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醉卧倾雅 > 第450章 人才选拔变革之终获认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0章 人才选拔变革之终获认可

夏婉的话还未说完,便被郑逸抬手打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什么?”他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翌日清晨,金銮殿上,气氛庄严肃穆。

郑逸手捧变革方案,站在朝堂之上。

他的心跳有些加速,手心微微出汗,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深吸一口气,他走上前,将方案呈递给高皇帝。

高皇帝接过方案,仔细翻阅。

金銮殿上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郑逸身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

“这方案……”高皇帝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迟疑,“改动甚大啊。”

话音刚落,几个老臣便站了出来,纷纷表示反对。

“陛下,此举恐动摇国之根本!”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高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是啊,陛下,”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祖制不可轻改,这选拔制度沿用多年,岂能说改就改?”他捋了捋胡须,脸上写满了不赞同。

郑逸看着这些老臣,心中冷笑一声。

他知道,这些人并非真的担心国之根本,而是害怕变革会触动他们的利益。

“诸位大人,”郑逸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变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并非动摇国本。” 他语气沉稳,目光坚定,丝毫不畏惧这些老臣的反对。

“哼,”一位老臣冷哼一声,“说的好听,谁知道你这变革会带来什么后果?”他斜睨着郑逸,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郑逸沉着应对,正要开口解释,却被另一位官员打断。

“陛下,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考虑。”那位官员语气严肃,看向高皇帝,眼神中带着一丝恳求。

朝堂上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郑逸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风暴中心。

但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这场变革势在必行。

“陛下,”郑逸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臣有信心……”

郑逸不卑不亢,声音清朗有力,“臣有信心,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将会为大唐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旧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大唐发展的需求,它僵化、死板,埋没了多少真正有才干之人!臣的方案,以能力为准绳,注重实践,选拔出的将是真正能够为国效力之人!”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反对的大臣,语气更加坚定,“至于风险,臣早已考虑周全,方案中已详细列出应对之策,请陛下明鉴!”

郑逸条理清晰地阐述新制度的优点,并详细讲解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措施,他侃侃而谈,自信满满。

高皇帝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思索之色。

一些原本反对的大臣也开始低头沉思,他们原本坚定的神情出现了一丝动摇。

郑逸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一股淡淡的荣耀感在他心中蔓延开来,他仿佛看到了新制度实施后,大唐人才济济、国力强盛的景象。

金銮殿上,原本紧张的氛围渐渐变得轻松起来,仿佛春风拂过,带来一丝希望。

就在这时,孙学府院长站了出来,他眉头紧锁,神情担忧,“郑王殿下所言极是,但老臣有一事不明。这新制度,在学府该如何推行?学生们习惯了以往的学习方式,骤然改变,恐怕难以适应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真心担忧。

郑逸的笑容微微收敛学府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如果新制度无法在学府推行,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转向孙学府院长,语气诚恳而坚定,“院长大人所虑极是,关于学府的推行……”

郑逸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院长大人不必担忧,学生们适应新制度确实需要时间。臣建议,可以先在学府进行试点教学,逐步推广,待时机成熟后再全面推行。如此一来,既能避免骤变带来的冲击,又能让学生们逐渐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孙学府院长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浑浊的他捋着胡须,沉吟片刻,缓缓点头,“郑王殿下所言甚是,老臣受教了。这试点之法,的确可行。”他脸上的担忧之色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期待。

郑逸见状,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欣慰地笑了。

他仿佛看到新制度在学府顺利推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的景象。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让他感到无比的满足。

金銮殿上的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起来,高皇帝频频点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郑王此言有理,就依郑王所言,先在学府试行新制度。”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遵旨!”郑逸恭敬地行了一礼,心中充满了喜悦。

他知道,这场变革终于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此时,在金銮殿外,夏婉正焦急地等待着。

她时不时地踮起脚尖,向殿内张望,心中充满了担忧。

她知道,这场变革对郑逸来说意义重大,她也明白,这将会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终于,殿门缓缓打开,郑逸的身影出现在她的视线中。

夏婉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快步迎了上去,眼中满是喜悦和骄傲。

“怎么样?”她迫不及待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郑逸温柔地笑了笑,伸出手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成了。”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深情。

夏婉将头埋在他的胸膛,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安全感。

她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郑逸都会在她身边,默默地守护着她。

两人紧紧相拥,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

良久,郑逸轻轻推开夏婉,目光深邃地看着她,“婉儿,我们回去吧。”

夏婉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甜蜜的微笑。

两人手牵着手,缓缓离去,只留下一个相互依偎的背影。

夜幕降临,郑逸书房的灯火依旧通明。

他坐在案前,仔细翻阅着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实施方案,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突然,他抬起头,目光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语道:“新制度……真的能改变这一切吗?”

新制度的推行如同一阵春风,吹拂着整个大唐。

第一次人才选拔如期而至,考场外人头攒动,考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考场内,笔墨纸砚沙沙作响,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数日后,选拔结果出炉,一批批拥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他们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当新选拔出的人才出现在朝堂之上时,众官员无不惊叹。

他们或侃侃而谈,对国家大事有着独到的见解;或笔走龙蛇,写出令人口服心服的诗词文章;又或者在实务处理上,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能力。

“此子,将来必成大器!”一位素来严苛的老臣捻着胡须,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嘴角也难得露出一丝微笑。

“是啊,是啊!如此人才,若在以往,恐怕早就被埋没了!”另一位官员连连点头,

“郑王殿下真是慧眼识珠啊!这新制度,当真是利国利民!”一位年迈的大臣感慨道,他老迈的

随着新选拔人才的杰出表现得到认可,八成以上的学府也纷纷表示愿意按照新制度培养学生,大唐的教育体系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朝堂上,官员们对郑逸的赞赏之声不绝于耳,他们纷纷感叹新制度的伟大之处,郑逸的改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站在金銮殿外,郑逸的眼眶微微湿润,他仰头望着湛蓝的天空,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感动涌上心头。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和夏婉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

他仿佛看到大唐在不久的将来,人才辈出,国力强盛,一股淡淡的荣耀感在他心中蔓延开来

这一刻,郑逸感觉自己站在了人生巅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让他热泪盈眶。

他知道,他为大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为自己,也为这个时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整个大唐的胜利。

然而,就在郑逸沉浸在这份巨大的喜悦之中时,他心中却隐隐生出了一丝担忧。

新制度实施初期,一切看起来如此美好,但这是否代表着它就完美无缺呢?

他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挑战在等待着他。

人才选拔考场外,新一批的考生正等待着入场。

郑逸默默地注视着他们,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神情。

“郑王殿下,这一次的新生看起来都很有朝气呢。”孙学府院长看着排队的学生,捋着胡须说道。

郑逸微微点头,目光却穿过人群,看向远处。

“是啊,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