷能帮我们解决销路问题,我们的日子就能好过多了。公子,您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朱瀚连忙摆手:“老丈言重了,我们只是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不过,这些改变需要时间和努力,希望您能耐心等待,并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老果农连连点头:“放心吧,公子。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您和太子殿下的工作。只要能让村子变得更好,我们做什么都愿意!”

朱瀚与老果农的对话结束后,两人继续沿着果园旁的小路前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这时,他们注意到不远处有一群孩童正围坐在一起,中间摆放着一些简单的玩具,显然是在进行某种游戏。

朱标好奇地走过去,蹲下身子,温和地问道:“小朋友们,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抬头,清脆地回答:“我们在玩过家家呢,公子你看,这是我做的‘饭菜’。”说着,她举起手中的小泥团,眼中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朱瀚和朱标相视一笑,也被这份童真所感染。朱瀚轻声道:“这个游戏真有趣,不过,你们想不想玩些更新奇的游戏呢?”

孩子们闻言,眼睛一亮,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道:“什么新奇的游戏呀,公子?”

朱瀚微笑着从包中取出几枚小木片,这是他特地为孩子们准备的简易拼图。“看,这是拼图,你们可以把这些小木块拼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形状。试试看,能不能拼出一个房子或者一棵树?”

孩子们兴奋地接过拼图,立刻投入到了游戏中。他们或低头沉思,或小声讨论,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朱瀚和朱标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专注而快乐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温暖。

这时,一位中年妇人提着篮子路过,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二位公子真是有心人啊,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欢乐。”她感激地说道。

朱瀚连忙起身行礼,“大嫂客气了,我们不过是尽了些绵薄之力。看孩子们这么开心,我们也觉得值得。”

中年妇人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些年,村子里的日子越来越难,孩子们也很少有这样开心的时候。公子的大恩大德,我们全村人都记在心里。”

朱瀚摇摇头,“大嫂言重了,为百姓谋福祉,本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倒是村里的情况,我们还想多了解一些。不知大嫂家里最近可好?”

中年妇人叹了口气,“家里还好,就是收成不大好。今年雨水少,庄稼长得不旺。官府虽然有些赈济,但也只是勉强糊口。”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大嫂放心,我们会将这些情况如实禀报给朝廷。朝廷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大家的。”

中年妇人感激地点点头,“那就太好了。我们这些小民,就盼着能有个安稳的日子过。”

朱瀚和朱标继续与中年妇人交谈,详细询问了她家里的具体情况,以及村里其他家庭的生活状况。中年妇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村里的大小事务都一一道来。

交谈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朱瀚和朱标向中年妇人告别,准备返回客栈休息。临行前,朱瀚再次叮嘱道:“大嫂,如果以后还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们。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大家的。”

中年妇人连声道谢,目送着朱瀚和朱标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回到客栈后,朱瀚和朱标立刻整理起今天的所见所闻。朱瀚提笔记录着每一个细节,而朱标则在一旁补充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两人时而低头沉思,时而低声讨论,气氛既紧张又严肃。

“瀚王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一下村里的教育问题。”朱标突然说道,“那些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让他们失去这个机会。”

朱瀚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我会在报告中详细阐述这一点,并建议朝廷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次日清晨,朱瀚与朱标早早起床,简单用过早餐后,便准备出发继续他们的微服私访之旅。每一天的走访都可能是改变一个村庄、一个家庭命运的关键。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两人不时停下脚步,与沿途遇到的村民交谈。一位老农正弯腰在田地里劳作,朱瀚走上前去,与他攀谈起来。

“老丈,看您这田里的作物长势不错,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吧?”朱瀚关切地问道。

老农直起身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道:“托公子的福,今年风调雨顺,作物长势确实比往年要好。只是这田租税赋太重,到最后能剩下的粮食也不多。”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老丈放心,我们会将您的难处如实上报给朝廷,希望能为您减轻一些负担。”

老农感激地点点头:“那就多谢二位公子了。我们这些庄稼人,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过上好日子。”

继续前行,两人来到了一座简陋的村舍前。一位中年妇女正在门口洗衣服,见到两位气度不凡的公子,她有些惊讶又有些羞涩。朱标走上前去,温和地与她交谈。

“大嫂,您这衣服洗得真干净。家里一切都还好吧?”朱标问道。

中年妇女抬头,见是两位和善的公子,便放下手中的活计,答道:“多谢公子夸奖。家里还好,就是孩子他爹前些日子病倒了,家里的活计都落在了我一个人肩上。”

朱标闻言,心中一紧,连忙从怀中掏出几两银子递给她:“大嫂,这些银子您先拿着,给孩子他爹看病用。我们会尽快联系医官前来诊治。”

中年妇女接过银子,眼眶微红,连声道谢:“多谢二位公子,您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朱瀚也走上前来,安慰道:“大嫂别难过,朝廷不会坐视不管的。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们度过难关。

离开村舍后,两人继续走访。每到一处,他们都耐心倾听村民们的诉求,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有时是帮助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有时是协调邻里间的矛盾,有时是安抚因病痛而焦虑的村民。

午后时分,两人来到了一片荒芜的土地旁。这里原本是一片肥沃的农田,但因连年干旱,庄稼收成锐减,村民们纷纷放弃了耕种。朱瀚望着这片荒芜的土地,心中满是忧虑。

“殿下,我们不能让这片土地继续荒废下去。”朱瀚对朱标说道,“我们必须想办法帮助村民们恢复耕种,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朱标点头赞同:“瀚王叔说得对。我们可以向朝廷申请一些水利工程的资金,帮助村民们修建灌溉设施,解决干旱的问题。”

随着朱瀚与朱标的动员,整个村庄仿佛被一股新生的力量所激活。村民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商讨着如何最快、最有效地修建灌溉设施。

“大伙儿听我说,”朱瀚站在村中的老槐树下,声音洪亮,“我们要建的不仅仅是一条水渠,而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之路。每一铲土,每一块石头,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见证。”

“对!”朱标接过话茬,他走到人群中,与几位年轻力壮的村民肩并肩,“我们要让这条河再次滋养我们的土地,让我们的庄稼长得比往年更加茂盛!”

李叔,那位年长的村民,拍了拍身旁的年轻人小张的肩膀:“小张啊,你年轻力壮,得带个头。咱们得把这水渠挖得又深又宽,保证水能顺畅流过。”

小张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李叔放心,我一定带好头。咱们全村人一起上,没有啥干不成的!”

于是,村民们纷纷拿起工具,有的挥动铁锹挖土,有的搬运石块,还有的负责清理渠道两旁的杂草。孩子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提着水桶,帮忙从河边取水,为劳作的大人们解渴。

“瀚王叔,您看这样挖行吗?”一位中年村民王五满头大汗地跑来询问,他指着刚挖好的一段渠道。

朱瀚蹲下身,仔细检查了一番,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就是这样。记住,渠道要挖得均匀,坡度要适中,这样才能保证水流顺畅。”

朱标则在一旁鼓励大家:“大家加油干,等水渠建好了,咱们就能迎来大丰收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西斜,但村民们干劲十足,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朱瀚与朱标穿梭在人群中,不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大家辛苦了,但咱们的目标就在眼前,再坚持一下!”朱瀚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仿佛能驱散所有人的疲惫。

一位中年妇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回应:“瀚王殿下,我们不累!想着以后能有水浇地,心里头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这时,几个孩童抬着几桶水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将水倒入临时挖好的蓄水池中。其中一个小男孩抬头望向朱标,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敬仰:“太子殿下,这水渠建好了,我们是不是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朱标蹲下身,温柔地摸了摸小男孩的头:“是啊,孩子。水渠建好了,咱们就能有更多的水浇地,庄稼就能长得好,大家就不会再饿肚子了。”

不远处,几位老人聚在一起,讨论着水渠的走向和布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指着远处的田地说:“咱们得把水渠修到那片坡地上去,那里的土最肥,就是缺水。”

朱瀚闻言,立刻走过来,认真听取老人们的意见:“老丈说得有理,咱们就按您说的办。不过,坡地那边地势复杂,可能需要更多的石料和人力。”

老者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放心,咱们村里人别的没有,就是有力气!只要大家齐心,没有啥克服不了的困难!”

随着朱瀚的肯定,村民们更是信心倍增,纷纷表示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老者转身对着众人高声喊道:“乡亲们,听我说!咱们要为子孙后代留条活路,这水渠非建不可!大家伙儿,有没有信心一起把它建好?”

“有!”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回应,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这时,一位中年壮汉站了出来,他是村里的木匠李铁柱,擅长各种木工活计,他提议道:“瀚王殿下,太子殿下,咱们可以动手做些简易的水车来提水,这样能提高灌溉效率,还能节省不少人力。”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李大哥好主意!这样一来,咱们不仅能更快地完成水渠建设,还能为日后的农田灌溉提供便利。大家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