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539章 许若谷和她的故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既然叶安巧这么说了,许灼便也没有再强留。

吃好饭后,许若谷又抓紧时间和叶安巧去忙活。

许灼则刷完洗衣服晾衣服,收拾收拾,扫扫弄弄。

现在他反而觉得,这房子一大,家务做起来是真不容易。

尤其是后面那么多空房子,目前只能打灰。

“光宅基地的面积比老许家要大那么多,老许家那房子住十几个人还有余力,我这十七号只住两人,实在是……”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有钱人要请保姆了。

也开始后悔搞这种大房子。

其实一套房子三层楼,总面积加起来一百五十平左右,生活一家五口都足够了,从使用率这个角度出发,十七号确实挺浪费。

“回头把老妈小烨都接过来住吧,过两年有了孩子,会好不少……”

他嘟囔着,一想到他和许若谷的孩子,不禁自嘲地摇了摇头。

忙活好了,他去浴室冲个热水澡,换上干净衣服,坐回书桌前写东西。

或者说画东西。

宅基地面积扩展到三亩大小,也就是一千九百九十九点九八平米,约等于两千平米后,可以做个长宽四十乘五十的底面积。

当然,理论上是一个长方形,实际上不可能。

想要建筑有特色,还合理,总归有些地方突出,有些地方凹陷。

在一个,既然是建设城堡型的住楼,就要重新布算地基深度和混凝土浇筑强度,这些耕地里的土质太软,还没进行过测试。

但不管怎样,地面上建筑的图纸得重新弄了。

楼层不能少,调高不能低,房间数量不能少,得有天台花园,空中廊桥,外旋式层层上升的楼梯,采光,泳池,大客厅等得考虑。

这些难吗?

不难。

反正不是他设计的。

我国居民住房在许灼穿越前,设计上已经达到了第四代。

第一代是茅草屋土坯房,第二代是青砖瓦房,第三代就是常见的楼房,第四代则是融合华夏传统建筑与高层楼房、园林等做成。

可见,第三代楼房也分最初版本单纯住宿供水电,和那种近乎于别墅的有钱人居住的高级楼房版本。

这个第四代住房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第四代住房自概念出来后,就有很多问题。

比如说,那个时代房地产已经严重下滑。

许灼当时跟着团队去拍摄过相关宣传片,了解过一些理念,因为自身对建筑感兴趣,问人家要了设计图看,自然明白这东西的牛逼性。

但看完图纸心也是凉的。

这东西审美、造价、选品各方面,超出平民消费太多。

有这个钱为什么不去买个别墅呢?

反观人家房地产开发商,还以为卖不出去是因为这东西知名度不高,在信息洪流时代里,没有足够宣传,似乎从不担心人家是否有钱。

许灼也没想到,当时瞟的一眼,这东西竟会成为如今的便利。

不知画了多久,地面微微传来脚步声。

他看了看时间,也伸个懒腰回房睡了。

躺在床上,电风扇呼呼吹着,许灼道:“发生了什么。”

“唉……”黑暗中欲言又止,终是传来一阵叹息。

“不想说就不说吧,至少在咱们家,没人会逼你。”

黑暗中床板传来一颤,接着便是许若谷的声音:“我没跟你说过……下乡之前的事情吧,你知道……多少……”

“不多。”黑暗中许灼睁开眼又闭上眼,心头莫名不安。

“我出身军人家庭,我爹妈是自由恋爱的,我爹是长子,上面没有男的,只有一个姑姑,往后我倒是还有几个叔叔和小姑。不过,我爷爷结过两次婚,我爹和大姑都是大奶奶生的。”

“你是那种典型的大院孩子。”

“大院和大院也是不同的。我家原本是陆军野战部队的,七二年末,七三年初,八大军区司令调动,我家从陆战转为了空军。家庭情况……也比较复杂吧,我娘去世得早,我爹后来联姻再娶了,生了弟弟妹妹。我和几个同龄孩子,从小被爷爷纳入部队接受童子军训练,后来上学也是在军队里上的。文化课各方面不多,基本就是识字也军队知识灌输,体能训练,剩下时间自己去图书馆学习。我有个发小,叫安牧雪,她从小身体不好,也被要求跟着一起。”

说起来,许若谷是安牧雪的姐姐,相当照顾她。

两人感情很深。

许若谷受母亲影响,有着很好的艺术细胞——她外公是书画家,她母亲是音乐老师,后来进了文工团。

她在军队成长时,画画唱歌几乎是唯一爱好和乐子。

因为安牧雪的原因,她在中后期被转入了文工团。

文工团里,一群女的,作战能力不行,她天生要强,经常和人起冲突。

说白了,刺头到哪里都是刺头。

久而久之,周围和她一起的人,也就安牧雪一个了。

“你还记得六零年发生了什么吧?”说到这里,许若谷问道。

她断断续续说着,两人背对背躺着,这里说一嘴,那里说一段,许灼基本就是安安静静听,听她回忆过去,缅怀过往。

许若谷的嘴很牢,她不想说,许灼也不会问。

关键是问了只会挨打,何必呢。

许灼道:“六零年我特么连卵子都不是呢,记得你个吊……”

“哼……”黑暗中传来许若谷的忍俊不禁,她继续道:“那年老大哥撤走专家,这事儿你总该知道吧?”

“知道啊,不然咱们哪来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这件事,真正牛逼的地方是,华夏在没有老大哥和外力帮助下,单单依靠纯国产人才,把这种大杀器给制造出来了。

这证明的不是武器掌控能力,而是自身人才、知识储备的力量。

这里面需要各种精密复杂的计算。

有这些计算能力,意味着可以创造出比两弹一星更高价值的存在。

“其实有些人没完全撤走。”

“我知道,这些没完全撤走,选择留下来的可以理解,可当时大量为了翻译工作而存在的人员如何安排,就是个国家难题。”

“你说到点子上了。”

许若谷有老师,不是母亲也不是外公,是当时被安排到文工团的老大哥翻译,一个格鲁吉亚女性,但是“华格混血”,本身是做文化工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