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皖北、豫东地区有两个要紧的所在——周口油田和霍邱炼钢厂,这是决不能留给倭寇的东西。

按照边区党委的命令,工人们提前停产并开始拆卸设备搬运进大别山腹地,相比于国府当年仓促混乱的工业西迁,我们对工人的组织度要强得多,螺丝一颗没落下,人也一个没丢掉,全部都清点清楚并整理成册,以备将来击退倭寇后重新开工复产。

赵骥还另外给负责主持搬迁工作的傅秋涛出了个主意,让他故意把周口油田的产量数据遗留在了炼油厂的办公楼里,只不过这份数据足足夸大了几十倍,就为引诱倭寇出钱出设备把油田给复产了。

周口油田之前用的是一套英国在缅甸淘汰下来的落后设备,如今的年产量不过万吨出头,只够倭寇海军的大和号战列舰出一趟海的,倭寇不一定肯为了这点产量就又出钱又出力地重新复产。

可如果要是有几十万吨的年产量,那倭寇就很难不动心啦!

鬼子之所以冒险对英美动手,最大动机无非就是眼热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资源,赵骥估计倭寇得到这份记录着巨额产量的文件后,大概率会急不可耐地弄来新设备复产,说不定就连霍邱铁矿那里也会一并重开。

赵骥知道反正再有一年多时间倭寇也就该投降了,到时候白得一套最新的采油、炼油设备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无本买卖。

长江水路方面,赵骥把黄冈、鄂县流域作为了武汉的东线防御外围。

在这里交战的最大劣势就是倭寇可以得到海军的舰炮支援,没有专用岸防炮的独立师将会在火力上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搞不好就会重蹈国军当年在淞沪战场上的覆辙。

pS:岸防炮通常都是超大口径的加农炮,在射程和威力上远超陆军榴弹炮,只不过由于重量过大,只能在预设的固定炮位射击,无法伴随野战部队机动作战。

赵骥认真分析过在黄冈、鄂县流域作战的利弊,和淞沪会战不同的是,倭寇的大型重舰没办法进入长江作战,能投入到长江水面的只能是轻型舰艇,舰炮口径绝不会太大,再加上长江的宽度不比海面,如果独立师的陆上火炮运用得当的话,未必就不能一战。

兵力部署方面,赵骥决定以六纵、七纵扼守长江水路,新组建的八纵留守武汉作为全师预备队,北线平汉铁路上则集中起一到五纵作为决战主力。

政委傅秋涛则率领六个独立旅防御大别山,这里是独立师最后的核心腹地,绝对不容有失,万一作战失利的话,那残余部队至少还能有个去处。

一切部署妥当后,整个鄂豫皖边区军民和独立师各部就紧张地行动了起来,不仅如此,赵骥还派人以自己私人名义给周边的国军部队递去了消息提醒他们小心戒备。

所以好心提醒国军,赵骥自然不是因为闲得无聊,而是因为接下来的这场决战将会对未来的中国影响深远。

开罗会议没有拉上钢铁慈父一起,罗斯福为的就是能独占中国的全部好处不让苏联染指,可谁知道国军后来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在全世界面前出了个天大的洋相,逼得罗斯福只能再拉人开了一场雅尔塔会议(这次就没叫微操大师去了)。

从来不吃亏的钢铁慈父直接把外蒙和东北作为了苏联红军对倭出兵的条件,而罗斯福为了尽早结束战争,自然毫不犹豫地就满口答应了下来,根本就没有征求中国的条件,当然,以国府的对外依赖程度也用不着征求,反正愿不愿意都得答应下来。

后世不少不明真相的人都把中华秋海棠叶变雄鸡的锅扣在我党的头上,殊不知这份协议却是国府最早签下的,微操大师是在逃到蛙岛以后才翻脸不认账的。

我党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延安曾借着参加斯大林寿宴的机会提出废止国府当初签订的条约,为此还闹出了一场“被软禁”的戏码,逼得慈父放弃了苏联在东北地区的种种特权,但承认外蒙却不得不成了交换的条件。

豫湘桂大溃败的后续影响其实还远不止丢掉外蒙,不甘心失去东北特权的钢铁慈父很快就挑唆北朝引发了半岛战争,想逼我们主动引苏军进驻东北协防,好在我们雄赳赳的志愿军在没有苏联帮助的情况下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不然再后边可就要遗祸万年了。

赵骥希望自己的提醒能让国军比原时空多少添些重视,可送信的人回来竟都报告说对方完全没把赵骥的信当回事儿,几乎都是一笑置之的态度。

说起来还是要怪微操大师,他这个国府当家人的轻战态度直接影响到了前线的部队,将领们大多都认为这场战争只需要坐等美军攻入倭岛就能不战而收获最后胜利,犯不着再浪费兵力靠自己去收复失地。

更有部分国军将领因为考虑到倭寇败局已定,所以把避战保存自身实力当作了最优先的目标,好让自己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艹!”赵骥对国军这种一心只念着依赖外力的想法极为愤怒,“还真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

没办法了,只能自己这边尽力而为了,但愿能在重创倭寇以后打消他们再继续发动第二、第三阶段作战的企图,反正最坏的结果就是以后跟美军再打上一仗嘛!

就在独立师紧张备战的时候,倭寇那边也敲定了“大陆交通线”第一阶段作战的方案。

倭寇陆军现在一共有九十九个师团,达到了将近两百万人,光是在中国战场就有三十九个师团,而明年战败前其兵力最多时曾一度疯狂扩张到了超过五百万人。

由于独立师的异军崛起,倭寇在这个时空中的“大陆交通线”作战面临着比历史上更大的困难,为了能取得胜利,倭军参谋本部决定提前疯狂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