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初,欧洲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英荷战争进入尾声,法国在路易十四的领导下崛起,西班牙帝国虽然衰落但仍不甘示弱,奥斯曼帝国虎视眈眈,各方势力都在寻求在远东的利益。
李修然和卡洛琳娜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利用欧洲各国的矛盾,为东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这是一场复杂的博弈,\"卡洛琳娜警告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算盘。\"
她说得对。根据艾莎·哈桑的情报,各国的意图各不相同:
- 英国:寻求打开远东市场
- 法国:试图挑战英国海权
- 荷兰:保护其在东印度的利益
- 西班牙:维持传统势力范围
- 葡萄牙:重返远东贸易
李修然召集核心团队商议对策。会议在台湾的秘密基地举行,出席者包括:
- 卡洛琳娜:负责欧洲事务
- 艾莎:提供情报支持
- 安娜:航海技术顾问
- 汤若望:文化交流专家
- 郑成功:东亚海域代表
他们制定了一个精密的谈判策略: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首先是确定谈判顺序:
1. 英国:最重要的潜在盟友
2. 荷兰:需要安抚的竞争对手
3. 法国:值得拉拢的新兴力量
4. 西班牙:需要妥协的旧势力
5. 葡萄牙:可以利用的小伙伴
卡洛琳娜深知欧洲各国的软肋:\"英国需要市场,法国渴望威望,西班牙在意面子,而荷兰最关心实际利益。\"
与英国的谈判首先展开。英方派来了两位代表:
- 詹姆斯·肯特:东印度公司董事
- 威廉·配第:枢密院顾问
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肯特咄咄逼人:\"凭什么让我们放弃已有的特权?\"
这时,李修然打出了第一张牌:展示了一份详细的航海图,上面标注着数十条新航路。
\"这些都是我们发现的新航线,\"他平静地说,\"比传统航线更快、更安全。\"
配第的眼睛立刻亮了。作为经济学家,他立即计算出这意味着什么:航程缩短三分之一,意味着成本大幅降低。
但这只是开始。卡洛琳娜又抛出了第二个筹码:一份详细的东亚市场调查报告。
\"这是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完成的市场研究,\"她说,\"包括各地区的商品需求、价格变化、季节特点...\"
配第仔细翻看报告,神情越发严肃。作为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清楚这份报告的价值。
然而,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就在双方即将达成初步协议时,一个意外发生了:荷兰代表团提前抵达。
范·德霍斯特率领的荷兰代表团带来了咄咄逼人的态度:\"我们听说你们在和英国密谈?\"
这是个危险的时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英荷两国联手对付他们。
李修然临危不乱,立即改变策略:\"既然两位都在,不如我们来谈谈三方合作?\"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1. 建立三方贸易联盟
2. 划分势力范围
3. 共享航路信息
4. 建立联合打击海盗机制
这个提议让英荷双方都愣住了。多年的竞争对手同处一个联盟?这似乎太理想化了。
就在气氛陷入尴尬时,卡洛琳娜打开了一幅巨大的东亚地图。
\"让我们实事求是地谈,\"她指着地图说,\"这片海域太大了,任何单一国家都无法独自控制。\"
她开始分析各方优势:
- 英国的远洋航海技术
- 荷兰的东印度群岛经验
- 联盟的本地网络
\"与其互相消耗,不如优势互补。\"李修然补充道,然后提出了具体分工:
1. 航线分配:
- 英国:负责印度洋至东亚的主干航线
- 荷兰:专注东南亚群岛航线
- 联盟:经营近海和地区性航线
2. 港口开放:
- 各方互相开放指定港口
- 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
- 共同打击走私行为
3. 技术合作:
- 共享航海技术
- 联合培训航海人才
- 建立天气预警系统
正当讨论逐渐深入时,一个意外的客人到来:法国驻东印度总督让·巴普蒂斯特。
法国人的突然出现让局面更加复杂。巴普蒂斯特带来了路易十四的亲笔信,要求参与远东贸易体系的构建。
\"太阳王也对东方感兴趣了?\"卡洛琳娜轻声对李修然说,\"局面变得有趣了。\"
英荷代表的脸色明显变得严峻。法国的加入将打破原有的平衡。然而,李修然看到了新的机会。
\"欢迎法国的加入,\"他说,\"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更完整的方案。\"
新方案的核心是\"多中心贸易体系\":
1. 区域中心:
- 英国:负责印度半岛
- 荷兰:主导东印度群岛
- 法国:开发中南半岛
- 联盟:经营中国沿海
2. 贸易规则:
- 建立统一的商业法庭
- 设立多边贸易结算机制
- 制定商品质量标准
- 保护知识产权
3. 安全保障:
- 组建联合巡逻舰队
- 建立海上救援体系
- 共享情报信息
- 联合打击犯罪
这个方案的精妙之处在于:给予每个参与方足够的利益,又让各方相互牵制。
为了确保这个体系能够长期运作,李修然还设计了一系列具体机制:
1. 定期会议制度:
- 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
- 每季度举行区域协调会
- 每月进行商务联络会
巴普蒂斯特对这个建议特别感兴趣:\"这让我想起了欧洲的议会制度。\"
2. 争议解决机制:
- 成立常设仲裁法庭
- 建立多方调解委员会
- 设立紧急协调机制
肯特点点头:\"这确实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3. 利益分配制度:
- 建立共同发展基金
- 设立技术交流项目
- 创立人才培养计划
范·德霍斯特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谁来管理这些资金?\"
李修然早有准备:成立一个由各方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采用轮值主席制。同时,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确保资金使用透明。
就在各方讨论细节时,艾莎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西班牙舰队正在向东亚海域移动。
这个消息让谈判室瞬间安静。西班牙的介入将打破刚刚达成的平衡。
卡洛琳娜的脸色变得凝重。作为前西班牙贵族,她比谁都了解马德里的野心:\"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在远东的影响力。\"
但这个危机反而加速了协议的达成。各方意识到,只有团结才能应对西班牙的挑战。
李修然提出了一个应急方案:
1. 军事部署:
- 英国舰队守住马六甲海峡
- 荷兰战舰控制巽他海峡
- 法国舰队巡防南海
- 联盟负责协调指挥
2. 外交行动:
- 通过葡萄牙向西班牙施压
- 利用教会关系传递信息
- 启动商业制裁机制
3. 情报合作:
- 共享西班牙舰队动向
- 监控可疑商船活动
- 追踪资金流向
汤若望此时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不如让我去马德里一趟。\"
汤若望的提议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作为着名传教士,他在西班牙宫廷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卡洛琳娜立即明白了这个计划的妙处:\"通过教会的渠道,我们可以避开维加的阻挠,直接与国王对话。\"
于是,一个更全面的外交计划形成了:
1. 多线外交:
- 汤若望赴马德里谈判
- 艾儒略联系罗马教廷
- 卡洛琳娜秘密接触旧部
- 李修然统筹全局行动
2. 谈判筹码:
- 承认西班牙的历史地位
- 提供新航线使用权
- 分享东亚市场份额
- 合作开发新领域
3. 保障措施:
- 签订多边条约
- 建立监督机制
- 设立争端仲裁
- 确保各方利益
最终的《东西密约》包含了五份文件:
- 《贸易合作条约》
- 《航路共享协定》
- 《安全互助公约》
- 《技术交流备忘录》
- 《争端解决机制》
在文件签署的那天,李修然感慨地对卡洛琳娜说:\"这不仅是一份协议,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卡洛琳娜望着远方的海平线:\"是啊,我们正在改写历史。这片海域终于要迎来真正的和平与繁荣。\"
几个月后,当西班牙舰队最终抵达东亚时,他们发现的是一个已经改变的世界:各方势力达成了平衡,新的贸易体系已经开始运转。
菲利普四世最终在汤若望的劝说下,同意加入这个新体系。这不仅挽救了西班牙在远东的利益,也为整个贸易网络增添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