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两夹弦 > 第291章 不规则光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起来和李文祥结婚后,原先喜欢坐在李文祥家大门口洋槐树底下的李文祥的表婶,一改旧习,天天过来找赵起来拉呱闲扯。一个不能走,一个走不远,两个人的话题和思路穿山越岭,云山雾罩。

表婶的老伴儿因病死了十几年了,儿孙也都随去屿石县买房的大军离开了李楼村。她今年七十一岁了,前年小儿子让她到城里帮着孙子带重孙。有一次坐电梯头晕,她把拐杖夹在腋下,腾出手来捂住脑门,正在合拢关闭的电梯门正好将拐杖紧紧夹着,幸亏电梯里的一个小伙子眼疾手快,帮她将电梯门按回去了,不然的话,非出大事儿不可。

表婶子没有觉着有什么危险,反倒是把小儿子吓坏了,第二天就把她送回里李楼村了。把妈妈送回李楼村时,小儿子是有主意的。安顿好妈妈之后,他转身去找李文祥,因为从小就在一起长大,哑巴李文祥惯用的手势,他懂得几招。

找着了李文祥,小儿子表达了让李文祥帮着照顾一下他妈妈的意思。其实所谓的照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是帮他听着点儿妈妈的动静就是了。晚上睡觉前,到他妈妈家看看她是不是有异常,一旦有情况及时打电话通知他。以此类推,第二天早上看一次,中午的时候,再看一次就可以了。

李文祥很爽快地答应了。临走的时候,小儿子给李文祥一个带号的专用手机,只要这个专用手机一响,小儿子就知道是李文祥打过来的,无需讲话,他就会立马从屿石县城里赶回来。

李文祥在看顾表婶,通风报信这个任务上确实很认真负责。夏天的时候,他把自己家的一把小竹椅放在门口的洋槐树底下,让表婶子坐着乘凉,冬天天冷,他就把表婶子接到自家屋子里围炉取暖。

过年的时候,那小儿子看见妈妈被李文祥照顾得不错,承诺每年年底给李文祥一千块钱表示感谢。

小儿子说,家里所有的人挣的钱都拿来供着一套房子,实在拿不出更多的了,但凡每个月还贷款有结余,也不会只给李文祥一千块钱。

李文祥不愿意要,脸上生气的表情使他额头的青筋暴凸,嘴里“啊吧啊吧”叫着,两只手大幅度比划拒收。

这么过了几年,万幸表婶身体素质还行,一直也没有生病,自己有时候做饭还给李文祥送过去一碗两碗,李文祥谨守诺言,除了通风报信外,但凡需要他帮忙的体力活儿,他也都主动做好,一点儿都不让表婶操心。因此表婶对他十分依赖。

李文祥结婚前一天,她让李文祥给她小儿子拨通电话,她来通知他。

李文祥不愿意,她生了气,说李文祥如果不通知小儿子,她从此是死是活就不让他管了。

表婶的话说得比较决绝,脸色凝重,紧抿着嘴巴,眉头皱蹙,一点退步的余地都没有。

看见表婶生气脸都变了形,李文祥吓坏了,只好拿起专用电话,拨了出去。电话一通,表婶子立即接过去,让小儿子明天一大早就必须过来。

小儿子闻听吓了一跳,问妈妈什么事儿?

表婶遂把李文祥结婚的事儿告诉了他。

第二天的婚礼上,表婶子的大儿子、小儿子和闺女儿全部拖家带口都赶了过来。李文祥家只来了一个弟弟,但没有停多大会儿,就把他的礼金二百块钱,还有帮妹妹(妹妹一家都在外地打工)带过来的二百块钱一并交给李文祥后,就以中午还得接送孙子上下学为由,匆匆离开了。

这是亲哥,这么大年纪结婚,你们每一家才出二百块钱!

表婶人前不敢说,背后心里堵着一块石块似的十分伤心。

反倒是表婶的子女,一直等到天黑才离开返程,每一家都给李文祥留下五百块钱礼金。婚礼搞得就像表婶子的又一个儿子结婚似的,全家所有的人在每一个环节表现得都很卖力,大儿子趁着酒兴唱了一首《好兄弟》,二儿子负责迎来送往,小女儿在屿石县上的一家幼儿园当生活老师,原不会唱歌,在幼儿园打工耳濡目染,激活不少音乐细胞,唱了一首《大哥》,虽叉腔跑调,但声振屋瓦,主打一个大嗓门。

婚礼气氛以李文祥激动地泪流满面达到高潮。

当天晚上,忽然下起了小雨,雨点子不大,砸在窗户上的塑料雨搭上沙沙响。已经插门准备入睡的李文祥,听见雨声,又拉开门跑了出去。

刚跑到院子里,赵起来大声问他,下着雨跑出去干什么?

李文祥进屋朝表婶家比划了几下,就跑出了院子。

赵起来把李文祥的意思猜了个大概,她估计应该是与表婶有关,或许有什么事儿要与表婶子说。赵起来这么想了想之后,就在家专心等他回来。

客厅里的赵起来坐在轮椅子里,看着电灯光亮中细长且密集的雨丝。

裹挟着细雨的风,由于建筑物的阻隔,不停地在院子里改变方向,把雨丝线吹得一会儿朝东,一会儿又朝西,水雾气在院子的灯光底下飘来飘去,没个准头儿。

李文祥跑出去的时候,好像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回来,没有关院门。院内的灯光从院门照出去,在院门口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的光影子。

赵起来看着院外的那块不甚清楚的亮块,等着李文祥从左邻的表婶家跑回来。

很快,随着一阵脚步声,一个人影在雨地里跳跃着从表婶家的方向跑过来,但人影子却没有照赵起来的想象跑进院门里来,而是越过院门口灯光照出来的那个方块,继续向右方不知何处跑过去。

赵起来不知道刚才跑过去的那个人是不是李文祥,如果是他的话,他为什么过家门而不入?

秋天的夜晚,渗透性极强,连绵不绝的细雨,人迹稀少日渐荒颓的村庄,急速飞奔的夜行人,这一切都使十七岁的赵起来惊慌恐惧,她大声地叫喊李文祥的名字。不停的呼叫,果然奏效,李文祥稍后逆着那个人影子刚才跑去的方向走进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