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 > 第62章 江北观来人 苏管家用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章 江北观来人 苏管家用计

吕秀姑见东院又筹集粮食,妒火中烧,和万恭同搜肠刮肚,想办法打压东院,但是有一点,夫妻二人都认为,这次不能亲自小场子,老道那边好不容易刚刚摆平,这次必须借刀杀人,把自己洗出来,如果再让东院拿到把柄,这西院管家就算是泡汤了,现在万恭壮就已经跃跃欲试,一旦被他揪住小辫子,那就会全盘皆输。

东院这边伙计们忙里忙外,干的是热火朝天,这工作量其实很繁重,从囤里捯饬出来,再装袋过秤,再运到大棚暂时存放。大粮囤内外都竖上梯子,还得小心翼翼,毕竟都是竹篾木条泥灰结构,不是很坚固,老伙计们都有经验,也算是技术工了吧。

恭存看了一圈,嘱咐大家注意安全,毕竟也算是高空作业了。寨门值守来报,说是有个外地人要见他。

“哪里的人?”

恭存问。

“他不说,只有见到你才能亲自跟你说。”

恭存来到寨门外,就见一个年轻人,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牵着一头毛驴,两个大布包搭在驴子背上,一边一个,布包上写着一个大字,“药”,这是游医卖药的标志性装束。

恭存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鄙人万恭存,敢问小师傅有何见教?”

年轻游医赶紧还礼。

“在下陈添年,斗胆问一句万少爷,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两人走向寨门一侧僻静之处,陈添年与万恭存耳语几句之后,恭存引陈添年进入前院客厅。

“万少爷,我受师傅之托,乔装打扮,前来相告。年前师傅与贵府相约作证,揭露西院加害之事,暂时不能前来履约。”

“师傅说了,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但是师傅被坏人下蛊,一旦出来作证,则蛊毒散发,求死不能,求生不得。”

于是把师傅寻医问药之事,都说于恭存。

“本来师傅要修书一封,详尽说明此事,但这边仇家太过猖狂,怕被他们算计,所以只能让我口传。”

这里有药方一副,师傅说紧要时候可作锦囊妙计,细细品味,不难感悟。陈添年说着,将一纸药方递于万恭存。

“师傅还说,贵府小灵姑娘,可以解读。还说,小灵姑娘万事可托,实乃贵府贵人,善有善报。当初是师傅糊涂,受坏人蛊惑,欲加害少奶奶与小灵姑娘。戴师傅蛊毒得解,必来惩恶扬善,还一个公道出来。”

小道陈添年把老道长的话都说了一遍。

“代我感谢老道长幡然醒悟,匡扶正义,并祝老道长早日康复!盼望老道长春风归来,与我家一起铲除邪恶,慰藉无辜!”

小道陈添年也不磨叽,起身告辞。

恭存送走小道,回到二院,淑贞小灵都在戏弄万全海,都一脸的高兴。

恭存把老道派人来的事说与她俩,并把药方递给淑贞小灵。

半夏三钱 龙胆草四钱 附子一钱又三 花蕊石五钱 磨盘草四钱 早晚小火煎熬,温服。

恭存淑贞看不出什么深意来,小灵看了几遍,似有所悟。

“半夏之时,逢三注意安全。还有就是可能有人在我和小少爷身上做文章。我们注意就是了,这老道可能听到过什么吧,不便明示。”

这万龙湾东北二十里的地方,有座牵牛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传说古代有人看见老子牵青牛进山修行,从此没有见他出来,又传说在云开雾散之时,见过老子骑青牛行于云端,所以叫牵牛山。这山上从五六年前,有一伙强人在崮顶筑寨盘踞,打家劫舍,胡作非为。这伙人也不得不防,老道的药方暗示是否与这伙山贼有关,也未可知。

其实西院苏管家也没有去东北收大豆,只是到了河北保定,探查了一下粮食大豆的价格和销售情况,也就半个月就回来了。但是恭同秀姑既然说了谎话,就得把谎话圆起来,所以就把苏管家藏在寨里,不让他露面。但是这些事情都和苏管家通气。现在就是东院热火朝天的筹措粮食,不知道又去哪里发财。三人商量了一个大晚上,也猜不出东院有什么发财的门路。

第二天,苏管家打发一个姓赵的小伙计,出寨去李家峪,这个姓赵的伙计的姑家就是李家峪的,他表哥李松就在万家东院做活,苏管家给了赵伙计一块银元,他买上两包蜜三刀,两包到口酥,这在当时就是很重礼品了。

赵伙计提着点心来到李家峪的姑妈家,姑妈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在万家东院做活,老二在家耕种三分薄地,日子清淡,勉强过活。

姑妈见娘家侄子上门,高兴的合不拢嘴,煮了一碗面条荷包蛋招待他。

赵伙计吃完饭后,就把苏管家托他的事一五一十的和姑妈说了一遍。

“这能行吗?东院会不会把你李松哥撵出来啊?”

“没事的,姑妈,东院筹措粮食又不是保密的事,就是西院东家顾及面子,不好意思去当面问。就是打听一下东院到底要做什么,不年不节的捯饬粮食。”

“那行,我让你表弟去万家东院问问,回来告诉你。”

这姑妈让老二儿子,拿着一件夹衣,去找李松,这时已经快正午的时候了,到了万家寨,正好赶上伙计们轮班吃饭,寨门值守把李松叫出来,见人怎么也得有点理由吧,所以李家弟弟拿了一件春秋夹衣来。兄弟俩走到寨门一侧很远的地方。

“哥,咱娘让我来问问,东院捯饬粮食干什么?二姑家表弟在西院做活,他东家想知道。 ”

“回去和咱娘说,以后这种事情少答应。不过这事也不是什么秘密,官府要购买东家粮食,最少五万斤呢,八九十拉天就来运了,所以赶快捯饬好,装好袋子 。”

“哪个官府啊?多钱一斤?这不是要发大财了!”

弟弟问哥哥。

“好像南边的一个县衙,价格说是比咱这边高,没有挣头谁落落啊。”

其实这李松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也是口口相传,传着传着就添油加醋,变了味了。

这李家老二告别哥哥李松,匆匆回到李家峪,又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番,赵伙计听的一愣一愣的,心里非常满意,苏官家安排的任务,总算办好了。

赵伙计回到西院,把打听来的消息说与苏管家,什么五万斤以上越多越好,价格比我们当地高不少,人家官府派官兵押运,铜锣开道,旌旗飘飘。虽然这些伙计没有文化,但是听说书的听多了,就练出一副好嘴巴头子来。所谓捎钱捎少,捎话捎多,就是这个道理。

苏官家和恭同秀姑详细说了,又多说了不少,生怕漏掉什么。三人又密谋一下午,直到晚上点灯了,釜底抽薪?办不到,不知道官家是谁,龙渊探底?探探怎么来的这么多粮食?按土地按地亩,按产量,这东院即使连地皮刮下来,也不能这么多粮食,得先把这事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