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哼,她家里再不好,也轮不到外人来指手画脚。

谢茯听了一会,转身回去继续织布。

到了晌午,裴青生推开大门:“娘子,李春和他媳妇来了。”

他在地里薅草,见日头晒人,准备太阳偏西再过来。

一抬头,看到李春朝他走来,两人聊了一会,问起刮麻的事。

“小茯姐。”两人客气的站在院子里。

“进屋坐,外头晒。”谢茯去灶房搬出两个板凳,“别客气,坐下聊聊,你们住在前面,也不常碰见。”

乔小月接过板凳,目光看向屋里:“小茯姐,这匹棉布快织完了吧。”

“快了,八月中能织完,走,进去看看。”

“哎。”她连忙放下板凳,走到织布机旁,“小茯姐,我瞧你家棚子边还有很多麻皮。”

谢茯不知道两人突然上门是为了什么事,笑着说道:“是还有很多,反正不急着用,小月,你要是愿意的话,可以拿回家做。”

板凳放在她身后:“坐下,别站着。”

乔小月有些不好意思:“小茯姐,我来就是想问你这事,以后在家里,有的是空闲,想挣点钱。”

打络子赚不了多少。

“成啊,只是你一个人还要带着孩子,怕是会很累。”

“没事,孩子乖的很,让他自己在床上玩,我在边上看着,不耽误干活。”

谢茯望了眼院子,那两人去了隔壁屋。

“小月,你婆婆怎么样了?”

乔小月低下头,双手搅在一起:“被休了,公公去守财叔家借了驴车,把她送回娘家去了。”

她婆婆嘴不好,回来看到她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三个人差点没认出来。

“以后家里没有二秀婶,你的日子会好过,没人处处压着你,就是没人帮着,你自己要累点。”

累了点,也总比天天被婆婆打骂好。

“我不怕累,以前她在家也不帮着我,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干,还要带着孩子,她整天只知道各家溜达,哪天不高兴我要挨一顿骂。”

“小茯姐,我给婆婆求过情,只是公公不听我的,她要是早点改,公公不会铁了心要休她。”

谢茯织着布,交换着手中的梭子:“话是这样说,二秀婶要是真的能改,早就改了,哪会闹到如今这个地步。”

“再说有些事情不是你能决定的,休不休,都得看桩叔自己,真铁了心,儿子跪下求也没用。”

瞥了她一眼,问道。

“桩叔他们明天去镇上,还是在家里待着,等农忙完再去镇上找活?”

乔小月无奈地回:“过农忙再去,田里长满了草,我婆婆……”

不对,现在已经不是她婆婆了。

“她在家也没去田里薅草,草长得比稻穗高,不把草薅了,到时没法收割。”

她公公去田里薅草了,李春陪她一块过来,问问刮麻的事。

站起身:“小茯姐,我抱麻皮回去,刮完送过来,不在你家多待了,孩子还在家里睡觉,我得赶紧回去。”

“成,不着急,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送来。”

李春从西屋出来,腼腆地笑道:“小茯姐,我多拿些回去,过几日送来。”

“没事,不着急,年底送来也行,反正我家也不急着用。”

两人抱了五大捆。

谢茯送他们走到门前:“以后空了常来啊。”

“哎。”乔小月应了声,满面春风地走在最前头。

回到院子,见裴青生正在翻着豇豆,一跃跳到他背上,笑嘻嘻地亲了一口。

“青生,怎么不早点回来,瞧你晒得满头大汗。”

胸前和后背被汗水浸湿,还有一缕头发落了下来。

裴青生翻好最后一根豇豆,背着她进屋:“婶子们这会还在地里忙呢,下来,我身上都是汗,一会把你衣服弄湿了。”

放她坐在床边,把头发拆掉,重新挽起。

谢茯抱着他的腰:“婶子们家里地多,咱家一亩地,农忙前能薅完杂草,晌午回来歇着,别再热中暑了,下午我跟你一块去。”

“不用,我一个人忙得了,南边那块地又长草了。”

除完草没整地,打算三块地一起整。

今天去一看,长得不少比手掌还要高的草。

“唉。”谢茯望着院子,“没有除草剂,有除草剂多方便,灌点水,农药机喷洒,能省不少事。”

可以撒草木灰防虫害,预防杂草,不过用处不大,有些杂草还是长。

“青生,屋后那块地撒点草木灰,菜地也要撒一点。”

“嗯,我记着了。”裴青生拍了拍腰间的手,“歇一会,我去摘两个西红柿回来,黄瓜吃不吃。”

“要,多摘两个西红柿。”跟着他出门。

来到菜地。

杨耀祖两兄弟也在菜地摘西红柿。

谢茯打趣道:“哪里的小贼,敢来偷西红柿,抓住把你们屁股打开花。”

杨光宗背对着,没看到他们来,被吓了一跳:“嫂子,娘说你在家织布,咋出来了。”

“我在家织布,又不是坐牢,还不能出来了。”

“嘿嘿,我不是那意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杨耀祖看向他们家的菜地:“嫂子,你们家西红柿和黄瓜长得都小,不如我们家的。”

“因为你们家粪水浇得多。”

“那你们家也多浇点粪水。”

杨光宗白他一眼:“你傻啊,嫂子家里就两个人,我们家六口人,吃的多拉的多,粪水多。”

“嫂子两个人吃得再多,也没有我们家拉的多,对吧嫂子。”

谢茯低笑出声:“对,人多拉的多。”

杨耀祖忽然开口:“嫂子,那我以后拉在你们家茅房。”

早上起来,两个人常常会因为谁先上茅房而打一架。

两个人都急,就看谁跑得快。

跑得慢的拉在外面,被人看光了屁股。

渐渐长大,要脸皮了,不像小时候,在大人面前脱光了裤子也不觉得羞。

杨光宗又冲他翻了一个白眼:“奶奶说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拉屎要回家拉,拉在自家茅房,咱家才有粪水浇地。”

谢茯冲两人摆手:“你们两个慢慢争吧,嫂子回家了。”

接触下来才发现,这两个孩子并没有村里人说得那样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