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都市传奇 > 第72章 慈善新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瑞士的空气凛冽,带着阿尔卑斯山脉的寒意。

林宇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静谧的城市,心中却翻涌着波涛。

公益生活化计划的推行比他预想的更加艰难。

掌声和鲜花过后,是更深层次的阻力。

不出所料,传统公益组织率先发难。

他们召开新闻发布会,措辞严厉地批评林宇的计划“天真”、“理想化”,甚至“哗众取宠”。

老牌公益机构负责人,头发花白的威廉姆斯先生,更是公开指责林宇“扰乱公益秩序”,试图“颠覆”传统公益模式。

部分保守人士也加入了声讨的行列,他们认为林宇的计划过于激进,缺乏可操作性,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一时间,各种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充斥着各大媒体,林宇仿佛站在了风暴的中心。

苏瑶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无声的支持。

林宇深吸一口气,眼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

“他们质疑的不是我,而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他转身,语气坚定,“我要让他们看到,公益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他开始行动。

不再依赖于媒体的宣传,他深入民间,走访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他倾听贫困山区孩子渴望知识的声音,记录下残障人士对平等参与社会的期盼,感受着孤寡老人渴望陪伴的孤独。

他将这些真实的故事,不加修饰地整理成册,配上照片和视频,发布在网络上。

这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一位失去双腿的年轻女孩,用她灿烂的笑容和顽强的毅力,感染了无数人;一位年迈的乡村教师,用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他的故事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网络上,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站出来支持林宇,他们分享自己的公益故事,表达对“公益生活化”的认同。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威廉姆斯先生看着网络上一边倒的支持林宇的评论,脸色铁青。

他狠狠地将手中的报纸摔在桌子上,咬牙切齿地说道:“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计划有变,我们需要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我知道该怎么做……”

威廉姆斯联系的,正是“国际公益评估协会”的会长,一个在公益圈子里德高望重,却又争议颇多的人物——约翰逊。

约翰逊素以观点犀利、言辞尖刻闻名,他撰写的公益理论着作,被许多传统公益组织奉为圭臬。

接到威廉姆斯的电话后,约翰逊立刻召集协会成员,开始对林宇的“公益生活化”计划进行“学术”上的剖析。

几天后,一份措辞严谨、逻辑缜密的报告出炉了。

报告从理论框架、实施路径、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对林宇的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并得出了“不切实际、难以推广、风险极高”的结论。

这份报告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一时间,林宇的计划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林宇看着这份报告,不禁冷笑出声。

报告中引用的理论,大多是约翰逊自己杜撰的,而所谓的“数据分析”,更是漏洞百出。

他明白,这是一场 有预谋的攻击,目的是要将他彻底打垮。

压力如山般压在林宇的肩头,但他并没有退缩。

每天晚上回到家,苏瑶都会为他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

她知道林宇喜欢吃辣,特意做了他最爱的水煮鱼。

看着林宇疲惫的面容,苏瑶心疼不已。

她默默地给他夹菜,轻声安慰道:“别担心”

林宇握着苏瑶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苏瑶的支持,是他前进的动力。

第二天,林宇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办公室,开始着手准备反击。

他调集团队,收集整理约翰逊的黑料,准备揭露他的真面目。

与此同时,约翰逊正得意洋洋地接受媒体采访,他侃侃而谈,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公益卫士”,对林宇的计划进行无情的批判。

就在他享受着聚光灯的照耀时,一封匿名邮件发到了各大媒体的邮箱……

邮件的标题是:约翰逊先生,我们来谈谈你的瑞士银行账户吧。

约翰逊看到邮件标题的瞬间,脸色骤变,手中的咖啡杯滑落,摔在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匿名邮件的内容如同炸弹一般,在公益圈炸开了锅。

约翰逊瑞士银行账户的巨额资金来源不明,邮件中还附带了他与多家企业进行利益输送的证据。

一时间,约翰逊从“公益卫士”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国际公益评估协会”的信誉也一落千丈,那份批判林宇计划的报告,成了一个笑话。

威廉姆斯先生更是气急败坏,他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攻击,最终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林宇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他意识到,光靠民众支持还不够,他需要在专业领域也证明自己的理念可行。

于是他决定邀请全球的公益学者进行一场公益理念的深度研讨。

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许多学者抱着不同的目的,纷纷报名参加。

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紧张而热烈。

那些传统公益的支持者们一开始咄咄逼人,不断抛出尖锐问题。

“林先生,您的‘公益生活化’计划,如何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老学者,语气尖刻地问道。

林宇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应:“我们会建立一个透明的资金监管平台,每一笔捐款的去向都将公开可查。”

另一个学者站起来,质疑道:“公益需要专业性,普通民众参与公益,如何保证公益项目的质量?”林宇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专业性并不意味着垄断,我们将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民众更好地参与公益。”他凭借对公益事业深入的了解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一一进行了精彩回应,让在场的不少学者开始重新思考他的理念。

就在研讨会进行到v白热化阶段时,林宇突然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缓缓说道:“各位,我想,我们还需要一些更直观的数据……” 他从助手手中接过一个U盘,插进了电脑。

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公益数据模型——新纪元”。

一位来自美国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低声说道:“这…这…是什么?”屏幕上的“公益数据模型——新纪元”几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林宇用简洁明了的图表和数据,展示了“公益生活化”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的发展趋势,并预测了其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

这些数据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他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预判,以及团队夜以继日地分析和推演。

他展示的第一个模型,名为“涓流效应”。

它模拟了小额捐款在长期积累下产生的巨大能量。

原本不起眼的一元钱,在数百万人的共同参与下,足以汇聚成改变世界的洪流。

第二个模型,名为“涟漪效应”,它展示了公益行为的感染力和传 播力。

一个人的善举,会激励更多人加入公益的行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场的学者们,大多都是沉浸学术多年的专家,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度极高。

林宇展示的数据模型,逻辑严谨,论证充分,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公益生活化”计划。

一位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德国学者,激动地站起来说道:“林先生,您的数据模型,让我看到了公益的未来!我愿意加入您的计划!” 他的发言,引发了连锁反应。

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示支持林宇,他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计划,而是一场公益领域的革命。

威廉姆斯先生坐在角落里,脸色铁青。

他原本以为,凭借约翰逊的报告,可以彻底击垮林宇,没想到林宇竟然还有如此后手。

他低声对身旁的助手说道:“看来,我们低估了他……”

约翰逊则是一脸的难以置信,他喃喃自语道:“这不可能……这些数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

研讨会结束后,林宇被簇拥着离开了会场。

他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然而,他并没有放松警惕

回到酒店房间,苏瑶迎了上来,她温柔地为他脱下外套,关切地问道:“怎么样?一切顺利吗?”

林宇轻轻地拥抱 着苏瑶,在她耳边低语道:“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峻,“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约翰逊拨通了一个神秘的电话……

“喂,是我……计划失败了……我们需要启动b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