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桔子一梦 >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洒入教室,语文老师踩着上课铃声来到教室,温柔地说:同学们,早上好!

同学们齐声答:老师,早上好!

语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我一听,赶紧端正坐姿,聚精会神地听讲。

语文老师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出~狐假虎威这四个大字。写完后转过身来对我们说道: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可谓家喻户晓,其拼音为“hu jiǎ hu wēi”。它源自一个古老而有趣的寓言故事,相关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策·楚策一》这部典籍之中。

狐假虎威原本的含义是狡猾的狐狸巧妙地借助老虎强大的威势去恐吓其他野兽。后来呢,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实力,但却依仗或者依靠他人的权力和势力来欺负、威胁别人的行为。在句子里,狐假虎威通常充当谓语、定语以及宾语等成分,而且带有明显的贬义和讽刺意味哦。

说起狐假虎威这则成语故事,那可是流传了千百年啊!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靠借势来欺骗和欺压他人终究难以持久得逞。

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包含“威”字的成语吧。首先是“社威擅势”,这也是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è wēi shàn shi”。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某些人仗着自身拥有的权势,可以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淮南子·泛论训》当中。

还有一个叫做“发威动怒”的成语,读音为“fā wēi dong nu”。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啦,说的是人发起威风并大动肝火、生气发怒的样子。该成语常见于《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里面哟。

以下是对上述内容的扩写:

“威风凛凛”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巨着《三国演义》。它的读音为 wēi fēng lin lin ,所表达的含义是描述某人或某物展现出的强大气势和威严,这种声势或者气派足以令人心生敬畏与恐惧之情。当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能够生动地描绘出那些具有超凡魅力和震慑力的人物形象或是壮观雄伟的场景画面。

而说到包含“狐”字的成语,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狐群狗党”。这同样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其拼音为 hu qun gou dǎng 。该词常被用来形容一群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坏家伙们。就好像狐狸和狗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充满邪恶势力的团体。此成语最早可见于元代戏曲作品《气英布》之中。

接下来还有“鸨合狐绥”这个相对较为生僻一些的成语。其拼音为 bǎo hé hu sui ,意指男女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的关系。这样一种隐晦而又不道德的行为,通过“鸨合狐绥”四个字得以形象地传达出来。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文人王韬所作的《淞隐漫录·夜来香》一书。

最后要介绍的是“狐裘羔袖”,拼音为 hu qiu gāo xiu 。它所表示的意思是整体看来还算不错,但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用狐狸皮制成的大衣配上羊羔皮做的衣袖,虽然外观上看起来颇为华贵,但毕竟不是完全由上等材料构成。正如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样,即使表面看似完美,也可能隐藏着细微的缺陷。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十四年》这部历史典籍当中。

以下是对这四个包含“假”字的成语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举例说明:

**天假其便**: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天赐的良好机遇或便利条件。例如,小明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但始终未能如愿。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场重要的比赛,并在其中脱颖而出,人们纷纷感叹真是天假其便啊!

**假公营私**:该成语强调某些人利用公共资源或职务之便来谋取个人私利。比如某公司经理以采购办公用品之名,虚报价格,将多余款项纳入自己囊中,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假公营私。

**乘酒假气**: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趁着醉酒时所展现出的嚣张气焰或放纵不羁的状态。有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个成语,小李平时性格温和,但在某次聚会上喝多了酒后,开始大声喧哗并与人发生争执,完全失去了平日的风度,可谓是乘酒假气。

**狐假虎威**:此成语原意指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现多用于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他人。就像古代的一些奸臣,他们本身并没有多大权力,却靠着皇帝的宠信作威作福,对正直官员百般刁难,正是狐假虎威的表现。。狐假虎威原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后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

荆宣王(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ǎng,以……为首领)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不真实、不可靠),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战国策·楚策一》)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归纳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在那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楚国正值鼎盛之际,楚宣王对当时北方各国皆惧怕其麾下大将昭奚恤一事深感诧异。于是,他向朝中大臣发问,欲探究其中缘由。彼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向他讲述了如下故事:

狐假虎威

“昔日,在某个幽深的山洞中,有一只威猛的老虎,因腹中空空,便外出觅食。当它踏入那片繁茂的森林时,蓦然瞧见前方有只狐狸正在悠然漫步。它顿感此乃天赐良机,遂如疾风般一跃而起,轻而易举地将其擒拿。

“然而,正当它张开血盆大口,欲将那只狐狸吞入腹中之际,狡黠的狐狸忽地开口道:‘嘿!莫要以为你身为百兽之王,便可肆意将我吞食;你须知晓,天帝已然钦定我为万王之王,无论是谁,胆敢将我吞下,都必将遭受天帝最为严酷的惩处。’老虎闻听此言,将信将疑,可当它侧过头去,瞥见狐狸那副高傲自若的神态,心中不禁悚然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地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得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地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地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地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虽得逞,然其威势全仗虎威,方能借有利之势胁群兽。那可怜之虎,竟被人愚弄而不自知!故而,北方之民畏惧昭奚恤,实乃因大王兵权在其手,即言,彼等所畏者,乃大王之权势也!”

成语寓意:狡猾之狐借虎之威,于林中恐吓他者。然,狡诈之术绝不能改其虚弱之本质。一旦把戏被戳穿,其非但遭群兽围攻,更将为受骗之虎所吞食。引申而言,仗势欺人之恶徒,虽能嚣张一时,终无善果。狐狸假虎威,今世人以之喻仗人势而欺人者,亦讽仗人威势、招摇撞骗者;又嘲为他人所利用而不自知之昏聩者。凡是那些依仗着权威的强大势力去欺凌压迫他人,或者依靠自身职务所赋予的权力肆意妄为、耀武扬威的家伙们,都能够被贴切地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来描述和概括。所有狡诈奸猾之徒,无一不是热衷于吹嘘自己的能耐,编造谎言,整日靠着欺诈行径混日子。这类人尽管借助外部力量或许能够逞强称霸于一时,但他们内在的本质实际上却脆弱到了极点,简直就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从成语的运用方面来看,“狐假虎威”这个词在句子当中通常会充当谓语、定语以及宾语等成分。它呈现出一种主谓式的结构形式,并且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具体来说,就如同那只狡猾的狐狸仰仗着老虎的赫赫威势成功吓退了众多野兽一样,此成语意在比喻某些人依靠他人的权势或影响力来欺压弱小者。在这里,“假”字表示借用之意,而“威”则代表着强大的威势与威力。

以下便是一些关于该成语的实际运用示例。比如元代着名戏曲家马致远在他的作品《荐福碑》第四折中写道:“你只会拽耙扶犁,抱瓮浇畦,万言策谁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这段话通过对人物行为和心态的刻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企图假借他人威风来显摆自己的角色形象。

明朝时期,冯梦龙所着的《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那人将中人视作自己的半个债主,仗着他人的权势耀武扬威,不断地索要财物,毫无休止之意。

而明代凌蒙初撰写的《二刻拍案惊奇》里也有类似情节:当官府派人前来借用物品时,又怎能不借呢?只是担心会被那些借助他人威风欺诈行骗之人趁机诓走东西,对于这种情况却是难以保证不会发生啊。

清朝着名文学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开篇第一章中,那位知县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厮哪里像是得了什么疾病!想来定是那翟家的奴才跑到乡下去依仗势力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了。他向来未曾见识过官府中的人物,恐怕是心生惧怕所以才不敢前来吧。”

到了近代,曲波所着的《桥隆飙》第九回当中写道:十七八个姓宋的人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一个个都摆出一副狐假虎威的模样,脸上流露出趾高气昂、得意洋洋的神色来。

成语辨析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狗仗人势”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如同走狗一般依仗着主人的凶恶势力去欺凌他人的行为。它与另一个成语“狐假虎威”有着相似之处,二者皆表示依靠他人来做坏事。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

首先来看“狐假虎威”中的“狐”,通常指代那些自身本没有什么权势的人物。相比之下,其语意较为轻微。而“狗仗人势”里的“狗”则更多地指向那些为主子充当狗腿子或爪牙的角色,这些人的行为往往更为恶劣,因此该词的语意相对较重。

其次,从使用场景来说,“狐假虎威”一般不会被直接用于骂人的场合,而“狗仗人势”却能够直截了当地用来指责和辱骂那些仗势欺人的家伙。再者,就语言风格而言,“狐假虎威”较多出现在书面语当中,显得较为文雅;而“狗仗人势”则更多见于口语交流之中,更加通俗易懂且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两个成语都带有贬义色彩,但显然“狗仗人势”所蕴含的贬斥意味要比“狐假虎威”来得更为浓厚一些。这种差异使得我们在运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词汇,以准确传达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在描述春秋战国时期那种政治动荡、权谋交错的背景下,用“狐假虎威”来比喻那些弄权的奸臣,会给人一种隐晦而巧妙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王俊编着 · 读成语识天下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能力篇 1[m] · 北京:开明出版社 · 2015.06:64-66

[2] 李魁彩着 · 中华经典寓言故事鉴赏[m] · 北京:金盾出版社 · 2017.11:87

[3] 《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着 · 文字上的中国 成语[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18.01:88

[4] 张英伟编着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m] ·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4.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