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淄州的宗教是怎么走上“不务正业”的道路的呢?

这其实要从黄巢改革道教开始。

黄巢为了发展淄州的科学事业,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整合了道家和墨家,开发出了旨在研究“天地至理”的金龙教。

这个金龙教典型的特点就是提倡“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同时以“研究天地至理”为立教之本,所以金龙教的道士们纷纷成为了具有双重身份的“教士”。

一方面他们有着官方承认的宗教身份,另一方面他们实际上充当着淄州的“科学院研究员”的角色。

比如墨家出身的“教士”主攻物理学和数学,道家出身的“教士”主攻医药学和化学,后来加入的佛家出身的“教士”主攻金融学和社会学。

这些教士们在金龙观这个宗教大熔炉里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承担起了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职责。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黄巢对道家、墨家、佛家的教义进行了“大融合”,发展出了“万宗归一”的宗教历史观和“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

所谓“万宗归一”指的是,不管是道家、墨家还是佛家其实师出同源。

这一历史要从“老子化胡”说起。

“老子化胡”是道教与佛教之间历史上的一场重要争论,主要围绕老子是否化身为佛展开

佛教刚进入中国时,常被误解为神仙方术的一种,人们将老子和佛陀混为一谈。

《魏略·西戎传》记载:

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在《魏略·西戎传》中提及:“《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这是最早关于老子化胡的记载之一。

道士王浮为了与佛教斗争,编造了《老子化胡经》,声称老子在天竺投胎于净饭王妃,出生后自号释迦牟尼,建立了佛教。

随着佛教实力的壮大,道佛之争逐渐尖锐化。

《老子化胡经》成为道教贬低佛教的重要工具。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道士姜斌与沙门昙无最就老子与佛陀的出生时间进行争论,最终姜斌被判流放马邑。

隋文帝开皇三年,隋文帝因见老子化胡像而召沙门道士共议,彦琮作《辩教论》以辩论道教的“老子化胡说”。

大业四年,杨宏率道士、儒生与佛教展开辩论,沙门慧净与道士余永通为主要辩手。

唐高宗显庆五年,僧人静泰与道士李荣入洛宫辩论,静泰引《化胡经》指出其前后矛盾,逻辑混乱。

“老子化胡”这种说法,本来是伪学说,为什么却能够获得很多人的认可呢?

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文明在历史上,长期以自己是正统文明自居。

中国人认为,周边的文明,都是中华文明孕育而成的。

自然,佛教也是道教孕育而成的。

在这场千年争斗的过程中,虽然佛教也曾经占据过上风,但总体来说,道教是一直居于压倒性优势的。

尤其是在唐朝把道教定位国教以后,道教的压倒性优势更明显。

而在这样的时间里,《老子化胡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

在《老子化胡经》的基础上,黄巢把老子骑牛出关的故事描绘成了老子追求天地至理,传播华夏文明的故事。

黄巢以《道德经》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寻求天道,追求至理的宗教理想。

《道德经》中的“道”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它既是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方法论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

在老子看来,“道”先于天地而存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是一切存在的本源和最终支配者。

“道”为人们修身养性、处世为人提供了指导原则。

通过顺应“道”,人们可以回归本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道”倡导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境界。

它像水一样无私、包容、谦逊,默默地滋养着万物而不求回报。

“道”为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它鼓励人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用逆向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道”代表着人类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一种终极探寻。

它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追寻生命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和精神的升华。

通过对“道”的描述,黄巢向世人传播了一个观点——所有追求精神世界修行的宗教,都是在追求天道。

所有追求天道的宗教其实都来源于华夏文明的本源——道!

所以“万宗归一,天下一家”,不管你是道家还是墨家,不管你是佛教还是摩尼教,其实大家都是一个教,这个教就叫——金龙教!

金龙教不是一个教派,也不是一个道观,它是一个容纳宗教人士研究“道”的科学研究机构,在这里不管你是信佛还是信道,只要你是来追求天地至理的,那么金龙教就欢迎你。

金龙教不需要你放弃原来的宗教,也不需要你加入,它只需要你放弃世俗的虚妄,去追求天道之理,那么你就可以肉身成圣,成为不朽。

至于在追求大道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成果”而带来的利益,则是道的因果。

只有能够给人民和文明带来好处的宗教和信仰才能实现真正的不朽。

至于你研究的是火药爆炸,还是开设银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有自己的道(也就是科研成果)。

在这种忽悠,哦,不,是宗教理念之下,淄州的宗教人士猛然发现:“卧槽,老子干点感兴趣的事就是在修行啊,不用打坐也不用念经,只需要研究一下学问,带带学生,不用剥削民众也能衣食无忧……”

“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有了‘研究成果’就能永载史籍,肉身成圣,那么老子还敲什么木鱼,念什么经书?喝点小茶,搞点学问,做个受人尊敬的教士他不香吗?”

于是,淄州就出现了一种很诡异的现象:

淄州的和尚和道士一个个都不务正业,既不给人家超度法事,也不去开炉炼丹,多的是研究学问和开门讲学的宗教人士。

而且只要是获得金龙观认可的“出家人”,黄巢一律给“度牒”,让他拥有朝廷官方承认的宗教身份。

不过黄巢的度牒是他自己发行的,相当于职称评定证书,主要是跟级别待遇挂钩的身份证明。

这使得淄州的宗教人士,纷纷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而这层外衣对于正在经历法难得和尚而言,就更加弥足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