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归来,姐妹互换 > 第116章 是有意安排还是疏忽所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章 是有意安排还是疏忽所致

赵凌风却打断了她的话,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依旧冷淡且礼貌:

“古小姐的好意我心领,但这等防务安排事关军中机密,非外人所宜知晓。”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冷静地补充道,“您身份尊贵,此番前来是协助后勤事宜,而防务之事尚不在您的职责之列。

还请古小姐专注本职,无需过多介入其他事务。”

古锦岩听着赵凌风的回绝,心中隐隐感到一丝酸楚。

她知晓自己在军中不过是一个外来者,许多事非她所能直接参与,甚至根本不被赋予发言权。

这一番试图表达的真心却被淡然推回,仍令她感到几分无力。

她抬头望着赵凌风,发现他的目光依旧平静而疏远,仿佛她只是前来表达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甚至不值得再多费片刻心思。

她低下头,深吸一口气,平静地答道:“是锦岩唐突了,多谢将军指点。”

说完,微微欠身行礼,转身缓步退了出去。

回到营帐后,她静静地坐下,心情略显沉重。

她想起自己曾熟读的兵法中无数关于防务和布防的重要性,书中强调巡逻和防守是军营的基石,而军中士兵的松懈和懒散却被轻易放过。

心中暗道:“防务疏漏虽小,若敌军突然来袭,可能酿成大祸。

我虽无实战经验,但道理却是清楚的。”

她自知无力改变现状,军营防务对她而言似乎遥不可及,正如赵凌风所言,“无权参与”。

尽管如此,她内心并未因此而退却。

她决定继续留意后勤中的各种细节,将所观察到的问题记录在心,或许未来有朝一日,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支军队带来一些改变。

自那次向赵凌风提出建议遭到拒绝后,古锦岩逐渐明白,在这支以铁血纪律为核心的军队中,她的意见并不被重视,甚至显得多余。

在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士眼中,她不过是一个无战绩、无军职的“大小姐”,无论她的提议多么合理,都不过是外行人的空话。

既然如此,古锦岩决定暂时不再主动干涉,而是选择沉默和忍耐,将心中所有观察到的军务问题一一记下,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行施展。

被安排在后勤工作的日子里,古锦岩每天都会早早来到仓库和物资储备区,仔细核对账目与物资,确保没有新的异常。

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那些前来领取补给的士兵们,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在这种看似单调的工作中,她逐渐摸清了不同士兵的性格与行为模式。

有的士兵随意散漫,领取粮草时总是抱怨分量不足,懒洋洋地应付着工作;

有的则对规矩多加敷衍,拿完补给便急匆匆离开,甚至连签名登记都不愿多花心思。

还有些老兵与后勤管理者之间似乎存在默契,他们在检查时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是“熟人”领取的物资,记录上便多有省略。

古锦岩将这些现象默默记在心中,逐渐发现,军中的某些规则并非如表面那样铁面无私,而是隐藏着许多微妙的人情关系。

这些不成文的规矩,虽然在短期内看似无碍,但若不加管束,一旦战局紧迫,很可能会成为隐患。

与此同时,她也仔细观察了各级长官的行事风格。

赵凌风身为大将军,行事向来严谨,每日按时巡视各营地的布防情况,处理军务时沉着果断,深得士兵敬重。

然而,他的冷静也让人感到距离感,尤其是对她这个“外来者”,总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

长官们的日常言谈让她逐渐意识到:在这个军营中,实际话语权掌握在几位资深将领手中。

而外来自己所代表的家族背景,并未真正融入这支军队的权力结构。

每个夜晚,古锦岩都会回到自己的营帐,独自坐在灯下整理白日里的所见所闻。

她摊开账簿,默默回想今天观察到的情况,将心中的疑虑逐一理清,并在心中推演:

粮草分配不均、士兵巡逻松散、长官的怠慢与敷衍……这些表象背后藏着怎样的风险?

若战事吃紧,这些问题将如何影响军队的运作?

她将这些发现分类整理,在心中形成一个初步的脉络。

单靠这些零散的信息,还不足以揭露真正的问题,但它们无疑是通向真相的线索。

古锦岩耐心地等待,并计划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些信息汇集起来,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夜深人静时,她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兵书,对照今日观察到的情况,分析书中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距。

她逐渐发现,纸上谈兵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远比她想象的要深。

军中的每一项规矩、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和磨合,而并非书本上的理论所能轻易替代。

要想真正融入这支军队,必须在观察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

“如果不能在正面参与战事,那么就从幕后开始。”古锦岩在心中暗下决心。

她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

每当她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时,不会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耐心观察它的来龙去脉,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思索着如何在未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日,古锦岩在一次例行的后勤清点中,照例翻阅了今日的轮班表。

表格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岗位让她有些吃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已渐渐适应这种看似枯燥的文书工作,甚至开始主动关注每个细节。

她看着轮班表上标明的巡逻、警戒、后勤等岗位分配,心中隐隐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之处。

刚开始,她并未在意,只是例行公事地记录表格信息,随手在一旁的账册上批注备注。

然而,随着她逐日整理这些记录,某些士兵名字出现在轮班表的频率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发现,有几位士兵的轮班密集得反常,尤其是某位名叫张大明的年轻士兵,几乎每天都在巡逻岗位上,且不止一次被安排在夜间的艰苦时段。

与此同时,另一位名叫刘义的士兵名字在表中却难觅踪迹,偶尔出现也多是在较为轻松的岗位上,如后勤补给站的值守。

这种不对称分配让古锦岩心中升起疑虑。

她悄悄翻查了近一个月的轮班记录,将每位士兵的名字标注在一张纸上,并记录下各自的轮班次数和时间段。

她用心地分析这些数据,逐渐发现一些士兵在轮班表上占据了较多的岗位,甚至有些人一周内仅在轻松岗位上值守一次或两次。

而其他士兵,尤其是年轻新兵,几乎被固定在频繁的轮换中。

为了进一步确认,她决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亲自去巡查那些安排得频繁的岗位。

夜晚的营地冷风习习,古锦岩披着军大衣在营地边缘的巡逻线上悄悄观察着来回巡逻的士兵们。

张大明看似疲惫不堪,步伐稍显凌乱,显然是长时间连轴转的结果,而在他之前换班的几位老兵却神色轻松,看似毫无疲惫之色。

她将这一情况默默记录在心中,回到营帐后仔细思索:

为何轮班如此不均?是有意安排还是疏忽所致?

她又重新翻阅轮班表,发现这一模式并非偶然,而是长时间的惯例。

新兵们总是轮值夜间、巡逻等吃力岗位,而有资历的老兵们则似乎“例外”地被安排在较为轻松的岗位上。

这件事让她隐隐担忧。

在军中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同样的待遇,长久以来的军规更是以资历为重,但如此不均衡的轮班安排难免让年轻士兵们身心疲惫,甚至产生怨言。

一旦战事吃紧,士兵体力不支,或在巡逻时因疲惫而疏忽职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此,她在夜晚独自一人坐在营帐中,点起油灯,开始整理她观察到的种种细节。

她将轮班表上的漏洞、士兵的岗位分配一一记录,将她的疑虑写在旁边:

“若战时,这些岗位如何维持高效?新兵能否真正发挥作用?

是否需要重新平衡轮班,以确保整体士气和战斗力?”

在静谧的营帐中,古锦岩慢慢合上笔记。

这些夜晚的沉思成了她渐渐成熟的印记,她开始理解到,军营不仅仅是铁血的战场,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她必须谨慎且耐心,方能真正找到改变的契机。

古锦岩这日晨起,清点完粮草后,并未径直回到营帐。

而是被某种直觉引导着朝南城防线方向缓缓而行。

她一路走在营地的边缘,秋日的冷风徐徐吹拂,扬起她的衣袖。

南城防线位于营地的外围地带,与其他区域不同,这里树林繁密,隐隐遮蔽住了些许视线,地势稍显低洼,一路延绵至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