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阳城,执法司。

作为奉国的暴力执法机构,执法司的构成并没有脱离军队。

其人员大多出自奉军,基本都是伤残退役的老兵,和未能通过新兵选拔的预备役。

目前朝阳城的执法机构有两个,一个是李彻的亲卫军,另一个就是执法司。

亲卫军作为奉王亲兵,执行的都是军法,负责清理叛徒、贪官、内奸。

好在如今的奉国政治还算清明,亲卫军并未执法过几次。

而执法队面对的是百姓,负责治安、巡逻、搜查等。

执掌执法司的也是老熟人,王三春的胞弟,王老四。

王老四在军中是一朵奇葩,他虽也算是奉军元老,但好文不好武,带兵的本事也是平平无奇。

不擅兵法,却极为擅长处理坑蒙拐骗等恶性事件,负责执法司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当一众军士押着陶潜等人进入执法司大堂时,王老四正坐在桌案之后,捧着一本书读得兴起: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真其独也。”

下方传来一道苍老的声音:“慎。”

王老四轻轻抬起头,却见眼前一位长相如寻常老农的老者,正眉头紧锁地望着自己。

“你说什么?”王老四问道。

老者摇头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加重)其独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微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君子要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没有人注意,也要谨言慎行。”

王老四面露恍然之色:“原来如此,怪不得我一直不解其意。”

放下书本,王老四面上多了几分尊敬:“老丈是读书人?”

陶潜捋了捋胡须,微微点头:“倒是读过几本书。”

“如此甚好,我还有几个不解之处,不知老丈能否为我解惑。”

见到王老四和陶潜都聊起来了,一旁的军士连忙开口道:

“王统领,此人或许非是良民,在田间鬼鬼祟祟刺探情报,被百姓们捉拿住,扭送而来。”

王老四微微皱眉:“你怀疑人家是奸细?”

即便面对王老四这等高官,那军士也丝毫不畏惧,不卑不亢道:

“这些人身份不明,又向百姓们问东问西,不是契丹奸细是什么?”

王老四看向一脸坦然的陶潜,又看了看他身后一众弟子,随后笑着说道:

“百姓们多虑了,契丹人野蛮粗鄙,如何会派读书人来当奸细?”

王老四用审视而恭敬的目光看向陶潜:“这位老丈,你可是从大庆而来?”

陶潜面露赞赏之色:“这位统领好眼力,老朽久闻奉王大名,特从大庆而来,投奔奉王殿下。”

“竟是如此?”王老四闻言愈加敬重,“先生大义,受某一拜。”

说罢,他还真起身,对着陶潜认认真真拱手行了一礼。

这一次,陶潜脸上的赞赏之色隐隐转为惊讶了。

一个连《礼记》都不能熟读的武夫,竟能如此礼贤下士。

由此可见,这位奉王不仅受百姓爱戴、略通农事,在识人用人上也不简单啊。

“先生且在此稍等,我去和殿下请示一下,尽快让您去王府见驾。”

陶潜自无不可,客气道:“多谢统领了。”

“还请先生通个名讳,我也好向殿下提及。”

陶潜浅笑道:“老朽姓陶,名潜,江州人士。”

王老四大惊,连忙起身来到陶潜面前,声音紧张地问道:“可是桃源派泰斗,陶潜陶夫子?”

“老朽不才,却有此虚名。”

“哎呀呀!”王老四惊喜地上前扶住陶潜,“竟是陶夫子当面,王某有眼不识泰山,慢待了夫子。”

“殿下翘首以盼桃源派高徒多时了,没想到您竟是亲自来了。”

王老四看向众人:“诸位都是桃源派高徒?”

桓浩然插手行礼:“高徒不敢当,我等担忧老师,自要侍奉左右。”

“好好好!”王老四喜极,“某这就去告知殿下......不!诸位随某来,现在就去面见殿下!”

见到王老四如此重视自己,陶潜反倒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通报一下吧,万一奉王殿下在忙呢?”

“无妨,无妨。”王老四笑着摆了摆手,“其他人见殿下自是要提前说,陶夫子您来了,越早让殿下知道越好。”

陶潜闻言,虽知道王老四此言有拉拢之意,但还是心中一暖。

在大庆闯荡多年,周旋与各路豪杰反王,陶潜遇见过太多钉子了。

软钉子还好,人家碍于自己的名声,只是好吃好喝招待着,却不听从自己的意见。

遇见硬钉子,挨打挨骂是经常的事,何时有人会对自己如此礼遇?

如此看来,这位奉王还真是求贤若渴,有明君之相。

王老四雷厉风行,立刻点了一班执法队,护卫着桃源派众人往王府而去。

一路上,陶潜看见百姓们面带笑容,在集市中自由自在地交易,孩童们在街边嬉戏打闹,老人们坐在树荫下悠然自得地下棋。

他不由得向王老四感叹道:“老朽一路北上,途径大庆各城,所见之处皆是民生凋敝,虽不至于民不聊生,但百姓也是面有菜色。”

“却未想到,地处关外的朝阳城百姓竟能如此安居乐业,宛如置身桃源之境。此等景象,非贤君不可得也。”

王老四冷笑一声,他也是黔首出身,自然清楚百姓的困境。

若非官府无能,不理民生,他又何须跑到山上当土匪。

“那些官老爷高高在上,如何肯低下头看百姓一眼。”

“我家殿下却是不同,待百姓是极好的。殿下常和我们说,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陶潜跟着默念了一遍,目色大亮,“此言甚妙,暗合孟子‘民贵君轻’之道,奉王殿下果然贤明。”

不是每个理论拿出来都能收买人心,不同的读书人,有不同的主张。

像是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主见,就是孟子思想的延续,偏向于以民为本。

而这种理念,朱元璋就不喜欢。

他觉得这不是臣子该说的话,甚至把这句话从《孟子》中删掉,又因此把孟子撤出了孔庙。

陶潜倡导以农为本,自是完全赞同这套理论,心中也是越发激动。

难道说,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竟会碰到真正赞同自己的理论的君主吗?

未等陶潜过多联想,众人已经到了王府门口。

门口处早有一道身影焦急等待,看到陶潜之后,那人顿时激动上前,拜倒在地。

“学生......学生王羲正,拜见恩师。”

王羲正性情纯真,见到自家老师竟亲自来了奉国,早已感动到泣不成声。

“痴儿,快起来,快起来。”

陶潜见到自己最疼爱的小徒弟,也是心疼不已。

师徒见面,各自真情流露。

王老四将这一幕看在眼底,轻轻点了点头,这才真正放下戒备之心。

他虽然敬重文人,但也不是傻子,王羲正自然是他找来的,目的就是分辨这陶潜的真伪。

陶潜说自己是陶潜就是了?万一这群人真的是奸细,趁机行刺殿下呢?

将桃源派带到殿下面前是功劳,可若是将一群刺客带到王府,那可就成罪过了。

众将之中,王老四鬼点子最多,自然不会犯此等低级错误。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王老四换上一副笑脸,上前扶起王羲正:“王司农快起来,师徒团聚本是好事,莫要哭了,殿下还等着呢。”

王羲正这才擦了擦眼泪,看向陶潜:“老师快快入府,殿下日思夜想,期盼您好久了。”

陶潜等人到王府门口时,李彻正在收拾海鲜。

上次吃了葫芦岛送来的海鲜,李彻和奉国官员赞不绝口。

葫芦岛兵团团长周令也是个懂事的,从此之后便源源不断地将海鲜送入朝阳城。

李彻并未禁止此事,只是让王府出钱购买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运到市场卖给百姓们。

待到手下亲卫来汇报之时,李彻正乐此不疲地拿着一个小刷子刷着手中的生蚝。

听闻亲卫的话,他先是愣了愣,随后惊喜地站起身:“全来了?连陶潜本人都来了?”

那亲卫回道:“陶潜来没来属下不知,但其中的确有一个老头。”

“哈哈哈!那必然是陶潜了!”李彻将生蚝往地上一扔,瞬间有一道橘黑相间的身影冲过来,将生蚝叼走。

虎爷冲击,嗷呜!

李彻自是没功夫理这头傻虎,连忙对亲卫吩咐道:

“快,大开中门,本王亲自去迎!”

“是。”

李彻将手伸入一旁的水盆里洗了洗,随即迫不及待地往门口去。

刚走出几步,他突然顿住身体,思考了一下后,将脚上的两个鞋子甩飞。

又将头发弄乱一些,衣服拧了几个褶皱,这才向门外飞奔而去。

陶潜刚刚走上台阶,就听见王府内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随后,便看到一名衣冠不整,光着脚的年轻人,一脸激动地向自己跑来:

“可是陶夫子当面?您怎么来得如此之晚,让本王好是苦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