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监国太子周诚光学着自己父皇大顺帝的习惯问道:\"对于这两名候选人,大家都有什么意见?”

这两名官员对于朝廷重臣来说都不怎么熟悉。

于是只有吏部的左侍郎马民回了一句:\"依臣看,广东布政司自己推荐上来的这个惠州府的蔡知府就挺合适的。

这个惠州蔡知府在广东工作多年,对广东布政司的情况相当了解。

并且熟悉广东省的政务,做官处事能力也很强,所以正合适广东布政司的左参议一职。”

马明的这个理由很合理,张伟正想着怎么反驳马明,把刑部的刘远推出来。

此时吏部右侍郎洪涛开口道:\"太子殿下,臣以为第二名候选人刑部的江西清吏司郎中刘远也挺合适的。

刘远在行部工作了近20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在刑部江西清吏司的任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业绩。

现在是时候让他外放升一升品级了。

并且臣看了一下惠州蔡知府他的履历,他一直就是广东本地人,在广东本地为官也有将近三十年了。

按照本朝的惯例,他要升职也应该调任异地为官了。“

张伟心里想一想,看样子刘远疏通好的关系就是洪涛了,别说,这洪涛做事还是挺给力的。

于是张伟开口帮刘远说了一句:\"殿下,臣当年在刑部为员外郎时,这刘远已经是臣的上司郎中了。

臣对刘远的能力和人品还是相当了解,臣觉得可以给刘远一次机会,让他担任一省的参议或参政。”

此时,马民不甘心的说道:“洪侍郎此言差矣,我大夏虽然有回避本省为官的制度。

此项制度只针对布政使最多加上布政司的左参政。

现在要论到一个省的参议头上去呢,这未免是把回避制度太滥用了。\"

这一点其实两方说的都有道理,只怪大夏律法中的这一点条例太模糊了,它定义的是本省的高官一般不能由本省人出任。

这个高官的范围怎么定义?

可能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方法。

特别是参议这个官员,在大夏朝来说,还是一个新设置不久的官职。

它到底算不算高官?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明确的定义

马民顿了一下,看着张伟,然后想了想,还是换了语调说:”至于张侍郎讲的刘运,此人可以升职,臣不反对。

只是臣以为不一定要放到广东去任职。”

笑话,不去广东,难道其他地方就有位置?

所以这一时间张伟分不清到底马民是不是要给自己面子,还是想戏耍一下自己?

张伟开口问道:\"以马阁老的意思,这刘远不去广东任参议,还可以去哪里呢?”

马明不假思索道:”按照目前规划,朝廷准备把云南和四川的一部分规划出来,成立单独贵州行省。

到时候,贵州行省会出现很多职位,不妨让刘远去贵州担任参议,甚至参政都可以。”

张伟:\"贵州单独设省的事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呢?就用这个来打发兢兢业业的有功之臣,马阁老,这样不太合适吧?”

吏部右侍郎洪涛跟上张伟的话道:\"臣以为张侍郎言之有理,贵州行省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不宜用来安置刘远这等兢兢业业的朝廷老臣

按照马阁老的意思,那不如让惠州的蔡子府去贵州出任参议甚至参政,这样还可以照顾到本省回避条例。”

太子周诚光见小小的一个参议职位竟然让三名重臣争吵起来。

于是正准备开口支持张伟的意见,但张伟却轻轻的摇头,示意太子不要亲自下场。

作为作为监国太子,最好保持相对的中立,区区一个刘远,不至于让太子出来拉偏架。

何况张伟和洪涛二对一已经把马民逼到了角落。

眼见马明已经无话可说,此时督察院的左都御史严夏严阁老出列:\"臣也以为广东,沿海诸府的主官,此时不宜调动。”

说完,严夏向太子递过去一个督察院的秘密调查报告。

朝中大臣一听严夏的语气和郑重的情形,大概猜到广东的官场可能又要出大事了。

话说自从大夏开海以来,沿海一带省份经济越来越繁荣和发达。

但同时出现的腐败大案也越来越多,毕竟利欲熏人心啊。

广东省更是大夏对南海一带通商的核心省份,它的沿海核心地带富的流油。

相应的,这些财富中有很多一部分都是通过不法手段甚至严重犯罪来获得的。

这些民间的不法和犯罪,最终都能牵扯到广东政坛的高层。

所以几乎每过几年,朝廷都要对广东的政坛进行一次清洗。

广东军,政,刑三司的高层中,至少有1\/3的中高级官员撑不到退休被抓进去了。

但就是如此,由于利益实在太大,相关官员还是前赴后继的掉入火坑。

太子周诚光接过严夏的秘密调查报告只翻了几页,脸上的怒火就起来了。

他大声吩咐道:\"严阁老,此事一定要彻查清楚,不仅是违法的商人和商行,还有他们背后的保护伞都要一并给孤拔除了。”

太子周诚光之所以如此气愤是,因为报告中写的调查内容让人触目惊心。

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竟有不法商行,从广东,福建及周边地区诱骗贫苦的百姓出南洋去谋生。

出发之前讲的好好的,都是去做工,垦荒,三五年后就可以挣到银子回来。

可一但这些百姓到了南洋之后,商行就翻脸不认了。

这些百姓大都会被商行卖到东南亚,甚至更远一点的东亚,南亚作去充当奴隶。

这种情况和沿海百姓自己下南洋去谋生完全不一样,

自己下南洋生存的概率起码是两三成,但是一旦被贩卖为奴隶,存活下来的概率基本为零。

近些年,随着内陆人口的急速增长,内陆部分地区的百姓出现了吃不上饱饭的情况,这些地区的百姓就有了下南洋谋生的想法。

可这年头,普通百姓的认知实在十分有限。

于是贩卖内地百姓去东南亚,去东亚\/南亚的生意愈发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