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踏足三国但求潇洒 > 第134章 周瑜探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完了小校的叙述,韩当默默的为自己感到庆幸。幸好自己不是好勇善斗之辈,没有冲锋在前,不然得不到救治的自己怕是死定了。

孙策军撤回之后,廌军四旅也返回了曲阿。新得了一万多俘虏,羊景很开心。一路上,贾诩趁着羊景心情好,一有机会就缠着他,想要亲手摸一摸开元式步枪。羊景不理他,无论贾诩怎么说,都不给他碰一下。贾诩很郁闷,他是亲眼看着羊景如何把孙策和韩当击伤的,在他看来,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找士兵更没用,这方面的军纪是非常严格的,谁也不敢答应贾诩。

贾诩很是无奈,对羊景道:“羊次席,原来你有这样的武器,孙策的来犯,在你眼中岂不是跟小孩子打架一样?”

羊景道:“我这种武器数量很少,而且也不是一直都能用的,用一次少一次。谁知道孙策这个大帅哥的脑子里在想什么,非要出来斗将。这不是明显的给我们创造机会嘛,岂有不抓住的道理。擒贼先擒王,无可厚非啊。”

贾诩道:“那你有这种武器在手,干嘛不一统天下?”

羊景道:“都说了,数量少,不够一统天下用的。你是不是不信我啊?”

贾诩暗自腹诽,信你就有鬼了,道:“我信,你告诉我为什么要放孙策回去,我就信。”

羊景道:“老贾,我怎么感觉你越来越不像是你了,哪来的这么多好奇心?”

贾诩不屑于回答这么明显的问题,道:“要不你派人去把周瑜给杀了?免得你老是担心他来攻打。”

羊景笑笑,道:“周瑜是孙策的死党,他不会自立门户的,收拾了孙策,就不用担心周瑜了。我们俩终于可以返回辽东了。”

贾诩道:“你确定不需要我留在这里?”

羊景道:“不需要了,你这头猛虎还是去教书比较好。”

贾诩很无语,别人求他,他还不愿意干呢,不识好人心啊。

……

孙策返回宛陵养伤,他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也都从阜陵赶到了宛城。虽然担忧孙策的伤势,但是见孙策的伤口渐渐的愈合,他们的放下心来,并留在了宛陵生活。

随时关注着孙策的周瑜也悄悄的来到宛陵看望孙策。两个好兄弟见面,既高兴,又忧愁。

孙策在给周瑜讲述了战斗的经过后,问道:“公瑾,跟廌国签订条约,非我所愿,真是憋屈。”

周瑜安慰道:“伯符,你有没有发现廌国很重视你?”

孙策道:“为什么这么说?”

周瑜道:“一国与你一个只有数千军队的杂号将军签订条约,怎么看都显得很荒唐。廌国把你抬高到了和他们差不多的地位,这难道还不是对你的重视吗?或许他们也觉得你将来必定会成为一方诸侯。”

周瑜那肯定的语气,让孙策从自我思维中反应了过来,也理解了周瑜的意思。随即他又问道:“你说的有理,但,这有什么不同吗?”

周瑜道:“自然是不同的。没有谁会放走自己的敌人,除非他别有所图。”

孙策立马问道:“他们想要图什么?”孙策已经见识了廌军武器的厉害,如果能够得到廌军的帮助,他就不怕袁术了。

周瑜道:“不知道他们要图的是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很乐意看到孙家势力的崛起。”

孙策点点头,这点他还是能够想通的。

周瑜道:“你说说是什么武器,把你伤成这样。”

孙策道:“我是没看到,不过听程普说是一种一个人蹲着,端在手中的武器。这种武器会发出砰砰的声音,声音一到,人就中招了,防不胜防。这种武器很适合偷袭。程普还说,当初他的千人队冲锋的时候,连声音都听不到,就会中招。”

周瑜道:“那若是在混战中,岂不是无法躲避?”

孙策道:“应该是如此,听声辨位也没用。”

周瑜倒吸一口凉气,沉默了一会儿,道:“听说廌国也是汉人?”

孙策道:“这点我在养伤期间,特意让人留意了。确实都是汉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北方口音,其中他们的首领是冀州口音。”

周瑜陷入了思索,孙策则看着周瑜。

周瑜想了一会儿,道:“伯符,如今还是积攒势力,先报仇为好。可以和廌国交好,还是不要去交恶了。”

孙策点点头,都已经签订了条约,在没有打败廌国的实力之前,他还能怎么样。

周瑜问道:“伯符,乔公家之事,想来你应该是不会迁怒吧?”

孙策笑道:“公瑾是不是已经猜到了策心中所想?”

周瑜点点头,道:“瑜猜测,伯符是借此在袁术面前要兵,要回你父的旧部吧?”

孙策哈哈笑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这个周郎啊,确实如此。”

周瑜确认了心中猜测,也就松了一口气,回家可以和娇妻有个交代了。

周瑜道:“内人说,当日前来劫走乔靓的人虽然蒙着面,但是对内人说话却是较为温和。他们说只是因为乔靓多才多艺,故而带回廌国去教书育人,享受千石的俸禄,并无性命之忧。伯符若是有意,可差人前往廌国寻找一番。”

孙策道:“这事已经过去了,就不提了。如此方能让那袁术深信不疑。”

周瑜道:“也好。如今伯符受伤,正好可以在暗中巩固丹阳郡,训练精兵。等到时机一到,便可挥师西进。”

孙策抱拳道:“正有此意,届时,还请公瑾助我!”

周瑜道:“你我情同手足,瑜自当鼎力相助伯符,成就千秋大业!”

两人四目相视,含情脉脉,不足为外人道也。

起初,孙策还担心周瑜这样的智者,会去投靠廌国,如今看周瑜这样,心中很是高兴。孙策并不是很了解周瑜,像周瑜这种艺术细胞超级发达的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只会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即使再强大的对手,他也会为了手足之情而去直面对手。打不过就投靠这种事情,在周瑜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用这样一句话可以形容周瑜,想要我投靠,得看我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