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秦哀歌 > 第114章 新任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后,其他大臣也纷纷上前规劝,随着大臣们言辞恳切的劝说,韩王然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既然都如此认为,那本王便听从你们的建议。丞相、韩非,这两件事,就交予你们二人去办了。”

此时的韩国,可谓是内忧外患,人才凋零。

放眼整个朝廷,能够真正担当重任、为国家排忧解难之人寥寥无几。

除了丞相和韩非之外,几乎再难找到值得信赖和倚重的臣子了。

想到此处,韩王然不禁感到一阵悲凉涌上心头。

“喏!”张平和韩非齐声应道。

退朝之后,韩非与张平一同走出了宫殿大门。

走在前面的韩非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对着身后的张平行了一礼,然后开口说道:“丞……丞相,关于切断秦军补给之事,就有.....有劳丞相费心了。而在下,则需要立刻回府安.....安排一番,然后赶赴大梁城。”

张平点了点头,他向韩非拱了拱手,却并未多说什么,匆匆忙忙离去了。

张平的年纪虽说比韩非大了些,但两人也算得上是挚友,韩非在韩国,也只有张平这一个朋友,两个人经常有共同话题一起探讨。

韩非若不是提出变法,撬动了韩国整个贵族的利益,除此以外韩非提出的任何事,张平都愿意支持,但是变法,这个动作太大了,牵扯到的事情,也太多了,就连张平,也不得不否决这一举措。

望着张平远去的背影,韩非轻轻叹了口气,随即也快步走出宫门,登上等候在外的马车,朝着自己的府邸疾驰而去。

.........

丘邑城的战报,很快便被送至咸阳宫。

在咸阳宫内殿之中,赢子楚迫不及待拆开信封,随后,他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

然而,就在他读到某一处时,突然停下了目光,满脸惊愕之色。

只见他眉头紧皱,用力地揉了揉眼睛,仿佛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文字。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因为过度疲劳而看错了,但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他继续沿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迹向下看去。

随着阅读的深入,赢子楚脸上的惊讶之情愈发明显。

他瞪大了双眼,越往下看,越惊讶。这份战报竟然宣称仅区区八千秦军,就成功击败了三万之众的韩军。

而且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秦军在此役中的伤亡极其轻微,仅仅阵亡二十余人,负伤三百余人而已。

赢子楚简直难以想象,这样战果究竟是如何达成的。

在这个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实力差距,但远未达到装备完全碾压对方的地步。纵使秦国使用了骑兵三件套,但在攻城战这种残酷的战斗形式下,想要取得如此惊人的胜利几乎是天方夜谭。

毕竟,攻城作战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双方都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因此,类似于后世那些一千骑兵竟敢冲击数万步兵的神奇战局,在当下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随即,赢子楚目光投向了呈上战报的裨将,问道:“与寡人细细说来,这整个过程如何?”

负责呈上战报的裨将,不仅需要对这场战事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若稍有差池、无法回答上来,也必将遭受惩罚。

正如《尉缭子·兵教》所记载:“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

由此可见,裨将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属于名副其实的副将。

而此刻前来咸阳宫汇报战况的这位裨将名叫舆,在此之前,他一直担任着秦国名将蒙骜的副手,并跟随大军出征作战。

只见舆恭敬的抱拳行礼,然后朗声道:“回禀大王,此次能够成功攻取丘邑,其计谋乃是由秦大夫策划……”

紧接着,舆便开始有条不紊的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如实且详尽的向赢子楚禀报着。

赢子楚聚精会神的聆听着裨将舆的详细汇报,他边听边在脑海里迅速将所有事件前后串联起来。

随着思路逐渐清晰,他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自感叹道:“哈哈,好一个绝妙的计谋,环环相扣,实在精妙至极。”

想到这里,赢子楚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眼中满是赞赏之意,出言夸赞道:“秦先生啊秦先生,你可真是一直在给寡人惊喜啊。”

这不仅契合了出师有名的战略要旨,还能够如此出色的达成预定目标,可谓是将兵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兵不厌诈、瞒天过海之类的计策,在此番谋划之中皆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尽管这一系列行动计划表面上看起来天衣无缝,但实际上却是步步惊心,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

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无疑是秦臻。

此刻,赢子楚的思绪早已飞到了战场上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在他的脑海里,秦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凯旋而归。

“秦先生,待你凯旋归来之时,寡人必定重重有赏!”

.........

丘邑。

一早,王贲就带着命令来找秦臻了:“秦大夫,我们的新任务已经下达了,昨晚上将军仔细研究地图后,认为韩军有可能派遣一支队伍从浮戏山一带迂回穿插,企图截断我方的补给线。因此,接下来咱们任务便是牢牢守住浮戏山。”

“浮戏山?如此一来,那接下来进攻成皋和荥阳,就用不到咱们了。”

此前,他曾仔细查看过地图,对这片区域的地形可谓了然于心。

他清楚记得,浮戏山位于汜水支流附近,乃是韩国南北通行的重要通道。倘若韩军真要从新郑出兵,确实存在选择这条道路的可能性。

王贲点了点头,应道:“不错,此路崎岖难行,不利于大军行进,故而不太可能出现大批韩兵从此通过。然而,如果韩军决意冒险走这条路,想必只会派遣轻装步兵前来,试图切断我军的补给。”

接下来进攻成皋和荥阳,韩军定然早已有所防备。

面对这种情况,唯有采取常规的攻城战术,逐步推进。毕竟,那里已然算得上是韩国的腹地,敌军必然会拼死抵抗。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蒙骜决定不让秦臻跟随自己一同出征,而是给他找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差事。

两炷香的时间,鼓声响起,大军开始动了起来。

而在这丘邑城中,蒙骜留下了一万守军以及两万的辅兵,以此来守城。

说起这些辅兵,其实他们都是因为触犯了秦法的刑徒。

他们为正规秦军服务,其中一部分人负责处理后勤事务,保障军队物资供应的顺畅;而另一部分人,则跟随部队踏上战场。

在行军途中,中尉军也同样分流出了一万人,并带领着两万辅兵沿着汜水的支流一路向南挺进。

与此同时,蒙骜亲自率领着其余的大军,浩浩荡荡向着成皋方向进发。

昨夜,他又就近调集了五万援军跟八万辅兵,按照预计,一切顺利的话,大概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批增援力量便能与蒙骜所率的主力部队会师。

此次蒙骜出征时所携带的辅兵数量相较于以往而言,可以说是相当稀少。

不过后续随着军需物资运输而来,还将会有更多的辅兵陆续抵达前线,以满足战争对于人力的需求。

一般来说,当行军路程越是漫长遥远,所需配备的辅兵数量自然也就越多,这样才能更好保证整个军队的正常运转和作战能力。

“我们此次为何携带如此众多的刑徒?”秦臻站在战车上,目光远远眺望着后方正缓缓行进着的一群群辅兵们。

身旁的王贲随口回应道:“或许是乌桓将军另有安排,需要他们去完成一些特殊任务吧。”

乌桓,乃是蒙骜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官拜左庶长之职,此次负责镇守浮戏山这片重要之地。

沿着汜水一路走来,可以看到沿途分布着许多宁静祥和的小村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这支由左庶卫率领的军队经过时,为了防止消息被走漏出去,乌桓竟然下令将所有途经村庄的无辜村民统统强行拘捕,并毫不留情将他们编入到辅兵队伍之中。

对于那些稍有反抗之意的村民,乌桓不仅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反而会对其施加刑罚;而对于那些反抗激烈甚至试图逃跑的人,等待他们的则只有冰冷无情的刀剑。

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幕惨状令秦臻看得眉头紧皱,这个乌桓,行事手段似乎过于狠辣残忍了些。

就在这时,大军抵达了位于浮戏山中的一座山寨前。

这座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处绝佳的防守据点。乌桓丝毫不讲道理的迅速占领了此地,并着手加强山寨的防御工事。

只见乌桓站立在山寨大门之前,他目光盯着不远处的山峰方向,指了指高声喊道:“传我命令,命第一曲和第二曲速速上山,务必尽快完成山上各处的防御部署,不得有误。”

“喏。”

此处地形复杂,道路崎岖难行,但却是能够让韩军出其不意偷袭秦军补给线的绝佳地点。

然而,乌桓却并不认为韩国会选择这条路线,毕竟直接派遣大批援军火速赶往成皋,死死拖住秦军主力部队,似乎才是更为明智的战略决策。

待一切部署妥当之后,乌桓缓缓转过身来,目光投向了远处第六曲的驻军所在方向。

脑海之中不断回想起临行前蒙骜对自己的嘱托:“乌桓,此次前往浮戏山执行任务,你有两个任务。

其一,务必要牢牢守住这浮戏山,绝不能让韩兵有机可乘,偷袭并切断我们军队的补给线路;

其二,则必须全力以赴确保第六曲的秦臻安然无恙。

此外,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和问题,皆可向秦臻征询意见,并将其所提出的建议逐一详细记录下来。待到大军成功会师之时,再将这些记录完整交予我手中。”

回忆起当时蒙骜那严肃的语气,乌桓知道秦臻重要性。

况且,乌桓是中尉军的人,秦臻这个名字,他自是听说过的。

公子政的师资,更是鬼谷一脉的杰出弟子,其智谋与才华堪称当世罕见。

同样身为关中军的一员,即便是向来以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着称的卫尉德诚,对待秦臻时甚至可以说是相敬如宾。

这可是极为罕见的场景,能让这位冷面将军如此相待之人可谓凤毛麟角。

而放眼整个咸阳城高层,几乎无一例外都和秦臻有着良好的私交。

若不是当日秦臻大婚之时自己有军务在身,乌桓就想着亲自前去恭贺了。

秦臻看着眼前这防御工事,韩军应该不会选择来强攻这里,而且就算发现敌人,即使打不过也会第一时间撤退,不管是退回到丘邑,还是选择退回洛邑或者巩邑,都可以。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蒙骜所统率的大军,如今已成功与援军顺利会师。他们接连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当下已经攻克了成皋。

此役过后,秦军长驱直入,直指荥阳城。

而在另一方面,蔡泽代表秦国与魏王展开的谈判,同样进行得相当顺利。

为了推动谈判朝着有利于秦国的方向发展,秦国不惜耗费巨资去收买魏国朝堂中的众多大臣。这些被收买的大臣们纷纷为秦国说话,积极推进相关事宜。

所以,当魏王获悉秦军已经成功攻占成皋城这一消息时,他不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惊慌失措,反而显得有些洋洋自得,因此完全没有出兵援助韩国的想法。

至于赶到大梁的韩非,此刻却只能无奈的待在驿馆里,苦等魏王的召见。

可日复一日,始终未见魏王有任何动静。

最终,经过一番打听和探寻,韩非总算了解到了魏王的真实态度。

愤怒不已的韩非忍不住破口大骂,大骂魏王目光短浅。满心失望的他不愿再继续浪费时间,负气之下直接选择离开了大梁,直奔邯郸而去。