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 第325章 无法入睡的习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若留在此地,刘备所谓“唯贤德者,人自服”,张飞所谓的“神勇绝伦,爱护部下如子”,这些说法也颇有道理。然而最重要的是,近年来自从关羽父子崛起以来,曹氏的势力屡次受挫……

此时此刻,无论是谁都能察觉到一丝变化——曹操是否即将步入衰退?跟着他向北迁徙是否会令人感到一筹莫展?

当司马文阅毕这份《迁都诏》时,他被震住了:“主上……他居然真的会迁都?大哥……难道主上已被这二人压迫到这般境地了吗?”

司马明并未直接作答,反问道:“弟弟,你这几日有仰望过夜空中星辰吗?”

司马文愣住,未曾想到这样的提问:“没……这和《迁都诏》有什么关系?”

司马明凝视着文件淡淡回应道:“今晚你不睡觉,只看着天上的星星,直到天亮前你就明白了你的疑问。”

那个疑惑即是关于主上是否被关羽父子逼到了这个田地,而解释则是亲眼目睹许都城上方那一幕令人惊悚的漫天异象之后……

司马明爱好观星,与其说他是精于天文学,不如说这是个烦乱年代里让他无法入睡的习惯。

也因此他偶然察觉到,许都城、魏王、以及他们司马家族和其他许许多多多的军民的命运已落在这关羽之手。

只要关羽下令,他可以随时成为第二个历史记录中的武安君白起,又一个杀神。

“任人屠宰”的恐惧,让司马明深深体会。

看见兄长严肃的表情,司马文献疑问道:“这里的百姓呢?会不会跟着魏王迁移至洛阳?”

叹一口气后,司马明朗声说道:“这要看他们的意志和支持了。”

司马文接续着话头,“魏王治理许都已经近二十年了,在外地的确曾大开杀戒,却从未害过这里的老百姓。至少民心的支持还在这里。”

司马明露出一抹冷笑,“建立民众的信任是很难,但它也可以在一刹那之间消逝。我猜关羽大概已经有他的计划了吧。”

“怎样?”

司马明眯起眼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思索至此,司马明心里不由得想道:

——「许都人民的信心实际上只需要争取一个重要家庭就能逆转。唯有那一个家族能够让魏王从万众归心变成人人得而诛之。关羽会这样做了吗?」

就在这个时候,民众们还在谈论……

“主上为了征募军队强制实行新的政令,这对大家造成了巨大困扰。跟随他迁徙,恐怕这项政策终会影响到每户人家。”“这项新政虽然存在,可是许都在此期间没有遭受过大损害,相反,只要有好处就少不了我们……魏主确实对我们还不错。”

随着荀姓一族被提起……

原本热闹非凡的议论戛然而止了片刻才继续。

一位老人打破了沉寂。“确实是这样的,与其说是魏主对我们好,不如说是荀先生帮助我们得到的权利。”他遗憾地说起这位伟大的谋士病故的故事。“可惜他已经离世,同样离去还有荀攸先生,唉……真是遗憾啊。”

突然一个人插嘴说:“万一他们不完全是病逝呢?要是还有别的原因呢?”

这一言论让所有谈话顿时静默,并使得在远处思考中的司马敏高度警惕。心中默默地思索:“没错,即使荀师已经离去很久,但百姓的心中仍旧记挂着他,对荀家的尊重和爱戴丝毫未减”。

灯光昏暗,祖先的名字牌位整齐排列,每一座下面有一盏燃烧着的小油灯。如今几十名来访者都是来参拜荀彧和他的后代的灵位。是他与父亲两人的努力将家族地位提升到如今的高度。哪怕他们两位不在,荀门生遍布中原,并受到普遍尊敬。

荀恽正在为这些灯补充新燃料时,他兄弟中最小的儿子荀顗冲进来报讯。风卷着进来,吹动了烛光,尽管试图保护火焰,但是依然没能逃脱熄灭的命运。于是他又小心翼翼地点亮了灯。

六弟传达消息说魏王封大哥为嗣侯和虎贲中郎将,并将公主许配给他。

这时二哥、七弟乃至和自己父亲同列“三英”之一荀鸿的孩子们陆续到场。很快大家都被突如其来的任命震撼:二哥升为御史中丞;七弟为散骑常侍;表兄弟也被安排了要职,更送来了十多个箱子的金银绸缎。此外,在新居所准备好了房屋田产供他们享用。

李彦的一句话,引发了在场众人的深刻回忆。彦之子李宏说:“我父病榻之上时,时常感念,总说起对旧日颍川故居的思念,缅怀先辈祖宗。我的高祖父曾被誉为‘神君’,为天下才俊景仰;而祖父或归隐潜心治学,或投身报国,留下了无数着作与慷慨赴难的事迹。后来,他将家族重担交给了父亲,但随着魏王篡改汉制、自立新朝,迁都邺城,父亲便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甚至怀疑是否追随错了人!”

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

李辉皱着眉,“那现在该怎么办?我们要不理魏王的迁都令吗?还是公开质疑,引导许都城百姓背弃曹魏?”

“嘘——”

不等他说完,长兄李淳打断了他的话,“小心隔墙有耳,这些话别再说了。目前时局已定,迁都势在必行,个人无力回天。父亲托孤于我,我现在最要做的就是保全李氏家族。魏王已经封赏,你们受了便是,其他事情交给时间去解决吧。”

在长兄的带领下,众人再次对灵位叩首,井然有序地离开。

七弟李瑞有些不解,拽住二哥李彦低声问:“大哥难道不清楚父亲是怎么死的么?”

李彦脚步停了下来,神色凝重地压低声音说道:“正是因为大哥知道所有内情,所以在此关键时候不敢轻举妄动,唯恐危及全家……再说,在如今的情势下,你觉得我们还能轻易散播什么消息吗?”

李瑞闻言,不由得转头望向府外,心中隐隐感到一股压迫感——仿佛外面布满了杀机!

同一时间,张琪前往拜访钟老。作为颍川四大家族之二的领袖,此番会晤的核心依然是关于迁都之事。

“老爷子,对此您怎么看?”张琪问。

钟老深邃地回答:“很简单,韩家的韩芳当年离颍川争霸失败,最后客死他乡。实际上,颍川世家只剩咱们三家。若再加上唇齿相依的司马家,稳住他们就稳住了豫州氏族,至于普通百姓,不过是跟随大族的风向而已。”

钟老显然继承了荀彧过世后的氏族统领之职,直言问题的关键。“钟家、张家和司马家还好商量,但是……只有荀家……老百姓不清楚荀令怎么走的,但你我明镜似的清楚!荀家会配合这次迁都不?

听到这里,张琪露出忧虑。“此事的确不宜再提,若真闹大,可能引来灾祸。看来也只能静观其变,最终结果看荀氏一族的选择吧。”

就在诸葛虔迎接两位不速之客——王昌和阮宇时,不禁一阵疑惑。前不久收到了一封关麟信件提到他会派几位能人来改变许都民心所向,并使曹操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可这二人看起来像是文士,如何能够办成这样的大事呢?

王昌的作品《汉英雄志》家喻户晓;阮宇也颇有名气,《驾出北郭门行》更是广为传颂,并且年轻时得蔡邕高度赞誉。可是就算才名在外,眼前这两个书生真能起大作用?

诸葛虔满心狐疑,但脸上仍表现出尊重:“关公子用人极有眼光,既然两位前来必定有所作为。只是时间紧迫,只剩短短几天,如何迅速获得民意支持并非易事啊。”言语间透漏出他对困难的深切担忧。

这时,王昌和阮宇相视一笑,“元逊公,请暂放一旁,我俩有一场好戏要请您观赏,一切疑惑都在其中找到答案。”随即带着诸葛虔走向门外早已搭建好的戏台,准备隆重开场。

襄阳城外搭起了一个巨大的戏台,关麟与众文臣武将坐镇前排。后台已做好一切准备,观众渐渐挤满场地,静候一场精彩的表演。

当一位儒雅少年出场饰演年轻时的留香君时,所有人立即被吸引。这场剧讲述了他未出仕时期的彷徨迷茫以及一次重要的家议——是否应退亲。剧情细腻生动,让现场每个人沉浸其中,感受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魅力。

1025年的一天,着名评论家张翰拒绝了给杨彪评级的请求。理由是一个曾与权臣后裔定娃娃亲的人,哪怕才华出众,也难逃社会对他的不利偏见。如果想得到公正的评价,首先应该摆脱那段与权臣后裔的关系。

无可否认,张翰的观点有一定道理。昔日桓帝时期,权臣李明位高权重,曾希望将女儿嫁给当时有名的世家之后刘辉,但被对方拒婚,于是选择了与杨家联姻。杨父顾及李明的实力,默认了婚约,这使得早年的才子杨彪背负了沉重的社会压力,并在官场晋升中遇到了重重阻碍。

其实有一次机会,杨彪完全可以解除这段婚姻。只要他这么做,士林名流和民间都会另眼相看,甚至视他为对抗权臣的先驱者。然而命运的选择往往复杂多变,戏也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