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桔子一梦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吕不韦等人所编纂的《吕氏春秋·自知》一书。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个人想要偷走邻居家挂在门上那清脆悦耳的铜铃,但他又担心在偷窃时被人发现。于是乎,此人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天衣无缝的妙计——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再去摘铃!这样一来,他就听不见铃声响起,自然也不会引起他人注意啦。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他伸手摘取铃铛的瞬间,铃声依旧响彻四周,最终还是引来了旁人将其当场抓获。

从字面上理解,“掩耳盗铃”原本的意思就是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盗别人家门上的铃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如今它已演变成一种形象生动的比喻,用来形容那些自我蒙蔽、自欺欺人的行为或心态。也就是说,有些人明明知道某些事情根本无法掩盖或者逃避现实,但偏偏还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去遮掩,结果往往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这种行为模式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有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临近考试才临时抱佛脚,甚至还妄图通过作弊来获取高分;又如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为能够瞒天过海,殊不知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真相败露,不仅会失去信誉,更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掩耳盗铃”作为一个连动式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较为灵活多样。它既可以充当谓语成分,如“他总是喜欢掩耳盗铃,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也能用作定语,像“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实在可笑至极”;此外,还常常作为状语出现,例如“别再掩耳盗铃了,勇敢面对困难才能解决问题”等等。

总而言之,“掩耳盗铃”这则成语虽然简短,但其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刻且发人深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做人做事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勿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否则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1

中文名

掩耳盗铃

拼音

yǎn ěr dào ling

近义词

自欺欺人

反义词

开诚布公

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

语法功能

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1

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掩耳盗铃”。1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见到别人的财物,总要想办法弄到才心安。

2

掩耳盗铃

一日,他听闻晋国世家赵氏将范氏剿灭,便心急火燎地赶往范氏府邸,妄图趁火打劫,捞取些许好处。岂料范氏家中所有值钱之物皆已被掠夺一空,他懊恼至极,悔恨自己白跑一趟。

蓦然,他瞥见院中柴堆中闪烁着一抹亮光,遂快步上前,拨开横七竖八的柴火定睛一瞧,竟是一口大钟。他端详再三,断言此钟乃是由上等黄铜铸就而成,不禁喜上眉梢,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急切地想要背起这口大钟,怎奈那钟又大又高,沉重无比,莫说背起,即便是挪动分毫亦是绝无可能。

眼见唾手可得之物无法据为己有,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正在此时,他于院墙脚下瞥见一把硕大的铁锤,心中登时灵光一闪,喜不自禁地喃喃自语道:“此乃天助我也。”他手忙脚乱地抡起铁锤,使出浑身解数,狠狠地朝着大钟砸去,妄图将大钟砸成碎块,继而用麻袋背回家中。。然而,大钟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巨响犹如晴天霹雳,把他吓得魂飞魄散,那“嗡嗡嗡”的余音仿佛一群蜜蜂在院子上空盘旋,久久不散,似乎要将他的耳朵震破。他惶恐不安,生怕别人听到钟声会如饿虎扑食般跑来抢夺他的钟,便匆忙用双手死死捂住自己的耳朵。于是,他的世界变得万籁俱寂。

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定然听不见,便肆无忌惮地砸起钟来。每砸一下,都要如惊弓之鸟般用双手捂住耳朵,待钟声消散后,才如释重负地松开手继续砸。如此这般,一下又一下,钟声如洪钟大吕般响亮地传到了远方。人们闻风而动,如潮水般涌来,将小偷捉拿归案。

成语寓意:“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些试图自欺欺人、对客观存在的东西视而不见的人。它就像那钟声,无论人们如何掩耳,都无法改变其存在和发声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对客观现实采取鸵鸟政策,闭目塞听,以为这样就能让问题消失,殊不知这与掩耳盗铃无异,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倘若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而采取这种掩耳盗铃的态度,最终只能自食恶果,吞下自己酿造的苦酒。

3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多用以讽刺那些做事不想让别人知道,却偏偏又引起他人注意的人。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1

听着语文老师温柔地讲解,我面前渐渐浮现出一幅画面——那贪婪之人正举着锤子一下下砸向大钟,眼神中满是疯狂与愚昧。周围围过来的众人指指点点,有的在嘲笑,有的在叹息。我看到他被众人围住时惊恐的表情,他似乎还没明白为何自己听不到声音,大家却能听到。这时,我的视线转到旁边一位老者身上,他对着身旁的小孩说道:“孩子,看到了吗?这人妄图用捂住自己耳朵的方式来偷钟,真是愚蠢至极,这世上许多事是藏不住的,切不可学他这般自欺欺人呐。”小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画面渐渐模糊,我的思绪又回到课堂。老师仍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同学们,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面对一切,不要心存侥幸。就如同你们现在学习,如果知识没掌握,考试时靠抄袭得来的成绩终究不是自己的,总有一天会露馅,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我默默地点头,心想以后定要脚踏实地,绝不能做掩耳盗铃之事。

课后,我独自走在校园的小径上,回想着语文课上学到的“掩耳盗铃”的故事。突然,我看到操场角落有个同学鬼鬼祟祟的。走近一看,原来是小明,他正偷偷把别人丢失的羽毛球拍藏进自己书包。

我想起刚刚课上讲的成语,忍不住走上前去说:“小明,你这样做不对,这就像掩耳盗铃一样。”小明脸涨得通红,争辩道:“没人看见,怎么不行?”我指了指一旁的监控摄像头,说:“你以为没人知道,其实早就被记录下来了,就像那个掩耳盗铃的人以为自己听不到铃声别人也听不到一样。”

小明愣住了,随后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慢慢拿出球拍,说:“谢谢你提醒我,我差一点就做错事了。”我笑了笑说:“是啊,我们都要记住这个成语的教训,不能自欺欺人。”看着小明走向教务处归还球拍,我更加坚定了要秉持诚实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的决心。

这件事之后,我在学校里逢人便讲这个故事。大家听了都若有所思,仿佛都从这件小事里得到了警醒。

不久后的一次考试来临,考场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我认真作答,偶尔抬头看一眼周围的同学。突然,我发现邻座的小李眼神游离,手中的笔停在空中许久不动,然后悄悄把手伸进了书桌抽屉。我心里一惊,这难道是想作弊?

就在小李即将掏出小抄的时候,我故意咳嗽了一声。他吓了一跳,手缩了回去,转头看向我,满脸通红。我轻轻摇了摇头,用只有我们俩能听见的声音说:“别掩耳盗铃呀,这可是考试,诚信最重要。”小李咬了咬牙,最终放弃了作弊的念头,重新专注于试卷。

这次经历让我深知,“掩耳盗铃”这个古老的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时刻告诫着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光明磊落,直面真实,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因为真相永远无法被真正掩盖。

运用示例

明·赵弼《钟离叟妪传》:“今若宿驿,正犹掩耳盗铃也。”1

清·曹雪芹《程乙本红楼梦》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1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他虽用绫遮盖,以掩众人耳目,那知却是掩耳盗铃。”1

现代·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1

参考资料

[1] 掩耳盗铃的解释|掩耳盗铃的意思 · 汉典网 [引用日期2019-11-15]

[2] 崔钟雷主编 · 成语典故大全 ·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 2018:322-323

[3] 让“掩耳盗铃”者无处遁形 · 赣州纪检监察网 · 1970-01-01 [引用日期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