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骨木就想着去一趟,可惜当初大家并不算熟悉,交往时间也不长,骨巫等人害怕族长被“嘎腰子”,便劝住了他;今年骨木自己也知道去不了,因为鹿山诸部的事情,熊洪会带着白河诸部一起去“发财”……不,去协调鹿山、貊族间的矛盾分歧以及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出于对神秘熊部落的向往,很多族长都想去实地“参观”一下,只不过身为族长,哪怕是再小的部落,都有几十号人指望着自己生存,在变得像熊部落这么强盛前,轻易间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不过白河诸部这边,依旧有五个族长将手中的事情安排好之后,决定亲自带队前往熊部落。对此,熊洪自然很是欢迎,熊部落的强大,光靠白骨洞营地,并不能展现出全貌,正好这几个族长作为“代表团”前往交流,也能证明熊洪所言不虚。
正如熊洪所料,在这种“钞能力”的作用下,支援秋收的事情没有多少阻力就定了下来,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执行。
按照约定,支援力量将在三日后出发,基本上是修建草场谷道路的队伍整个“打包”过去。而修建草场谷道路,则另外召集人手。
“树皮,这次回去你来带队,沿途一定要确保大家的安全,”熊洪郑重地和树皮说道,并将一卷竹简交给他,“这上面记录着队伍的基本情况,你拿回去交给熊巫,他就会明白这些人怎么安排了。”
“是,族长。”
“除了我们自己的120人,还有白河诸部的230人,外加鹿山、野彘部落的40多人,总共近500人,沿途的食物,你们从营地带一些回去,只要能到沼泽区营地,水草就能接应到你们。”
在确定好支援之后,熊洪便将相关的决定给部落和水村发了信鸽,大概两三天就能到,这样差不多在回援的队伍到达沼泽区营地后,水村的补给就能同时赶到,减少路上耽误的时间。
……
去往沼泽区营地,沿途的驿站几乎是每隔三十里便修建一处,或者重要的地点也会有一处,总共有七座驿站。从水村到沼泽区营地,也差不多有五座。这些有个简易的围墙、地面没有过多杂草、相对平整的地方,即便条件简陋,但也能给赶路的族人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歇脚地点。
驿站围墙周围的树木,几乎都被砍掉,水草等人沿着这条路来来回回的时候,把这些驿站管理的非常好,让树皮等人省下来很多时间。
当然树皮也不是只会享受的人,在将众人都安置好后,也从人群中抽调出一些青壮,从附近的山上、土地里挖一些石头泥土过来,继续把围墙给加高加宽。
大部分驿站的围墙都是这样一点点地盖起来的,今晚休息的驿站,也是如此,部落的族人们明白这个道理,如同这处围墙,他们的好日子也是每个族人一块石头一抔泥土累积起来的。
彘鬃怎么也想不到,刚到白骨洞营地,好日子过上没几天,就被熊洪族长整个部落“打包”送了回去。今天一路上,他和其他野彘部落的族人们一样,又想起了被驱逐的场景,以至饭都没有吃几碗。
“怎么?今天心情不好?”
土豕吃过饭,没有发现往常还在吃着的彘鬃,询问过族人之后,才知道他早早地就回到了帐篷里。
土豕负责带着野彘部落和另外几个族人,共50人,这样的队长,整个队伍有10个,都是从熊部落出来的老人,看人方面非常有经验。
“土豕哥,你回来啦?”彘鬃看到土豕进来,开心地跟他打了个招呼,但随即眼神又黯淡下去,“不是心情不好,土豕哥,族长是不是不准备要我们了?”
“啊?你这话从哪听来的?”土豕摸不着头脑,回到部落,多么高兴的一件事情,对野彘部落来说,待遇更不是在白骨洞营地这样简单,怎么会有人这么想呢?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往西边走?”
“那边是熊部落所在啊,是我们的部落,”土豕感觉莫名其妙,突然一拍脑袋,好像当初走的时候没有和野彘部落说明情况,“我明白了,你们肯定是误会了。”
驿站里空间很挤,毕竟500人居住,光帐篷就搭了好大的一片,甚至有些族人不得不围着驿站外墙搭帐篷休息。
“……这下说过后,你们就明白了吧?”
土豕为了消除彘鬃等人的担忧,吃过饭后便将他们集中到一起,跟他们讲述了回去的原因,以及熊部落的种种美好生活。而得知熊部落并不是准备遗弃他们之后,也不再担心,心情也好了起来。
有了运输队的支持,树皮的队伍分成了两个部分,青壮年在后面徒步行走,一部分老弱则跟着运输队,先往熊部落赶。
……
“大巫师,粟穗已黄开镰在即,族中上下诸多事宜已安排妥当。”
石雪来到部落宗庙,门口象征着熊部落的巨大旗帜正随着微风摆动,熊巫正站在旗帜下方,观察着阳光和风。
“嗯,比去年晚了几日,不过天气尚可,开镰就定在五日后吧。先从南岸农田区开始,然后是东部、土丘农田区,顺序跟去年一样,把本部这边的庄稼都给收割掉,再去帮助其他村子收割。”
“好的大巫师,人员也已经分好,”石雪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干练,长发在脑后扎住,盘了一个发髻,随后递出一份布条,“熊洪族长也从白骨洞营地传来消息,七月二十日已经有一支500人的支援队伍正往部落赶来,差不多到月底,他们就能到达水村。”
“哦?我看看,”熊巫收起记录着天气和日晷投影的竹简,伸手接过布条,连忙打开快速阅读起来,“好!有了这500人,秋收就能更快了。”
“可他们还要十来天才能到达,对本部的收割怕是没有多大作用,”石雪斟酌着说词,“等他们到本部这边,差不多还要个几天时间,那个时候我们这边差不多都收割完一半了。”
“嗯,这个我知道,不过有支援总比没有好,”熊巫点点头,认可了石雪的意见,“熊祀!给水村传信,让水草带着200人到本部这里来,等树皮他们到水村,让他们留下一半的人手补充水村劳动力,剩下的,继续带到这边来。”
石雪的想法也是就近从各个村子抽调人手过来,经过大半年的生息,每个村子的人口基本上都超过了50人,而像水村、黑齿村以及本部的人口数量,都差不多在300-800人左右,而秋收时,一切都以之为主,故而可以抽调的人手也就更多。
“算下来,开镰当日能参与秋收的族人差不多在900人左右,将围墙周围的粟田全部收割完毕,差不多要大半个月的时间。”
这几年熊部落的族人们对收获很有经验,尤其是去年秋收的时候,发明了脚踏脱粒机,基本上每割一亩,就能脱粒一亩,最忙的反而是运输的族人。
“还有就是晒场,这么多粟籽,围墙内外能够晾晒的地方已经全部算上,但这也远远不够,熊木半个月前就带着人去地里平整晒场了,”石雪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部落周围两万多亩的土地,收获的粟籽简直不敢想象,“不过按照他的计算,还是差一些。”
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出现新的问题,就比如现在收割的速度够快,反而晾晒的地方就显得不足。
“没事,新的粮仓已经建好,这些粮食晒两天就先放到粮仓里,每天把厫间里面的粮食轮流拿出来晒,这样晾晒场就应该够用。”
水草来的要比熊巫等人预料的更快,开镰的前两天,他便带着300来号族人来到了围墙这里。
“大巫师,我们过来了,”来到宗庙,水草向正在俯首写着什么东西的熊巫说道,“水村来了180人,剩余的几个村子,各出了十来个。”
“好,如此一来,我们收割起来就更快了。”
为了今年的秋收,在熊洪带着人前往白河诸部的时候,熊巫便组织留下来的人手,开始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粮仓,去年夏季修建的能容纳2万石,按照这个标准,今年又重新建造了两处,在装下粟米的同时,其他的杂粮也不会面临无处可放的尴尬境地。
接着是收割工具,去年的镰刀、脱粒机、风扇车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熊木等人补齐了这些工具;
有人有工具有存储的地方,秋收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就等着合适的时机。
七月二十八日,天气晴朗,按照熊巫的测算,这种晴好天气至少能维持大半个月,在这天清晨,所有在部落围墙处的族人早早地起床,拿好分发的工具,在宗庙前的祭台前,等待熊巫祭天仪式的完成。
今年没有熊洪在,祭天的仪式依旧堪称盛大,不过时间要比去年短很多,将铜鼎里面煮熟的粟米分发给族人后,大家便扛起工具,按照预先约定的分工,前往不同的地块,开始收割。
算上今年,熊部落已经是第四年秋收了,经验很是丰富。第一天结束,便收割完2200多亩,成堆的粟籽被装在麻袋中,堆放在各个晾晒场边上的草棚里,等待第二天中午摊开晾晒。
而来自白河诸部的支援力量,在八月初七的时候,也到达了熊部落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