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了英军的主力之后,剩下驻扎在各地的英军见大势已去,都很聪明的选择了投降,没有负隅顽抗。
这里不是日不落本土,也不是欧洲,这里是距离欧洲上万里外的南亚。
他们在这边跟天朝人拼命完全不值得,因为打输了直接丢掉小命,打赢了也没办法撤回本土,还会遭到汉军更加猛烈的报复。
所以,选择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
“英军的战俘人数不多,大约只有12万人,其中有3万左右是最近三个月被动员起来加入军队的新兵!”
此战汉军大获全胜,以极低的代价控制了日不落在整个天竺甚至是整个南亚的殖民地。
而被派往这里的英军好地方上的日不落官员们,则全部成了汉军的阶下之囚。
“十二万人,人数倒是不少,不过天竺这么大,他们这点人显然是不够看了!”
如果说是在五年之前的话,听到十几万英军这个庞大的数字,李秀成心中只怕要抖三抖。
那个时候的清廷和太平天国连三千人的洋枪队都解决不了,更别提跟十几万列强的正规军对决了。
早些年清廷动用整个国际的力量,不也还是被洋人的几万军队打的满地找牙,甚至连京城都丢了吗?
在那个年代,洋人拥有不可战胜的神话,十几万英军足以踏平整个天朝。
但是短短几年时间,天朝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列强再想那么轻易的击败天朝,击败汉军,那已经是白日做梦了。
有过对日不落和西方联军,以及在东欧对毛熊人的压倒性胜利之后,天朝内部已经不存在什么洋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种东西了。
甚至,随着汉军的战绩变得越来越辉煌,在西方那边,在洋人中间反而出现了汉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也是这一次英军如此干脆就选择了投降的原因,毕竟,明知道打不过还自讨苦吃的继续打下去,那对他们没有半点好处。
“除了军队之外,我们还抓获了大约130多万日不落的官员和平民,这些大部分都是军人或者是官员的家属,也有一些是从日不落本土过来投资、冒险的。”
作为殖民地,天竺的面积不算最大,但是人口却很多,要管理这么多的人口,必定要派遣大量的官员过来才行。
考虑到这些官员中有很多都要在天竺待上很长的时间,所以他们的家眷也会跟着一起过来。
这使得天竺本地有大量的日不落人,数量高达上百万人。
虽然跟天竺本土的上亿人口比起来,这个数字几乎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总人口只有2500多万的日不落而言,这个数字还是相当庞大的。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日不落对于天竺这块殖民地是何等的重视,否则的话也不会派遣这么多人过来管理和统治这里了。
“这些人该如何处理呢?”
听到俘虏了这么多日不落人的家眷,李秀成感觉有点头疼了。
平民跟军人不一样,将平民抓起来当战俘管理不太合适,因为这里面有大量的老弱妇孺。
指望他们像军队的那些青壮年一样去矿场挖矿也不现实,他们的劳动能力不行,而且身体也远不如青壮年男性,把他们排到环境恶劣,工作强度极大的矿场,他们的死亡率会非常高。
而一旦他们出现了大量的死亡的话,汉军就会受到舆论的指责。
因此,这种既得不到好处,又容易背上骂名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算的。
“他们拥有很丰富的治理天竺人的经验,在当地工作的时间也很长,对本地的情况比我们熟悉,我看,要不
然把它们当成我们统治天竺人的工具好了!”
一旁的参谋提出来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借助日不落人成熟的统治经验来管理天竺这块地盘。
这样的话,汉军就能以极小的成本迅速的完成对天竺的统治,本土不需要额外的派遣更多的管理人员过来。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而且因为是日不落人直接管理天竺人,很多坏事都是他们做的,本土的天竺人的仇恨只会集中在他们的身上,不会转移到我们的头上,我们在天竺的统治就不会受到太大的抵抗!”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欧洲殖民地者在南洋地区的做法。
当时欧洲殖民者大量雇佣了下南洋的汉人充当管理者和包税人,让他们去向底层的汉人收税,然后再从他
们收上来的税中拿走一大部分。
这些中间的包税人为了自己能够赚钱,往往会丧心病狂的压榨底层的汉人,使得底层的人民不聊生,生活的水深火热。
可是,底层的仇恨不会针对最上层的殖民者,因为他们没有跟殖民者直接打交道,从他们手中收税的是汉人的包税人。
所以,即便是底层再怎么愤怒,再怎么反抗也威胁不到他们的统治。
甚至当底层闹得太厉害的时候,他们站出来处罚一些包税人,还能收获底层汉人的好感和拥戴,这会进一步的加固他们的统治地位。
按照这个参谋的建议,在天朝未来对天竺的统治中,这群日不落人就充当了包税人的角色。
而汉军这边只要能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就足以控制整个天竺的局势,坐看两边互相倾轧,最终不得不来求助自己。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天朝想做的很多事情,比如说削减天竺的人口这种事,都可以交给日不落人去做。
以后就算有人背锅,那也是日不落人背锅!
李秀成对军事十分擅长,但是对于政治这一块的事情就没有那么擅长了。
更何况,这件事情关乎着天竺未来的走势,对天朝的国家战略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他在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选择向皇帝汇报,将这件事情交给了皇帝和内阁,让他们去商量并且做出最终的决策。
而皇帝等人收到了他发来的电报之后,对此事也非常重视,马上召集了内阁的成员,一起来探讨这件事情。
“陛下,这个计策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的明显,优点是可以利用这批日不落人充当我们的白手套,替我们做那些脏活累活,这样的话,有些不太方便我们出面的事情,就可以交给他们去做了!”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有了日不落人这一层之后,我们对天竺基层的掌控力会很弱,想要同化掉天竺的话,会很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只能将其当成殖民地对待!”
“当殖民地对待也没什么不好的,天竺人那种尿性,真的把他们同化了对我们反而不好!”
“没错,天竺人口太多,我们要是选择将其同化的话,迟早会撑破肚皮的!”
“嗯,就算是要同化,也得把天竺的人口降下来之后再说!”
“说的没错,除了人口之外,天竺的宗教和他们的种姓制度也根深蒂固,想要将其革除势必会得罪诸方势力,而不革除的话迟早会遗祸千年,这些都是暗雷,处理不好就容易伤到自己!”
大臣们讨论了一番,对天竺基本上没什么好话。
在他们眼中,天竺这个地方跟屎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本来是一个天赋和资源都非常不错的地区,结果却搞成现在这样子,甚至还被欧洲来的殖民者给殖民了!
这让他们心中非常鄙视,毕竟天竺那么大的面积,那么多的人口,要是他们决心反抗的话,欧洲的殖民者耗都被耗死了,无论如何都是没办法殖民他们的。
可这群天竺人居然习惯了逆来顺受,压根就没怎么反抗过,使得欧洲的殖民者轻易的征服了他们,甚至还把他们变成了最赚钱,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
这一操作,实在是叫人看不懂!
“天竺的地方是好地方,那么大的偏远,那么开阔的海岸线,再加上这里位于我国南疆的下面,将其占领下来,倭国的南境的安全隐患就能彻底排除,而且还能获得出海口,可以更加方便我们开发西部和南部地区的经济和发展!”
皇帝对于大臣们的态度基本上了解了,天竺目前看起来的确是个屎坑。
日不落人所看重的东西对天朝而言意义不是很大,日不落本土人口很少,所以需要天竺这个人口巨大的市场来倾销他们的商品。
而天朝本身的人口很多,并不需要这样的商品倾销地,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是不需要的。
这样一来,天竺对天朝的重要性就远没有对日不落的重要性高。
即便是将来天朝的工业化完成了,需要开拓海外的市场,那他们也可以来一手鸠占鹊巢,将天竺本地的天竺人全部换成天朝人。
这样一来的话,天竺的人口不仅不会下降,甚至还能获得更大的增长,那样的话天朝的内需市场会更大。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把天竺这里的人全部解决掉,换上天朝自己的人。
直接派兵屠杀的话,不太合适,这样做很容易留下骂名。
而且大规模的屠杀会引起本地人的激烈反抗,毕竟你都已经举起屠刀了,就别指望对方会乖乖的等死了。
天竺的面积很大,人口很多,要杀光这里的一亿多人,至少需要上百万军队,而且把人都杀光了,就没有人从事生产,到时候军队在这里征战所需要的所有物资都需要从本国运送。
从这一点上来说,要完成这一点就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
因此,从经济上和军事上来看,这一招都是很不划算的。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有效的削减天竺人的数量,却又不至于遭到太过于激烈的反抗呢?”
皇帝看向大臣们,向他们问道。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众人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纷纷建言献策,拿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
有人认为可以学习日不落人策略,加大对天竺的剥削压迫力度,比如说日不落人每年从天竺征收50%的粮食的话,天朝就征收70%的粮食。
这样一来,留在天竺人手中的粮食就会锐减,而没了粮食的话,他们就会面临饥荒,到时候人口自然会锐减。
“这样做的好处是见效快,十几年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就能见效,而且做这件事情的是日不落人,所有的黑锅都可以推给他们!”
一名大臣提出了一个非常狠毒的计策,利用日不落人之手来除掉天竺人。
这些被俘虏的日不落人被俘之后都非常迫切的希望能重获自由,返回本土。
但是要回到本土需要天朝的同意,要向天朝缴纳一笔昂贵的赎金。
在他们自身的资产都被充公的情况下,他们想要捞钱的唯一办法就是拼命的压榨天竺人。
所以天朝要做的只是提高日不落人的赎金价格,对方就会想方设法的从天竺人身上吸血,根本不会管任何的后果。
这样一来,天竺人的生存环境会急剧恶化,人口很快就会大幅度的削减。
“等到日不落人完成了这一步之后,我们大可以将其杀掉,给全世界一个交代,然后将剩下的很少一部分的天竺人转移到天竺南方的高原地区安置起来,就像鹰酱的土着人保留地那样,限制他们的活动区域,或者是干脆把他们送到非洲去,如此一来,帝国就能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天竺人口过多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